APP下载

商务英语教材中的语类资源研究

2023-12-23严小庆彭玲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类范畴术语

严小庆 彭玲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语类(genre)指语篇中复现的语义配置[1]。语类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专门用途英语(ESP)和新修辞学派,都认为语类包括语篇的语言、结构和修辞等特征,是社会文化中的社会过程[1]、交际事件[2]或社会行为[3],由交际目的决定,包含若干阶段(stage)或语步(move)。悉尼学派认为宏观语类(macrogenre)由若干基本语类(elementary genre)组成,每个基本语类包含若干步骤,每个步骤包含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则由若干信息(message)构成[4]。ESP学派也将体裁划分为若干语步,语步是实现具体功能的语篇单位,由若干步骤(step)构成[5-6]。这一结构视角对我们界定语类范畴很有启发性。

语类研究关注语言、语篇和语境,与教学关联密切:ESP通过关注学术或专业话语的体裁结构和形式,指导EFL教学;新修辞学派从民族志路径关注学科专业体裁的功能和社会情境,指导L1大学阶段的专业写作和修辞;悉尼学派关注中小学读写内容的语类。各流派有各自的侧重,但悉尼学派从词汇语法、语篇语义、语域等层级对语类的语言内部特征和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建立了较系统的分析范式[7],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适用性在教育和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为语篇分析提供理论框架[8-10],因而更适合本文基于语篇分析的语类研究。

教材是教学话语(pedagogical discourse)的重要部分。对教材的语类进行探讨,了解教材的交际目的,有助于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11-12],互补式地组织教师的课堂语言[13],帮助学生建构学科专业知识[14-16]。目前已有对教材的语类资源和体裁结构的开拓性探讨,如Martin和Rose(2008)基于中小学读写内容,结合语言和语境特征,区分了故事、回应、历史、报告、程序、规约等语篇类别。Parodi(2014)将大学多个学科的教材体裁结构归纳为序文(Preamble,包括语境化、内容目录、资源结构、教材介绍),概念化和练习(Conceptualization and Exercising,包括概念定义、练习、要点重述),结尾(Corollary,包括练习答案、术语解释、参考资料和主题列表),并结合学科性和专业知识建构进行了讨论。但更具学科专业针对性的教材语类研究还较少,且语类类型和体裁结构也待细化。

商务英语专业在国内经过14年的建设和发展,围绕其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改革、教学评价等相关的研究与日俱增[17-19]。学科语境化、学科体裁能力和学科体裁教学理念[20-22]日益得到重视,但从语类方面探讨教材的研究主要限于商务英语写作教材[23],对专业课程教材的探讨则更少。这使得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体裁,为教学活动和专业知识建构提供理论指导,越发显得迫切。

因此,本文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语类研究路径下,以再版16次的经典营销学教程、Philip Kotler和Gary Armstrong(2016/2019)所著的《市场营销原理》[24](下文简称《原理》)第一章为例,梳理语类类型,探讨三个问题:(1)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中有哪些语类资源?(2)这些语类资源如何建构专业知识?(3)它们有哪些教学启示?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语类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是指以James Martin为代表的澳大利亚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及其研究范式。悉尼学派的语类研究基于在语言语境层级、语篇语义学等方面对传统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从类型和纲要结构方面做了较多有启发性的探讨:基于交际目的和语义配置,区分了故事、回应、历史、报告、程序和规约等语类类型及相应的子语类;从构成(composition)的角度将语类划分为宏观语类(macrogenre)、基本语类(elementary genre)、步骤(stage)、阶段(phase)和信息(message)等构成单位;宏观语类可以由多个不同的基本语类组成。这为界定语类类型、识别更多语类类型建立了研究范式。下面简要介绍该范式及其理论基础。

(一)语类研究

在语言语境模型方面,悉尼学派在Halliday语言语境模型的基础上,将语境层级化为语域和语类,形成音系—词汇语法—语篇语义—语域—语类的层级模式[1,25](图1),层级之间是实现和被实现的关系,下一层级是上一层级的实现形式,上一层级被下一层级实现,即音系层实现词汇语法,词汇语法层实现语篇语义,以此类推。因此,语类范畴取决于逐层级的依次实现方式。

图1 悉尼学派语言语境模型[25]485

“语类”被定义为“复现的语义配置”,其工作定义为“分阶段、有目的导向的社会过程”[1]505。悉尼学派基于对中小学读写教育的语类研究,主要从语篇的交际目的、语篇语义范畴和语篇中各部分的逻辑语义关系等三个维度,分析语篇的纲要式结构,进而将语篇区分为故事(stories)、回应(response)、历史(histories)、报告(reports)、解释(explanations)、程序(procedures)和规约(protocol)等基本语类(elementary genre)和子类。如,故事语类中,讲述文(Recount)的纲要式结构(即包含的阶段)为:定位(Orientation)^记述(Record)^再定位(Reorientation)(“^”表示“之后出现”);轶事文(Anecdote)的纲要式结构为:非寻常事件(Remarkable Event)^反应(Response)[4]。

(二)语篇语义学

悉尼学派语类研究借助了语篇语义范畴。语篇语义是将Halliday和Matthiessen(2014)小句层级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26]拓展到语篇层,包括概念(Ideation)、联结(Conjunction)、评价(Appraisal)、协商(Negotiation)、识别(Identification)、格律(Periodicity)等六个范畴[27]。考虑到教材为书面语篇,本文将对除“协商”以外的五个语篇语义概念进行解释。

概念维度,指语篇层概念意义中的经验意义,关注我们如何在语篇中构建世界和经验,如活动顺序,涉及的人或事物,相关的场所和特质,以及随着文本的展开,这些要素如何出现和相互关联。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篇中出现的人和事物、活动、场所、特质等的分类学关系(taxonomic relations);二是每个小句中活动过程、人、事物、场所和特质之间的配置关系,即核心关系(nuclear relations);三是构建经验的一系列活动之间的顺序(activity sequences)。对于教材,概念范畴是我们了解涉及的知识点以及专业知识构建的重要工具。

联结维度,指语篇层概念意义中的逻辑语义,关注过程之间的互相联络。联结可以分为联络经验世界各种活动的外部联结(与概念范畴相关联,关乎经验)和联络文本结构的内部联结(与语篇格律相关联,关乎修辞)。基于小句复合体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28],Martin(1992)将联结分为加和(addition如and,further)、比较(comparing如like,whereas,similarly)、时序(time如after,first,secondly)和因果(consequence如thus,if)等四类语义关系,前后小句之间可能是并列(paratactic)、从属(hypotactic)和衔接(cohesive)三类依赖关系[1]178-180。借助联结范畴,我们可以探讨教材知识点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评价维度,是语篇层的人际意义,包括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和介入(Engagement)三个子系统。态度资源包括表达感受的情感,对人和行为的判定,以及对事物的鉴赏。级差资源包括对语力的增强或减弱,和语焦的聚准或模糊。介入资源包括声音来源,不同声音的对话空间,作者立场,以及作者如何与观点一致的读者建立联盟(alignment)、团结观点不一致的读者(solidarity)。评价范畴有助于我们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商业行为和观点形成价值鉴赏,厘清观点,培养批判思考能力。

识别维度,追踪出现在语篇中的活动参与者,包括人、事物等。作为语篇组织资源,它关注读者如何通过追踪参与者的首次出现、再次出现和多次出现而理解语篇。呈现照应(presenting reference)用于引入新参与者,认定照应(presuming reference)用于指称已出现的参与者。指称体系包括内指、外指、前指、后指、回指、预指(endophora,exophora,anaphora,cataphora,esphora,homophora)。识别范畴有助于我们了解教材如何引入新的术语和概念,如何再次提及它们,以及了解它们如何建构知识体系。

格律维度,关注信息分布从小句、段落到语篇的层级化模式(hierarchy of information flow)。具体表现在:小句中往往有两个信息显著点(peak of prominence),主位(Theme),位于小句前部,是信息出发点,告诉读者将会读到什么;新信息(New),位于小句后部,是信息的新内容。段落中往往也有两个信息显著点,超主位(hyperTheme)位于段首,让读者可以预测将出现的内容;超新信息(hyperNew)位于段末,概括已有信息。同样地,段落之上的语篇中也有一对或多对信息显著点,宏观主位(macroTheme)在小节或整个语篇的开头,让读者预测下文;宏观新信息(macroNew)在小节或整个语篇的末尾,概括上文。整个语篇呈现{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新信息)超新信息】宏观新信息}的信息分布模式和周期。格律范畴有助于我们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层次,建立知识系统图示。

二、教材语类分析框架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的语类研究范式,本文建立了教材语类资源构建专业知识及其教学启示分析框架(图2)。框架包括三个维度,即语类资源分析、专业知识构建解析及教学启示。分析步骤包括:(1)自下而上地根据词汇语法层、语篇语义层、语域层的实现形式,立足语篇语义层,探讨教材中的语义配置;根据语义配置模式,联系相应的交际步骤,判断交际目的,确定语篇类型和语类资源。(2)讨论语类资源如何构建营销学专业知识。(3)探讨教、学启示。

图2 教材语类资源构建专业知识及其教学启示分析框架

《原理》作为经典营销学教材,共四个部分、二十章,每章标题包括【本章预览】【商业故事】【学习目标大纲】【导读二维码】【概念讲解和商业故事】【复习(学习目标概述】【自测二维码】【重要术语列表】【讨论和思辨练习】【小型案例和应用】【视频案例】【企业案例】和【参考文献】等小节。下文以第一章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上述表述作为教材中的标题时将标注【】,作为语类时将标注“”,以示区别。

三、《原理》中的语类资源和专业知识建构

本节立足语篇语义层,从概念、联结、评价、识别和格律等五个维度,以《原理》第一章为例,对教材的语类资源、专业知识建构和教学启示进行讨论。

研究发现(表1),(1)教材包含“程序”“说明”“术语解释”“练习”“参考文献”“注释”等基本语类。(2)这些语类资源依次通过预告知识点,引入、解释、拓展术语概念,建立术语概念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即详述、延伸和增强关系),概述、情景化复现术语概念,以及语篇语义范畴耦合(如概念+识别,概念+联结)明示章节知识结构,进而建构专业知识。(3)教、学活动可相应地强调或补充以下这些方面:预告知识点总览;说明教、学步骤;介绍背景知识;探究商业现象背后的理念;安排知识点学习顺序;理解术语的范畴和区别特征;绘制专业知识系统图;解读图表;总结、梳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检验学习效果;补充阅读材料等。下文详述分析过程。

表1 《原理》第一章中的语类资源与专业知识建构及教、学启示

(一)语类资源

1.程序语类

程序语类是指教读者如何完成一系列专业活动的语类。【本章预览(chapter preview)】部分是非常典型的程序语类:概念范畴方面,(1)从分类学关系看,涉及的概念主要包括“教材章节”(如this chapter,the remainder of the text等),“读者、作者”(如you,we等),“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如the basic concepts of marketing,marketing,customers,value for customer,value from customer等),“商业环境”(如 this new age of digital,mobile,and social media),“企业营销界代表及其营销行为”(如Amazon.com,the world’s leading online and digital marketer,customer obsessed等),认知过程(如introduces,discuss,understanding等),关系过程(如is)和大量关于营销的物质过程(如engaging,managing等)。(2)从核心关系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关于“本章/我们+介绍/讨论+……”等物质过程,说明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另一类是“营销相关概念+是+……”等关系过程,解释营销专业知识。(3)从活动顺序看,这些过程共同构建出“解释章节内容安排”的语场。

联结范畴方面,使用了一些让文本结构明晰的内部联结词汇(如start with,next,finally),让“解释章节内容安排”活动步骤有序。

格律范畴方面,段落有明显的超主位和超信息,如第一段的超主位(This chapter introduces you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rketing.)和超信息(Understanding these basic concepts and forming your own ideas about what they really mean to you will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ll that follows.),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回顾章节内容,把握体系。

以上信息组成的阶段为:“学习内容预告”和“步骤指导”。语义配置“学习内容预告^步骤指导”构成比较典型的程序语类,即通过知识点预告和明晰的步骤指导章节学习。

【学习目标纲要(objective outline)】部分同样使用了程序语类的语义配置“序列编号^内容提要^学习要点”,简洁罗列了五个学习目标,每个目标的实现有先后之分,指导读者如何实现各个学习目标。教材使用“1,2,3”等序列编号,让这一交际目的的实现步骤更明确。

2.说明语类

说明语类是指对表象的本质进行说明,如在【商业故事(story)】部分:概念范畴方面,(1)从分类学关系看,人物主要有读者、Bezos、顾客等,事物主要有亚马逊、产品品类、顾客利益/需求/体验/价值/忠诚、营业额、销售数量等,过程主要有经营、销售等物质过程(如sells,to improve,to deliver等),认知等心理过程(如speculate,believe,know等),以及言语过程(如ask,put)。表述时间的词组只有三个(如in 1995,from the start,in 1997),说明语篇并不围绕时间线而展开,不是字面上的“故事”语类。(2)核心关系主要关于亚马逊的经营行为及其创始人的经营理念。(3)活动顺序围绕亚马逊以顾客为中心的成功之道(如obsess over customers)的主题展开。

联结方面,极少使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语言内部联结资源,而依赖语言之外的外部联结资源,即,需要借助现实经历和营销知识储备才能很好地理解内容。

格律范畴方面,每个段落都有明显的超主位和超新信息(如From the start,Amazon has grown explosively. ... That would make it the nation’s second-largest retailer,trailing only Walmart.)。全篇多组“超主位—超新信息”结构共同解释了亚马逊如此成功的原因是以顾客为中心。

这一部分的语篇语义配置,呈现出“营销现象^营销成果^营销理念”的语类结构,引入相关术语概念,说明了亚马逊企业各种营销活动的本质(obsessed wit creating customer value and relationships),不是字面的故事语类,而是说明文语类。

【真实营销案例(Real marketing)】也与【商业故事】一样,属于说明文语类。教学时也不能简单地当作故事去了解,而应挖掘其本质。

3.术语解释语类

术语解释语类是指对术语进行定义,对概念进行举例和解释。这一语类较多地出现在【知识讲解】部分:概念范畴方面,(1)从分类学关系看,主要有“营销:客户”“营销策略”“营销环境”等;(2)从核心关系看,主要是营销活动相关的物质过程;(3)从活动顺序看,这些及物过程构成了营销过程,特别是客户相关的维度。这些意义与第一章的标题和学习目标纲要呼应,很好地阐释了“营销:创造客户价值和吸引客户”和五大学习目标。

联结范畴方面,小句之间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等内部联结资源(如hence,similarly)出现较少,依赖活动自身逻辑顺序的外部联结资源,需要读者关联相关知识储备和经历。

评价范畴方面,每小节开头出现“Author Comment”,使用第一人称“you”建立直接的作者—读者互动。对话声音主要为作者的单声自言,以及少量通过引用商界名人的投射话语的他言,对话空间强调作者权威,将读者立场设定为知识接受者。

识别范畴方面,术语和概念的每次出现都使用呈现照应(一般用于引入新参与者),而不用认定照应(一般用于指称已出现的参与者),这让术语和概念追踪十分清晰。

格律范畴方面,“超主位—超新信息”的信息结构也比较普遍,段首出现主题预告,段末出现“however”“hence”“so far”“thus”等表达总结上文。

这些语篇语义范畴构成了如下交际阶段:“作者—读者互动^(营销环境)^术语定义:类别属性+区别特征^(解释)^(举例)^(图表)”。这一语义模式的目的是解释术语,我们称其为术语解释语类,对悉尼学派的解释语类进行了扩充。

4.练习语类

在“讨论和思辨”(Discuss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部分,主要的交际阶段为:(商业情境)^(商业案例)^思考问题,很好地将术语概念情境化,有助于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也有助于检验学习效果,是典型的练习语类。

5.参考文献、注释

“参考书目”(References),这一部分内容对应文内注解的数字序号,包含MLA格式的文献信息和文末注解,分别是参考文献语类和注释语类。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部分进行扩展阅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第一章包含的基本语类资源有“程序”“说明”“术语解释”“练习”“参考文献”和“注释”。基本语类构成了“内容预览”“商业案例”“学习目标纲要”“知识讲解”“术语概念复习”“习题”等复合语类,这些复合语类进而构成宏观语类,即教材语类。

(二)专业知识建构

专业知识系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建构:

(1)程序语类预告知识点,引入、罗列相关术语、概念。

(2)术语解释语类通过建立逻辑语义关系[26]395-422而建立术语、概念之间的关联,包括:①详述关系,即术语和概念进一步说明、解释上文的术语和概念,或对其某一部分特征进行强调,如解释marketing之后解释其包含的production,product,selling等营销阶段;②延伸关系,即术语或概念通过增加新内容拓展上文的术语或概念,如解释demands之前,先解释与needs和wants等易混淆的概念;③增强关系,术语或概念通过对上文的术语或概念从起因、结果或条件等方面补充关联信息而增加对其的理解,如解释customer engagement market之后解释customer equity,后者是前者的结果。

(3)说明语类和练习语类多次再现、概述术语、概念,以及通过商业案例将术语、概念情景化,让读者更好地结合商业现实而理解它们。

(4)语篇语义范畴的耦合现象也有助于专业知识建构,如概念+识别的范畴耦合,让“知识讲解”与“复习”和“习题”构成呼应,前者引入、解释术语概念,后者情境化、复现、概述、罗列术语概念,有助于读者很好地回顾已学内容。概念+格律的范畴耦合,让“学习目标纲要”与“复习”“习题”构成“宏观主位—宏观新信息”结构,前者预告学习目标,后者回顾学习目标。这类语篇语义范畴耦合让章节知识结构显性化,有助于专业知识建构。

(三)教学启示

通过基于语篇语义范畴分析教材中的语类资源及其对专业知识的建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学启示:

(1)教学可以借助程序语类资源,使用明确的联结资源(即“首先”“其次”“最后”等教学用语)和格律资源(即开始上课时明确预告将要讲解的内容,下课前明确总结讲过的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语篇语义线索去把握课堂内容体系。需要向学生传递纲要性信息时,使用数字序列内部联结资源也会是有效的方法。

(2)教材中的说明语类,表面上是营销故事或案例,深层却是通过将术语、概念情景化而进行说明。教学中不应只满足于了解某些营销现象,而应挖掘这些营销现象背后的理念。同时,由于极少使用内部联结资源,读者在学习中关联已有知识储备和经历,或者补充阅读相关内容。

(3)对于术语解释语类,教、学可以重点关注术语定义的两个信息——类别属性和区别特征,梳理术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绘制专业知识系统图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这一部分的知识重点也通过摘引商界名人言论、配图+配文等方式进行强调,而且出现了较多图表。如何识读图表,强调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都是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补充的内容。

(4)对于练习语类,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语境化,将商业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商业实践,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进而提高思辨能力。

(5)参考文献+注释语类提供了很多拓展知识的文献资源。教学中可以划出相关的文献,或提醒学生从中寻找感兴趣的文献进行延伸阅读。

(6)教学中对语篇语义范畴的耦合资源,如概念+识别,概念+联结等加以关注,也有助于更好地梳理、把握知识结构。

四、结语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框架内,主要基于概念、联结、评价、识别、格律等语篇语义范畴分析,结合语义配置阶段,以经典《营销学原理》教材第一章为例,对教材的语类资源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教材作为宏观语类,包含了以下基本语类:指导学习步骤的程序语类,介绍案例、总结知识的说明文语类,解释术语和概念的术语解释语类,练习,参考文献和注释。这些基本语类资源进而构成内容预览、商业案例、学习目标纲要、知识讲解、术语概念复习、习题和参考文献等复合语类。这些复合语类又进而构成宏观语类——教材。这些语类资源通过预告知识点,引入、罗列术语和概念,建立术语和概念之间的详述、延伸或增强关系,复现、概述、情境化术语和概念,语篇语义范畴耦合等方式进行专业知识构建。

教、学中可以使用明确的联结资源和格律资源,让课堂教学步骤清晰有条理;探究商业现象背后的本质;根据术语、概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梳理专业知识系统;培养图表识读能力;联系实际商业活动,将术语、概念语境化,活学活用;鼓励延伸阅读;关注有助于梳理知识结构的语篇语义范畴耦合资源等。

本研究建立了语言语境多层级、语类—专业知识建构—教学启示三维度的分析框架,提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类资源和知识建构研究范式,梳理出“程序”“说明”“术语解释”“练习”“参考文献”“注释”等基本语类类型,丰富了教材语类研究。同时,研究也加深了我们对教材中语类资源在专业知识建构和教学启示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优秀教材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指导体裁教学法,对教材编写也有一定的启示。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和语篇类别,建立教材语料库,加入定量分析,从而更全面地考察教材语类。

猜你喜欢

语类范畴术语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语类翻译探究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