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对策分析

2023-12-21倪逸逸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美术

☉倪逸逸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本质是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即从艺术的角度认识周围的现实,培养审美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就是要使学生认识“美”、体味“美”、欣赏“美”、创造“美”。这与小学新课标提出的“以美育为本,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育各个层面”的要求十分一致。

一、美术学科美育渗透的重要价值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美术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从“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应不断丰富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这就为“美育”营造了更为有利的教育环境,突出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意义。总体来说,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美术教学不够被重视,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其实,在美术教育中引入美育资源,并在实践中实现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美育内容导入美术课堂,使美术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资源更加丰富,这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许多老师都是依靠美术课本来支持教学,其实这也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观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美育知识,可以为美术学科提供新的资源、新的内容,从而使美术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把美育纳入美术课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有了新的要求。美育可以说是艺术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高尚的德育。现代教育强调“先成人,后成就”的目标,在美术学科中引入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新的功能定义。总之,美育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形成高尚品德有密切关系,是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理念强调美育的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知识和绘画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审美教育,使学生发现、认识、感受生活的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的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应积极探讨如何把美育渗透到美术学科中去。美术学科的特征决定了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是一种艺术,是一个发掘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学科在指导学生的审美意识中起着指导美、创造美的作用。从美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出发,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丰富的美育资源。

二、美育在美术学科的基本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在美术学科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把基础打牢,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教育,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

(二)实践性原则

在美术学科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大量的展示,并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而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达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巩固、提高美育渗透作用的目的。

(三)合作性原则

美的内涵很广,其形式也很多,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独立表达对美的认识,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创造、发掘更多的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美的正面情感得到升华,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使美术学习意志更加坚强,对美的认识更加全面。

三、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现时,有些小学在美术教育方面遇到问题,例如个别教学领域出现问题,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等,在课堂中教师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虽然这样的模式可以节省时间,但由于学生对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很难及时掌握和运用这些学习技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美育融入的方式单一

美育是一种行为与意识方面的教育,其渗透与融合应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广泛地接触美,培养审美意识。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课堂讲解和赏析单一、僵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审美意识。

(三)美育融入过程中情感互动缺失

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较差,教师的指导和交互作用对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模式,仅仅强调了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美术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审美观和个人的审美体验,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了美育融合的成效。

四、美育发展在美术学科中的策略

(一)坚持终身美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性和基本性更为突出,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认识到美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并根据青少年的教学需求,逐步打牢学生的基本素质。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美术《我爱我家》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每个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不同。然而,美育对于个人的人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可以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坚持终身美育的理念和原则,积极将各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有机整合起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他们能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

(二)扩大美育的覆盖范围

小学美术教师要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要保证美育工作的全面覆盖,并与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部门加强协作。了解社会活动和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积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一方面要认识到学校教育育人的重大职责,另一方面要从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入手,寻找新的突破口。学校的美育既是基础,又是先决条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数字变变变》这一课,就必须要主动地认识到当前的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的状况及其利弊。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探索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实现“家校合作”,建立健全的教育系统,从而使学校的美育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三)欣赏古今经典艺术作品,切实提升审美情趣

常识故事一般是在课堂开始时进行的,目的在于建立生活、艺术和课堂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学科中,要做到两点:一是把生命美引入教室,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阐释美的内涵,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二是把课堂上的审美知识向生活中延伸,以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在美术学科过程中,会将古典和现代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而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鉴赏力,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

(四)积极实现跨学科合作

通过多学科间的协作和交互,可以有效整合和使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做好准备。教师要掌握各门学科的特点,掌握各课程的教学状况,加强与老师的协作,积极、自觉地承担起美育的职责,对美育工作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必须独立开设美育课程,以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好这个好机会,重视对美育模式的有效探索和积极的整合,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根据“大美育观”的教学要求,积极推进“美育”的实施,以弥补当前“美育”的诸多弊端。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各个学科的过分独立,从而真正建立起一个全方位、整体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与体系,让更多的新生力量注入小学美术教育中,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1]。

(五)结合校风,德美共育

校风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优秀的传统。学校秉持着“清源明德”的“清明育人”理念,秉持“清明有为”的校训,以“忠孝、仁义、礼、智、信、善、恕、温、良、谦、恭、让”十四德为校风。通过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插画创作,不仅可以提升造型能力和创作水平,还能升华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教育的渗透。在设计校园插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了不同的插画材料,使他们能够思考人物的动态动作、插画的制作等,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作者将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运用学生设计的校风主题插图,将其运用到有鉴赏性和实用性的物件上,例如钥匙扣、徽章、明信片等。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对校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形成校园的“主人”意识,从而产生一种美术创造的成就感[2]。

(六)炫彩呈现,激活学生审美欲望

在美术教学阶段,审美意识是鲜活、细致的,所以在美术学科上,要善于运用各种视觉艺术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去感受美。在美术学科创作中,要注重艺术表现的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能从多个方面体会到艺术的生动和灵动。首先,使学生能够充分欣赏、学习,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兴趣。其次,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空间,除绘画外,还会在教室里向同学展示古典建筑、著名的雕刻、精细的织造、独特的印花服装、创意的拼贴、各种材料的精美装饰品。让学生对美术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各种美术作品也是跃跃欲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审美欲望,又能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美术学科,并能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的习惯。通过生动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正面情感,从而逐渐提高其审美意识[3]。

(七)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美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美术学科教育活动的美育资源要从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中进行渗透与导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美的认识,培养审美意识。相比普通的美术教科书,有趣的生活场景更能引起注意,也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使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种美育渗透,不必过分依赖教科书,而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依据其年龄特征和基本需求,合理安排生活美术学科活动。

(八)实施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让美育的方式更加灵活

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场景还原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还没有被应用到美术学科中。为此,在对美术专业美育的研究中,特别提出了运用情境创设的基本方式,并通过相关的情景建构,使其真正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更为真切,并使其在心中建立起一种关于美的知识结构。通过创设情景,使美育教育围绕着学生,使美育真正实现其最基本的价值与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创造”的方式,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工作中,完成不同的作业,从而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4]。

综上所述,从“大美育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美育强调了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开展,并对美育的社会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有效弥补了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保证了教育宣传和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美育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整个社会都不能忽视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从宏观的视角来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能够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美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