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培养策略

2023-12-21☉陈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陈 敏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1],可见,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阅读基础能力也是为后续相关学科做好铺垫,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其实就是学生基于已有信息,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加工、总结和内化,正确理解文章的立意、导向和价值观,形成对社会的认知观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评价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重视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所谓阅读教学就是指向阅读的教学,阅读教学的一头连着学生的知识起点,一头指向阅读的目标,教师要解决两端的落差,指向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师阅读观念较为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只关注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内在学生的思辨能力关注不足,所以采用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对阅读文章中出现的生词、诗词、词组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抄写和背诵,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2]。阅读能力对应着信息提取、归纳总结和叙述表达等基本的语文能力,如果教师教学上课讲得多,互动交流少,学生没有完整的阅读学习目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融合度不够,阅读互动效果差,阅读教学就不会发挥出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阅读方法泛化,阅读范围狭窄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文本中的文字意蕴感知、思维碰撞、批判认知、提高认识的一项高阶思维活动,真正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思考和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课堂讨论的作用,对文章的诵读和理解不够,要表述的深层含义无法挖掘到位,对学生的训练仅局限在语文教材上。加之部分教师语文素养程度不高,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受到局限,阅读能力难以提升;部分教师认为小学阶段阅读没有必要引入课外内容,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就是读完文章、做完题目、检查错误就可以。同时,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密度太大,枯燥无味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三)评价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阅读效果怎么评价?一直是小学语文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提问一个学生和全部学生的时间分配问题,需要教师智慧地做出处理。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而言,学生能够总结出什么,总结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学生不能理解的,通过学习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作用,力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小学生的可塑性强,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语文阅读教学和评价方式不能简单通过考试、提问来完成,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能力决定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认知能力水平有限,知识存储相对还比较不完善,故阅读能力差异性不大,都比较弱,而且观点趋向基本一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课内知识学习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不断积累、阅读丰富的素材,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样,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学生在阅读大量文章后,可以快速分辨出文章的立意和品质所在,消化吸收,从而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阅读教学是呼应课标要求的必然举措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新课标对小学的阅读任务和教学过程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 万字。此外“需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范围上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个体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呈现,这对提高学生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目标,仅靠课本阅读是难以支撑的,因此要进行有效阅读。

(三)阅读教学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21 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传统的阅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阅读信息的需要,巨量又驳杂的信息需要新的阅读模式来辅助。人们希望在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所以对于扫读、默读、跳读等阅读能力提升的需求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差异导致在语文学习结果上的差异,这也符合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

(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阅读课堂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学情分析,由浅入深地设计系列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评价学生,都考量教师的智慧。例如提问,无效提问对于课堂是没有助推力的,教师只有对文章涉及的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继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语文学科中阅读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贯彻在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温儒敏老先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安排太满,要给学生空间。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观点,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语文教育理念,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认真理解、积极表达,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阅读中有的地方提出疑问,在交流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课文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自主反思,扩宽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从而获得对课文意义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作品,旨在体现大自然的奥妙与乐趣。教师授课之前首先要给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构思目的,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可以提问问题:“这本书为什么读不完?”让学生在体会到作者描写出的大自然里有大学问,思考作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大自然中的动物、花草、果树等这些好玩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可以仿照课文进行书写,也可以编一部话剧进行演出。

(二)掌握阅读方法,留给学生阅读空间

阅读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例如要即时回顾,通过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例如要善于通读全文、注重中心意思、确立段落架构,抓住主题。课堂中的哪些内容需要精讲,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如何快速掌握文章大意。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使用进行广泛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例如通过“好文推介卡”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悦读”活动展现自己的读书成果;通过线上打卡鼓励学生通过图画、视频等形式记录阅读过程,帮助学生深刻体悟文章的有效信息,领悟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思路。

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考虑到文章内容主要是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同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词语、不解之处、段落主旨等进行批注,同时播放西沙群岛的宣传片,可设问:“大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了吗?你们是怎样理解这种美的?”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切己体察。在授课结束时,可让学生通过主题演讲的方式,以自己的家乡为案例,模仿本文的写法,从阅读体会中去感受和理解文章。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和随堂感想,以使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活动。

(三)加强情境任务设计,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据观察,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对新知识的探索欲、好奇心强,爱寻根摸底地探究事物;高年级学生课堂表现形成分化的情形。因此,提倡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真实的教学情境,精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现行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可读性非常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建构课文的意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答记者问、演讲比赛、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章的情感意境。根据问题连续体理论,教师可以设计任务群的问题,环环相扣,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对于不太说话的同学,一方面可以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书写、纸条回答等多种形式串联每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笔者就带领学生开展过古代诗词主题阅读,首先教师给出按朝代排序的阅读材料,学生自行选择并确定感兴趣的朝代,分组阅读后,教师组织进行阅读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导读及评估,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二次表达与描述,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动画,进一步加深学生语文情境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李白、杜甫互相写给对方的诗,感受更为广阔的历史天地,体会诗人的豪迈、悲壮、哀痛与沉重,观照现实社会人生,体悟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关注过程,重视阅读评价效果

不同年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学生要重点培养对阅读的敏感、流畅性和兴趣。高年级学生要掌握与学习相关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阅读能力的框架。对阅读进行科学、规范评价,有助于提升阅读效果,教师要重视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对于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布置讨论的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中,观察学生的情绪、协作能力,建立合适的评价量表,助推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因此,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基于自身的认知与经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与文本、教师、同伴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例如,笔者在导读《一个老侦查员的自白》这篇阅读课文时,在学生自我评价阶段,一个阅读理解能力一般的孩子在讲授完“我”的经历后,笔者就说:“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认真阅读作品,就能找到答案,教师选择他回答,就是要鼓励这名学生善于表达,增强他的阅读信心。另一个孩子在回答完“我为能替人类完成任务而高兴”这个问题后,教师指定了几个同学进行评价和引申,同学们对这个孩子的回答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教室里充满了由衷的掌声,通过合理互动,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阅读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阅读教学的开展设置了多个板块,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语文课程价值之所在。阅读素养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突破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和模式,对阅读教学进行目标创新、教学内容解读创新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能。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