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会· 勤练· 常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2023-12-21☉王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比赛

☉王 珊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为尽早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常常把课堂学习当作培训,把练习当作比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有效的参与。但由于体育课的开放性,导致了体育课堂面临着诸多外部因素干扰,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进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对教会、勤练、常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进行设计和实践策略的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教会、勤练、常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一)课堂依旧是教师中心

在现有的体育课堂管理模式下,体育教师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对整个体育课堂进行整体的控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常常以讲代练。这样下去,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就会减少,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而且,由于学校的体育课是开放式的,很多时候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课堂上的教师顾此失彼,无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教会、勤练、常赛无法完全融合

教会、勤练、常赛是一种逐步进行的教学活动。学习靠练习巩固,比赛靠练习提升,而练习又得靠学习来充实自己,这三种技能就会不断地循环。然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而忽略了学、练、赛,或只注意练而忽略了学和赛,造成学、练、赛的脱离,使体育课变成了演讲课、训练课,并且造成这样一些情况,如重教材、轻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分类知识主次合理,让学生熟悉知识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征,将体育课程分为四大类:把握类、体验类、训练类、认知类。掌握类是指教师能教、学生爱练、学校允许的基础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要安排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学练时间并了解内容。而体验式的教学,只需要让学生第一次接触,体会到,不需要一定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而运动训练课程以基本运动技术为主,学生的运动技术相对单一,以锻炼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为主,需要将其纳入到课后练习中,并多次重复。学习类的内容主要是在学校里所要掌握的基本运动技术、卫生保健等,可以在雨、雪中进行机动训练,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类、经验类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按照学校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课时,以保证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一两种运动技能。[1]

(二)技能体能相互融合,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提高体能和知识应用是竞技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和关键。技术教育和体能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分开,也不能孤立,要把技术和体能的锻炼结合在一起,使他们的体能和技术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学练体育技术的时候,大量的重复练习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对身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身体训练的同时,也会对相关的技术进行强化和熟悉,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技体合一的思想,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教师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合理的练习次数、规范与质量,增加练习的强度,以达到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组织体育课训练时,应根据所学体育技术的特点和对人体的特殊需要,精心设计运动健身方法,促进普通和特殊体质的锻炼,使教会与勤练相结合,使运动技术与身体协调发展。

(三)开展课堂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校内举行的综合性运动会、跨班和校际比赛,无论其参与的范围和比赛的数量,都无法满足常赛的要求。如何贯彻常赛精神,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真正培养学生使用运动技术的意识,使他们在比赛环境的指导下,在比赛规则的约束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素质,成为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思考、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

在培养体育核心素质的新视角下,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已从单纯的体育教学中脱离出来,具有更多的教育意义。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在2018 年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四有体育教室,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教育理念,明确了体育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并指出,体育竞赛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指那些正式、完整的竞技竞赛,而是指在体育课中所有有竞争、有胜负的游戏、训练、演示、竞赛等复杂的环境。竞赛模式可以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技术训练、身体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但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竞赛的时长可以有长短、有大小、有多种形式。体育教学中要有竞赛这一教育理念,对于落实常赛的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以教会为基本要求

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学是练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规则等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等。教会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掌握,并通过鼓励、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对篮球的运球、得分、违例规则等缺乏清晰的认识,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会直接要求学生进行运球、实操训练,而对体育知识讲解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为主,教师可用录像的形式,讲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其中包括违规、得分、运动规则等,让学生对运动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参加篮球运动的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教会最基本的要求。

(二)以勤练为核心要求

勤练就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时间和强度,并通过不断练习技巧和体能训练来增加他们的胜算。勤练的关键在于训练中的协调和衔接,针对学员的弱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合理规划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例如,在一个45 分钟的课堂上,老师会安排5 分钟的热身练习,5 分钟的解释练习,剩下的时间用来练习。老师们针对学生目前的身体状况,制定训练计划,身体素质差但技术娴熟的学生采用跑步、器材等训练方式,占总训练的60%,剩下的40% 用于技术训练。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但技术熟练度低的学生,体育锻炼占40%,技术培训占60%。对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都较高者,采取强化培训。勤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采用俱乐部、兴趣小组等方法,对体育锻炼的大体方向进行明确,并组织学员进行勤练。[2]

(三)以常赛为重点要求

常赛是指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体验运动的魅力。不同的体育竞赛形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根据比赛的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与组织能力。例如,老师每周组织一次运动比赛,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平时的训练方向组织比赛,把比赛分为不同的等级。男子比赛包括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跳远比赛、跑步比赛等。体育教师应将有关工作人员安排到体育竞赛中担任裁判,并在竞赛开始前对其规则等作出规定。定期举办体育竞赛,能增强学生的竞技精神,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从而使他们不断学习和训练。竞赛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四、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明确教会、勤练、常赛关系

为了推进教会、勤练、常赛的整合教学方式,必须明确学、练、赛的联系,教会是培养的根本,训练是竞赛的先决条件。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促进了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建立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式下,通过设立兴趣小组、组织体育娱乐活动等形式,让同学们参与,除了在教室里进行授课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学员的业余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动作能力。而组织的运动竞赛,则采取组间竞赛、小组竞赛等形式,通过对学生的日常锻炼效果的评价,并充分利用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会、勤练、常赛的目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练、赛的积极性。一些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参与到学习、练习、比赛中去,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推进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兴趣引导、趣味教学、激励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训练和比赛中去。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以保证灵活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趣味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个人的兴趣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在训练、竞赛中,若学员成绩优异,教师可采用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确保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加强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的联动

在教会、勤练、常赛的综合教学模式下,单纯运用课堂教学时间已不能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合理安排课后的课时,使课内与课后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为了保证课余活动的弹性,老师在暑假安排学员参加社团活动,保证了课程的连续性。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运动密度,而在课余时间里,注重学生的技能和技能的扩展,从整体的计划和设计中,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在节假日的早上,组织女子体育比赛,在下午举行男子体育竞赛,让学员们把自己的学习和锻炼的成果运用到比赛中去,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互动教学模式发展体育素养。

(四)结合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素质”的新课程标准。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中心小学以“以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为核心,以“以德为本、以德为根”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健康、厚德、担当、创新”的阳光少年。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调研,选择最适宜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健全了教学系统,构建了“积累”“德”“体”“尚美”四大“校本”。首先,要使广大的体育课老师能够开展好体育课。其次,应根据“课堂教学注重基本功、注重课后发展”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好体育课和健身教学。融合中华传统运动,设置传统武术,舞龙,独轮车等各种运动。以“教会、勤练、常赛”的基础教学法,通过“学、练、赛”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能熟练地运用1~2种体育技术,推动“五育”的统一,使其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人才。

(五)结合“双减”政策,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了运动场、全封闭式足球训练场、专用篮球训练场,购置了自行车辅具等运动训练器材,为“教会、勤练、常赛”提供了场馆和设备保障,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逐步形成“校内健身1 个钟头,课外1 个钟头”的良好的健身方式,学校合理组织班级的体育训练,把“三个一”的教学实践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外“三点半”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在学校的体育与保健教室及课外活动中,老师引导学员了解和熟练掌握基础动作和特殊动作技巧,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校的校本教研,并将其与班级、业余团体的培养、比赛及团体活动相联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根据课程内容,有重点地完善“教会、勤练、常赛”的安保工作。

五、结束语

小学生喜爱体育运动,运动是学生课后锻炼和休闲的主要方式,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终生锻炼的基础。所以教师要保证学生正统训练、竞赛、团队合作、接受挫折等,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竞技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比赛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