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助力“红色文化”阅读行为的体系构建

2023-12-20黄思华刘玉博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行为体系建构红色文化

黄思华?刘玉博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属性承载着提升阅读功能、传承红色文化的重担。论文以1602名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从阅读认知态度、阅读行为、阅读方法等方面对红色文化阅读进行系统调研,结合图书馆和学院两翼为基地,联合学工处、校团委为纽带,提出从特色活动、精品课程、丰蕴资源、空间建设、专门平台等组建“‘图书馆—学院+‘学院—社会”的内外双循环逻辑架构,构建“一体两翼五轮驱动”的内外联动红色文化阅读体系。

关键词 红色文化;阅读行为;高校图书馆;体系建构

分类号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10.004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Help “Red Culture” Reading Behavior

Huang Sihua, Liu Yubo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attributes of college libraries carry the burden of enhancing the reading function and passing on the red culture. This paper draws 1,602 college students as research objects, conducts systematic research on red culture re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reading cognitive attitude, reading behavior, reading method, etc. Combining the two wings of the library and the college as the bas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and the school league committee as the link,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set up a logical structur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ouble-cycle from the featured activities, high-quality courses, abundant resources, space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ized platforms, to build a “ ‘library-college+‘college-society ” internal and external double-cycle logic structure, to build “one body, two wings, five-wheel driv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red culture reading system.

Keywords Red culture. Reading behavior. University library. System construction.

0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不是空穴来风,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文化崇敬。刘润为指出,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2]。红色文化作为观照红色传统、映射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伟大集合,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自觉,汇聚了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等崇高的精神谱系,焕发出鲜明的价值意蕴和精神气象。而红色文化读物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动书写,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精神来源,是构建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价值的精神指引,在新时代同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时代价值。目前,全球化浪潮下的西方价值观渗透、数字时代的娱乐消息泛滥、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虚无主义等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树立,经研究显示,大学生空余时间更倾向于选取消遣类、娱乐类、网络类小说阅读。高校图书馆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属性,势必要在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中主动弘扬优良红色文化,发挥好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要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文化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多维举措助力大学生红色文化的阅读行为。为此,本研究在有效调研中总结大学生红色文化阅读行为特征,并结合信息技术变革背景,利用全媒体平台,提出密切联系学校职能部门和社会,从特色活动、精品课程、丰蕴资源、空间建设、专门平台等角度,思考高校图书馆助力大学生红色文化阅读行为的体系构建策略,为图书馆助力大学生红色文化阅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文献综述

1.1 阅读行为

Edward G.Summers认为“阅读是一个独特的具有高度跨学科性质的学术研究领域”[3],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久远深厚,获取知识、提取信息的过程与阅读紧密关联。经笔者文献调研后发现,阅读研究所涉及学科广泛,包含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文学,且涵盖不少交叉学科背景。笔者使用知网数据库按照篇名构建“阅读行为”检索式,来源类别限定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核心期刊,截至2023年2月10日,检索出相关领域高质量文章176篇,研读后发现由阅读研究衍生出的阅读行为研究在欧美国家起源较早,我国学者针对阅读行为展开研究,最早为1983年赵世良对阅读行为与读者需求展开探讨,首次提出“阅读行为”概念[4]。其后研究不断深入,学科门类涉及艺术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主体包含儿童、青少年、大学生、老年人各阶段,比较而言,以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占比较多,且受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变革影响,近年来不乏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有声阅读、电子书屏读、视频图像社会化阅读等以新兴媒介为载体进行的探究,阅读形式囊括网络文学、经典文本、娱乐消息等体裁以及碎片阅读、微阅读等新型方式。研究方法上采用调研法、访谈法、定量分析,以及数据分析模型建构等结合相关测量工具进行辅助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涵盖面广,但尚未形成统一体系。

1.2 图书馆与阅读行为

图书馆的教育属性让其与阅读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迈威尔·杜威作为图书馆学的开创者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便提出了“阅读之学”应属于图书馆四大教学内容之一的观点[5]。区别于学校教育,图书馆阅读作用的发挥多在于通过阅读对象的选取、环境营造、阅读活动等实现[6]。针对图书馆用户进行阅读行为分析,利于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发挥阅读教育功能。使用知网数据库按照篇名构建检索式“图书馆AND阅读行为”,共得出25篇文章。经研读发现,目前,图书馆领域已有从阅读心理、阅读空间环境、阅读服务模式,以及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移动阅读等新媒体载体出发服务受众、提升效能的研究。苏文成[7]等结合相关实验手段和统计方法,认为特定空间的嗅觉环境能优化被试阅读体验,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用户学习与阅读行为的空间嗅觉影响机理概念模型。刘旭晖[8]根据技术接受模型通过计量分析结果从阅读服务综合体系、移动阅读模式、资源整合模式出发提出图书馆服务策略。李欣[9]认为阅读时间、场所、次数等与幸福感无关,阅读量和图书馆所持态度与幸福感有关;黄志勇[10]认为大学生阅读行为与成就感间无线性相关性,二人均建议大学生要转变功利化阅读倾向。近年来,受信息技术变革影响,研究多转向网络化、数字化阅读领域,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形式较多,如常颖聪等以电子书阅读出发,根据图书馆采购和借阅数据提出了嵌入式移动服务策略[11]。总体而言,图书馆阅读行为研究类型分散,系统性欠缺。除此,以知网数据库期刊文献为依据,从图书馆角度立足红色文化研究阅读行为的学者仅二人,分别是孙晓瑞的《大学生红色文献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谢姝琳的《高校党史党建图书阅读行为构架与行为引导》,此范围内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和价值。

2 调研情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山东农业大学不同学科的学生发放问卷。初期进行小范围预测验,根据30名学生的问卷反馈进行修改,通过利用SPSS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确认该问卷有效,最终共计回收电子问卷1602份。问卷主要涵盖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主要了解调查对象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等基础信息;第二部分为阅读认知态度方面,主要调查大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原因、目的、喜好等;第三部分为阅读行为方面,主要了解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数量、时间、地点、影响因素等;第四部分为阅读方法方面,主要调查其阅读红色经典渠道及对推广途径的建议。调查对象分析见表1。

分析调研数据发现,大学生主要存在四方面的红色文化阅读情况。一是对红色经典文本了解程度不足,阅读量较少。二是对红色经典存在时代价值认同问题,认为红色经典虽富有深刻哲理,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但由于内容时间久远,代入感不强,吸引力较弱,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和能动性。三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阅读行为呈现多元态势,不仅可在书店或图书馆等线下实体阅读红色经典文本,也可通过网络渠道了解红色文化,拓宽了阅读途径。四是在传承红色文化方式上,支持多样化传播方式,希望能够脱离文本阅读去了解红色文化,多开展红色文化观影活动,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色文化。

3 现实困境:大学生红色文化阅读行为三重迷障

3.1 刻板印象与阅读动机间的偏差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12]。阅读动机的建立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兴趣则是产生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动力。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接触新事物和消息的渠道较多,大学生有多样化的文本读物选择。在高校未制定红色经典硬性阅读指标的前提下,大学生主动阅读红色经典的动机并不强烈。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红色经典存在錯误认知,主观上进行隔阂,部分大学生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内容枯燥无味,而他们的判断依据单纯是凭借影视剧改编及教科书节选所带来的刻板印象。

3.2 时间限度与阅读心理间的矛盾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让学生忙起来[13]。其中明确要求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对青年学生的在校学习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击“严进宽出”的“注水”学生,提高毕业难度[14]。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要求更高、专业学习及相关实践之外的零散自由支配时间更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学生的阅读主观行动力。加之社会压力剧增,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大学生必须扩充专业技能及知识储备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课余主动进行红色经典类文本阅读的时间极少。根据2022年山东农业大学借阅排行榜数据显示,畅销文学性小说、功能性书籍、专业性书籍深受欢迎,学生借阅情况具有主观功利性,主动选取红色文化类书籍占比不高。

3.3 兴趣动因与阅读偏好间的关联

当下快餐文化盛行,大学生是追随者中占比较大的群体。根据调研显示,碎片阅读、浅阅读,青年学生倾向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能够掌控的方面,以获得把控事物的满足感。加之非师范类高校阅读课程的缺失,学生对于需要深入文本的阅读活动无法充分融入,因此在书籍的喜好上也更倾向于生动鲜明、趣味性强的类型,最终导致红色经典文本的阅读市场在大学生中传播受阻。

4 合力破局:高校图书馆助力“红色文化”阅读行为的体系建构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形势发挥好文化传承的功效,结合信息化手段和媒介等提升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阅读行为的积极性,重点建设好“一体两翼五轮驱动”红色文化阅读品牌工程(图1)。

4.1 兴趣为始,打造“红色文化”阅读品牌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学生认同红色经典的阅读价值,但文本阅读兴趣弥失,认同心理和实际行动互相抵抗,存在互悖举动。针对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兴趣的状况,图书馆要破解媒体环境变迁导致的深阅读危机,一定要将提升红色文本阅读兴趣视为首要责任。

(1)注重纯文本阅读活动品牌创建。针对红色经典文本阅读兴趣低的困局,图书馆有让阅读回归本真之责,实施经典文本阅读活动,加强阅读形式的新颖性,扩大文本阅读的普及面,让学生读有所思、学有所获。第一,健全评价机制,加强过程性评价。文本阅读活动要全程指导、全程督进,如举办打卡形式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图书馆作为主办方,固定阅读时间和地点,召集报名学生到图书馆读书角共读。图书馆要做好全程指导和监督作用,从报名选书,到读书日程安排,直至最后的感悟分享交流,图书馆要全程参与督导,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增强阅读活动的坚持性和实效性。第二,重视经典再读,加强情绪认同。如举办百千师生共读书活动,同一本书不同受众阅读、同一本书阅读不同次数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共读一本书后的头脑风暴利于思维碰撞、灵感激发,并借此时机融合新媒体宣传平台加深探讨热度,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讨论热潮;也可借助名家效应,邀请校外知名大咖、校内网红师生领读、带读,营造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影响力。第三,充实交流方式,鼓励多样化输出。阅读是一种过程,“人、读物、输出是构成阅读最核心且最基础的要素”[15],输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聚集大家进行茶话座谈等,还可通过纸质版心得感悟小记、新媒体vlog感悟制作等多样化方式对阅读过程进行结果性评价,从结果性评价回溯至阅读本身,利于引导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精读细读,实现红色经典的深入品鉴。

(2)开展服务实践型品牌活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红色文化实践类活动颇有兴趣,图书馆可联合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會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学生个体的主观阅读行动力。第一,组织“阅读+讲解”性质的参观活动。在校内进行红色文化专题阅读活动的同时,带领学生走进市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参观红色典籍专区,聆听同主题文化讲解。第二,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进社区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可联合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及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建团队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红色书籍阅读推广,凝聚起“社区+”的红色文化阅读合力,必要时可组织现场朗读、片段赏析等回溯到阅读行为本身。第三,协助学院开展“入学第一课”、新生入馆教育、劳动实践等走出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过程中穿插红色文化纸电资源、经典故事及精神要义,如新生入馆教育可重点以红色书籍为引,指导学生熟悉利用图书馆资源;劳动实践课可现场灌输革命时期劳动精神的伟大力量,将红色文化渲染极致。

(3)组织丰富多彩的创作类品牌活动。开展以阅读为中心点多元辐射化的集征文、演讲、话剧表演、视频vlog等体裁的创作类活动,活动期间要注意联系性和体系化,杜绝各自为营、闭门造车。第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活动要贴近学生,主题元素要尊重学生兴趣,可通过深入访谈、调研问卷等形式做好活动前期准备。第二,活动规划时要注重全面统筹,结合已打造好的文本类阅读活动,辐射衍生出具有关联性的创作类活动,让各类型红色文化活动间环环相扣,形成集群性影响,反哺阅读行为本身。例如,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集中启动“红色文化校园读书月”活动,包括“礼赞百年·逐梦征程·夜读者”阅读推广大赛、红色文化读书交流会、红色文化书画摄影等“立主导、唱主流”的红色阅读文化活动,成为承载学校年度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4.2 熏听润心,融合“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元素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要求,图书馆要积极挖掘课程中可利用的红色元素,将红色元素融汇进课程导入、课程案例、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授课环节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阅读浸染。

一是要进行信息资源检索课程教学改革,融汇“红色文化”思政元素。图书馆教研团队要强化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分别对教学大纲拟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规划、教学考评形式等进行改革创新,将红色文化相关内容融汇进课堂,充分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著作的兴趣,实现春风化雨的思政教育效果。二是要推动红色文化阅读课教学发展。图书馆可利用自身文献资源保障的优势发挥好阅读职责,与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处、学院教学院长紧密沟通,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选修课程普及红色文化相关内容。三是与学院联合教改,积极发挥学科馆员的嵌入式服务功能,协同各学院教师队伍从红色文化书目查询、纸质资源推荐、电子数据库推介、经典文本阅读推广等着手为对口学院课程提供帮助,最终在红色资源查询、选取、获取途径等方面助力学院将红色文化嵌入进课程教学,形成“图书馆+红色文化”的课程联动局面。四是利用读书馆资源与学校联合开发红色主题校本阅读课程。结合学校历史、各学院文化挖掘出学校特色化红色文化精神内核,辅以新时代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态进行开发和传播。

4.3 资源为基,保障“红色文化”纸电一体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图书馆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其资源主要分为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阅读行为的基础,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第一,增加采选书目调研的科学性,通过问卷、访谈、荐书、后台分析等多种形式提前了解受众喜爱的红色书单,结合受众需求,按需采书和推广。笔者对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2022年借阅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三所高校借阅排名前列的红色文化书籍呈现高度重合现象,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时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等均很热门。社会科学图书借阅排行中,山东农业大学红色书目共计有15种进入排行,占比达到0.15,其中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相关内容很受欢迎。总体来看,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搜索频次较高,相关红色书目接受度高,可为下一步采选图书提供参考。

第二,建设好红色专题特藏资源,保存好特定时期的珍贵手稿、日记、书信、照片等红色文献资源,结合定期展览等形式创设红色资源环境。例如,复旦大学在历史积淀基础上通过购买、收集、捐赠等形式保存了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专题馆藏文献,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展览、志愿服务讲解、策展等形式提升红色文献的感染力[16],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阅读行为。

第三,在保障红色纸质书籍购置合理的情况下,进一步协调纸电一体化格局,增加红色主题数据库,自建红色专题库,逐步形成红色文化纸电资源一体化。目前,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已正式采购《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便于师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试用《中国知网—高校党建与思政知识服务平台》《“知识世界”红色经典专题库》,前者为高校党建、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服务大思政格局;后者在“革命先驱”“红墙记忆”“百年工匠”“大师足迹”等板块中通过视频走进经典,触摸红色文化。

4.4 整合资源,铺设“红色文化”学习空间

通过构建图书馆元宇宙语境,整合线下热门资源和线上电子数据库资源,汇聚声像、图片、动画等叙事符号打造红色文化多维空间。四川大学的学习书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红色长廊、湖南大学的正红馆、厦门大学的革命史展览馆均有独特的红色空间特色价值。第一,可集合党报、红色经典畅销小说、国家领导人语录和事迹、英雄模范光辉事迹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历史文献如《复兴文库》等纸质文献资源,并结合学校历史铺设好墙面环境文化。如舟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分为收藏阅览展示区和墙面展区[17],二者融合打造出沉浸式体验感。第二,红色文化空间可结合全息投影技术,增强图像叙事功能,利用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设置经典配音、片段朗读录播等功能,实现与历史触碰、与英雄对话,让红色基因动起来、红色故事活起来。如江西省图书馆利用AR技术实现了图像的生动化。第三,安排好人文社科专业背景馆员或者党员馆员做好红色文化空间值班服务,开展针对性荐书、讲解、答疑等阅读引导活动。

4.5 矩阵传播,创建“红色经典”平台专栏

图书馆要顺应多元化阅读趋势,建设多类型体系化的红色文化专栏平台,集合网站、公眾号、视频号等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链,推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形成宣传合力,集专题推介、资源栏目、视频荐书、特色展架、特色展览、经典专栏等形成红色文化阅读矩阵,创设红色文化氛围,营造书香阅读环境,扩增阅读方式和途径。第一,加强视频图像叙事等社会化阅读新形态。图像叙事已成为阅读推广的新形势[18],适合当下数字化阅读方式。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化阅读平台发挥红色图像符号功能,结合图画、影像、音频,将故事可视化,让屏读更鲜活,意向空间和情感留白更开放,增强红色文化叙事性,提升红色图像阅读能力。第二,加强阅读专栏的节目化和整体化。同主题节目可同时存在于多平台间,内在逻辑间形成互补和共建,如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线上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资源网站栏目,微信公众号推出“建党100周年党史专题系列书展”,上线“圕说百年”党史资源栏目,线下开辟了“党史学习教育图书专区”进行图书专展,多维平台间增强了价值关联。第三,加强平台间的协同性。图书馆账号群传播、学校平台账号宣传及社会社群平台传播要协同互补,实现“图书馆+、院校+、社会+”的聚力逻辑。比如,与学校广播站合作,广播站开设栏目播报红色片段赏析和经典荐读专栏,同时与社会层面媒体、大V等共同实现全链条的媒介专栏,达到同频共振的全媒体传播实效。

参考文献:

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3-01-15].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刘润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

2017(12):4-7.

SUMMERS G S. A review and application of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ology to reading re-search journal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84,35(6):332-343.

赵世良.阅读行为与读者需求[J].图书馆杂志,1983(1):25-27.

周亚.麦维尔·杜威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6):63-79.

李桂华.复合阅读行为及阅读推广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30,72.

苏文成,于莹莹,卢章平,等.高校图书馆用户

学习与阅读行为的空间嗅觉影响机理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8[2023-08-04].http://kns.cnki.

net/kcms/detail/23.1331.G2.20230203.1108.003.html.

刘旭晖.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现状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1(16):82-95.

李欣.大学本科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35(4):80-83.

黄志勇.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成就感相关性探讨[J].图书馆,2015(2):54-57.

常颖聪,刘绍荣,路程.移动用户阅读行为及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以电子书阅读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2):112-116.

百度百科.刻板印象[EB/OL].[2023-03-15].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BB%E6%9D%BF%E5%8D%B0%E8%B1%A1/7060392?fr=aladdin.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23-03-1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23-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2/19/content_5480977.htm.

彭小六.洋葱阅读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30.

王乐.高校红色专题特藏的价值挖掘:以复旦

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

(1):97-101,114.

岑映,方芳,柴玥,等.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传

承的实践与思考:以“东海小小图书馆”红色

阅读空间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2):

77-81.

汤尚,郭苗苗,孙巧萍.图像时代图书馆红色文

化阅读推广路径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3, 53

(1):77-82.

猜你喜欢

阅读行为体系建构红色文化
大学生阅读行为与阅读动机研究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教师网络研修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体系建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