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

2023-12-20陈雪娟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摘 要 为回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高标准要求,剖析和深度解题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创新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路径,论文首次提出建立“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试图更好地聚类真人图书,最大限度地增强图书馆的读者黏性,充分挖掘“真人图书”身上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人生经验与学识厚养,以期为实现全民阅读向纵深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路径参考。

关键词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10.010

Research on the Path Innovation of the “Twin Mirror” Living Library i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ading

Chen Xuejuan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of “deepening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al reading” proposed by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alyzing and deeply solving the connotation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reading, and innovating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universal reading, this paper proposes for the first time to establish a “twin mirror” living library, attempting to better cluster real living books and maximize the reader stickiness of the library, fully tap into the inexhaustible spiritual wealth, valuable life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knowledge contained in “living book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reading towards depth, high quality,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Twin Mirror” living library. National read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閱读推广工作进一步做细做精,不断进行路径创新,阅读推广活动的高质量建设已经成为紧迫而重大的课题。全民阅读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社会各界为民众提供更高品质、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公共文化服务[1]。有企业家曾说过,未来30年不是力量的竞争,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服务别人的能力和体验的竞争[2]。只有经历过给人印象深刻的体验,才会有深切的体悟,才能形成思考力与创造力。因此,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更应加大对“服务能力”与“体验”的创新研究。关于图书馆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业界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囊括并不限于高质量社会发展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3]。

自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次开展真人图书活动以来,真人图书馆服务在我国兴起并广泛推广,已成为实体图书馆服务的有效补充。学界对真人图书馆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真人图书以其面对面交流的深刻影响力和不断发展、成长与成熟的思想性资源优势,已成为阅读推广创新的重要模式。但从阅读推广的核心要素进行深度剖析,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创新创意的高内涵发展路径等维度展开深入研究的文章数量有限,且存在一定局限性。

在全民阅读推广渐入佳境、进入到黄金时代的当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要真正实现全民阅读高质量内涵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难以短时间迅速普及的VR / AI等先进设备和手段上,更应该从目前现有的条件着手,着眼于现实,从深挖内涵、激发潜能、创新创意等多维度开展高质量研究,并从中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路径。本文首次提出建立“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即以馆藏书籍作者和小说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为“书”的真人图书馆,以期夯实全民阅读新生态基础,进而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良好愿景贡献图情工作者的智慧。

1 我国真人图书馆的现状与不足

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比,真人图书馆是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其创新点在于将阅读的对象由“书”变成了“人”,以实现向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目标,使读者与真人图书对话[4]。它丰富了图书馆的阅读方式,增强了阅读多样性、灵活性和真实性,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带来了诸多积极而有意义的影响,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与追随。目前我国真人图书活动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高校馆真人图书活动开展比较频繁,也较为成熟、系统与持续,而公共馆以真人图书模式开展的阅读活动较少,也缺乏系统与坚持;二是真人图书的活动主题存在以高校馆为特征的以学术探讨、职业规划、考公考研、出国留学、心理健康等为主,而以挑战偏见、削除歧视与成见、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包容为主旨的真人图书阅读目标形态较少[5]。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自2009之后已有武汉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陆续开展真人图书阅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5月底,以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4月创建的“得一真人图书馆”举办187场次为最多[6],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鲜悦真人图书馆”开展了144场[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至2022年期间,有许多原来坚持举办真人图书数年的高校图书馆均暂时停办了线下真人图书阅读活动,仅有少量图书馆仍坚持线上线下小范围开展。但在这特殊时期仅存的少量的真人图书活动更显得弥足珍贵。而清华大学在继2020年12月12日举办第56场真人图书活动、在间断两年零三个月之久后,于2023年3月22日再一次重启真人图书活动。可见清华大学对真人图书活动的重视程度和要将其持续举办下去的决心。表1是我国部分高校和公共图书馆近年来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展情况。

虽然真人图书为阅读带来诸多益处,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真人图书的理论体系和架构仍需进一步夯实完善,相关研究成果亟待更好地丰富与提炼;二是虽然业界无不欣叹于真人图书活动能给人带来上佳的阅读体验和别样的收获,但真正能持之以恒地将真人图书活动数年如一日坚持常态化开展下来的仍为少数;三是缺乏一定理论高度和深度的创新思考以进一步指导活动实践。针对第一点不足,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王余光教授等主编、毕洪秋研究馆员等著的《真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一书已于2020年5月作为“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出版,为真人图书馆的建立与运作搭建起了有章可循的理论框架,并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为高质量阅读带来新的视角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相比普通的真人图书馆而言,具备“书”与“人”的一一对应关系,是一种立体全真的阅读模式。“书”是摆放在图书馆或数据库里的静态的资源,而“真人图书”则是活跃在社会各个不同时空的动态的资源,书与人的“一静一动”,共同构建出立体阅读的新形态,更增添阅读的情境性、增强了阅读的关联性,使得阅读更加鲜活丰满,更深入持久,也更贴近民众的工作与生活,更能随时间的推移进行无限扩增,实现“孪生镜像”真人图书从数量到质量的双重提升。

2.1 创新阅读模式

阮冈纳赞“图书馆五定律”的“每个读者有其书”,寓示图书馆的图书类型应该是多样化的[8]。而真正将书籍与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聚类融合,并形成一种独特的阅读模式,创立形式新颖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属于突破性的创新阅读模式。我们过去将书纳入馆藏,却从未将书籍的作者或作品中的原型人物与书籍关联,并成系列纳入馆藏。而将人才资源视作鲜活的书籍、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样的馆藏才是难得且不可复制的,其挟带的信息量和深厚学识是远非纸制书籍和电子书籍所能比拟的。在电子产品不断挤占我们学习和生活空间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无疑是解决现代人碎片化电子阅读的一种高质量的阅读,将成为阅读推广工作进行精准推送服务的创新之举。

2.2 开展高质量强吸引力的聚类阅读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阅读属于分众阅读的一种特殊阅读形式,只有那些作品与作者或小说原型人物紧密关联的真人图书才能称其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往往具备高质量强吸引力的特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促进全民阅读有多项举措,但倡导全民阅读各项措施有效落地并持续获得推进的动能,往往依赖资金的巨额投入,如花重金购入各种VR、AR和AI设备,读者虽然容易被新设备快速吸引,满足其猎奇与好奇心理,但等新鲜劲一过,难以产生持续而长久的阅读效果。但“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阅读却因其能够满足人们对思想交流与思维拓展的渴求而倍受关注与持续欢迎。

2.3 促进多元化阅读的双向奔赴

伴随着阅读推广黄金时代的到来,阅读呈现出多元化文化宣传的态势。普通民众对自己心仪的作者或作品人物出于积极的目的而产生深厚的兴趣,但常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与途径与之靠近,而以“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方式来获得面对面与真人图书进行交流和倾听的机会。同时,作者或作品人物也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倾听读者真实的声音,从读者身上获得创作的灵感和新的动能,这种双向奔赴对全民阅读和文化进步的促进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2.4 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体现

2022年6月,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在直播中带货销售近50万册,销售额超过850万元。作家余华曾对话俞敏洪,两位“神交已久”的好友进行了一次真诚有趣的直播对谈,当晚直播间人气爆棚,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作家和读者之间通过直播视频在虚拟世界的“双向奔赴”,拉近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黏合度,它让文学的能见度更高,使文化与市场和生活交融,让作家和更多读者可以相互“看见”[9]。但直播售书终归是一种商业销售模式,虽有阅读的成分,更多的是对阅读的宣传而非真实的阅读本身,真正的阅读确是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通过“阅文字过目、听声音过耳”,再将其沉入内心,进而催化和发酵成自我的思想和新知。因此,“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阅读活动其实具备直播带货售书的优点,同时又具有阅读更加深入、与读者走得更近、影响更为深远和社会边际效应与文化价值更加持久的多重影响力。

3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创建

本文首次提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建立,对真人图书进行分众聚类,将馆藏书籍作者和小说原型人物(或由小說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独列出来作为真人图书,使作者面对自己的作品,犹如面对镜子里自己的“像”,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让读者了解作品和作者试图表达的精神内核,因此称之为“孪生镜像”。

我们一直以来谈论的“真人图书”,是将“人”当作“书”来阅读,而“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是真正将“人”和“书”一一对应、紧密关联起来,这里的“真人图书”是指“写书之人”和“书中之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人图书”,即“真人”+“图书”,像镜子一样“人”“书”对应。而读者正是通过这种“书与本书作者(或小说原型人物)”的镜像来观照“阅读”,有着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和别样的体验,这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能使读者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并对其充满期待,尤其在手机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阅读推广工作者对大众的高质量阅读引导责无旁贷。《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文首次提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既有“書”也有“人”,且“书”“人”同构,籍此振兴阅读并创新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路径。如何让作品真正活起来,我们有影视和歌舞剧等表现形式,益于观看;但如何以阅读的形式,让作品鲜活起来,真正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作者或作品人物从书本中“跳脱”出来,来到读者面前,直至和读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和探讨,进而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迸发新的创造力与创新思潮,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使作者和读者能够在作品的共鸣与争鸣中学习与成长,这是引入“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最初构想。

3.1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范畴界定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是从母体同源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阅读视角,它以图书馆馆藏书籍及其作者、作品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为“书”,与读者展开面对面的交流。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人物主体元素主要有作者和作品人物两类构成,同时,大量的非文学作品,如经济学、金融学、哲学、史学等等专业书籍虽然不一定有作品人物,但也都有其作者或编著,由是作者与他们所写的书仍然具备一一对应关系,同样可称其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因此,但凡同时具备存世的作者、小说中的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和与之相对应的作品这样的条件,我们即可称之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即“书”与“人”像镜子一样的一一对应、紧密关联,如一母所生的胞兄妹,谓之“孪生”。“孪生镜像”真人图书一定是“组团”出现,特指的“书”和“人”为一组,二者缺一不可,形影相随,这里的“书”是特定的“人”写的,而“人”又是可以用于阅读的“书”,做到“书中有人,人即是书”。创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是对真人图书馆的精准延伸与深度解读,是将全民阅读向纵深推进的路径创新。

3.2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特性

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的《真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一书指出,真人图书具有独特性、公益性和分散性的特点[10]。笔者认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除了兼具以上真人图书的特性之外,还具有深刻的体验性、鲜明的时代性、虚实对应性、独有性和向前延伸与后续延展性等特征。

3.2.1 深刻的体验性

“真人图书”的阅读本身就具有完全不同于普通书籍的体验感,是“活的人”和“行走的书”,这对参与阅读的读者而言,既是阅读也是身临其境的体验。“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更是融合了书籍本身和书籍作者、特定的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于一体的一种新兴的“组团阅读”模式,“书”与“人”散发的文化光芒使得读者获得相较于普通的真人图书更为强烈的体验感和神秘感,因此也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3.2.2 鲜明的时代性

“真人图书”是有故事的人,我们把这个“人”当作“书”来阅读,以获取人们需要的知识和智慧,但他不一定出版过属于自己的“书”。而“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则同时具备“有故事的人”和“值得一读的书”的双要素特征,作为当代人写出来的当代的书,大多是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文化和情感认知的,作者或作品人物能够紧贴时代脉搏,因此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真人图书阅读活动是书籍作者、作品中的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与读者的思想交流,互动性强,而不是阅读书本的单向信息获取。“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比普通的真人图书更加贴近大众阅读,不仅有当代出版的新书,还有写书的人成为一本本“活体的书”,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更能聚焦大众的眼光、引起读者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

3.2.3 虚实对应性

书籍作品里的一切都看不见摸不着,是虚幻的,只能凭读者的想象力去构建。而书籍作品的作者和小说里的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却是实有其人的,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具有其他任何阅读载体所没有的虚实对应性特征,是虚拟与真实的完美再现,而作者便是连接虚与实的纽带。文学和艺术作品往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孪生镜像”真人图书从生活中来,述说社会生活中的故事,代表普遍的社会文化生活状态。“孪生镜像”真人图书从优秀的文化作品中走出来,走向普通大众,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完美结合。

3.2.4 独有性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属于真人图书的范畴,但又不仅仅是真人图书,它还有其独特的条件,即一本书有其特定的作者和特定的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这是唯一的、独有的,是“人”和“书”组团出现来为读者服务的,是其他普通的真人图书所不能替代的。

3.2.5 向前延伸与后续延展性

由于“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是以“人”“书”组团出现的,具有活动的特殊性,因此在活动举办前,读者是完全可以提前通过阅读其关联的纸制书籍或电子书籍来了解主题内容的,这是阅读活动开展的向前延伸性;而在活动结束后,虽然接受“真人图书”的阅读体验过程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真实的纸制或电子书籍是依然存在的,读者仍然可以结合活动中“真人图书”的交流启发,继续对纸制书籍或电子书籍进行深入的再读和再思考,这种阅读活动体验的后续延展能给人带来更为成熟的思想和持久的影响力。

3.3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创建与招募

3.3.1 创建背景和条件

长久以来,无论物理意义上的图书馆馆舍和先进设施如何扩展,均难以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的无止境追求,阅读的需求与供给难以摆脱“发展瓶颈陷阱”。由此可知,单从物理层面建立新馆舍这种“硬件”条件的追求是存在边界性的,而从创立真人图书的“软件”条件入手,则可以很大程度弥补“硬件”的局限性,且吸引力和阅读效果良好是得到公认的[11]。与此同时,许多优秀人才的智力学识与人生经验缺乏向社会输送的渠道,以讲座为主的读书活动基本以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而创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可以满足多方需求,可实现“真人图书”和读者的双赢,具备理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解决当下阅读推广供需矛盾的颇具吸引力的创新举措。

创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应具备以下三方面條件:一是应首先建立起一套能满足高质量人才服务和回馈社会的较为完善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管理制度,以及一整套真人图书馆运作机制和运作流程设计,以保证其可持续性;二是图书馆需拥有一批爱岗乐业、具备专业主义精神的学习型馆员队伍[12],对于“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专业馆员而言,灵活周全的公共关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三是虽然无需建立新的物理场馆,但在活动开展时需要有能满足基本条件的活动空间,且该活动场所应当由图书馆组织方主导,不能任由参与方私自商量决定,以免出现失控局面。这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拥有一批认真负责、专业精深的馆员队伍,才能保证活动的精细化高质量开展,且能做好后续的跟踪报导和反馈跟进,保证活动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成果的固化。

3.3.2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招募

如果说普通的真人图书招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随缘性,那么“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则具备严格的选择条件,必须是书籍和作者一一对应的,而且最好是被大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和深受读者喜爱的作者、小说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具有一定的社会积极影响力。例如邀请常年居各大图书馆借阅榜首的著名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主演《围城》里男主人公方鸿渐的陈道明、以长篇小说《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苏童等,以及经济学著作作者、金融学和投资学的股评家、画家等和他们对应的作品书籍一起成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都能够带来与普通阅读和讲座所不同的感触和收获。与此同时,应排除因身体健康原因或某些不适合成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情况,如政治敏感因素、公众口碑不佳、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等情形。因此在招募“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时候,需要对作者和书籍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好政治关、口碑关、诚信关、质量关等,为了避免出现“问题图书”,其调整和退出机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保证“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具备先进文化的代表性、优秀性和纯粹性。当然,在实践中也大可不必过于拘泥,但凡不违背基本的招募原则,即可将招募活动开展起来,哪怕后续中发现新的问题再行微调亦未之不可。

“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招募形式与普通的真人图书类似,一是图书馆主办方从众多当代的优秀馆藏书籍中,遴选出最符合纳入真人图书馆藏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二是向社会公开招募,由符合条件的作者、小说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主动报名参与;三是发动社会力量由推荐人推荐参与。例如,主办方想要收集一批以南京为主题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作为馆藏,首先应列出关于南京的书籍名单,如表2。

表2列示的书籍为2019年之后出版的与南京有关的书籍,作者均为当代作者。我们只需循着出版社和新华书店这条主线,请出版社或新华书店联系作者并经作者同意,即可与目标作者取得联系,进而向作者征求招募意见。如是,第一批“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即可逐步开启并建立起馆藏档案。将来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开展一场场精彩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阅读活动。比如,邀请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与其著作《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组成“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纳入馆藏,即可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海报开展阅读活动,有“人”有“书”,阅读起来主题明确,有“书”可循,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将通过参与一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活动,度过一段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光。同时,由于是真人图书,可供交流的内容亦可不受原书所限,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据此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这样的活动一旦坚持开展下去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民众必将被潜移默化地引导至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又如,表3是京东2022年最受欢迎的部分图书榜单。

从榜单来看,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刘慈欣的科幻经典《三体》分列京东2022年最受欢迎书籍总榜前三名,使文学类图书在榜首形成垄断优势。《遥远的救世主》同是由于改编电视剧在短视频平台走红而导致原作持续热销,王志文塑造的丁元英和左小青饰演的芮小丹这两个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因此,在进行“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招募选取时,可将豆豆、王志文、左小青分别与《遥远的救世主》一书构成三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或者将豆豆、王志文、左小青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组团与《遥远的救世主》这一本“书”构成一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参与阅读活动。是故其他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均可按照以上的方式开展“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招募和阅读。曹德旺的《心若菩提》是曹德旺本人自传,正好“人”与“书”能够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可招募为一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阅读起来关联度则更加紧密,这样的阅读势必令人读来不忍释卷。

3.4 运作流程

对“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遴选比普通的真人图书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它必须是当代作者、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与书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真人图书的招募联系,到确定真人图书阅读的时间和主题,再到活动的宣传、预约及现场开展,到最后的后续活动反馈,这一系列流程应环环相扣、考虑周详。首先,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及图书馆发布的海报,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得到有关“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活动的信息,并进行扫码和填表预约报名。项目组成员对预约读者进行有条件的筛选,并将读者人数控制在限定的人数以内。项目组成员在活动流程中各司其职:有对真人图书进行入室引导的、有开场主持的、有活动摄录的,以及事后对读者的反馈评价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的……如行云流水般的环环紧扣,这需要负责项目的专业馆员具备全局意识,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良好的配合与协调能力。“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活动循环流程如图1所示。

4 结语

为回答社会对促进多元化高质量阅读的时代命题,“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无疑有条件成为书香社会优质阅读模式。由于“孪生镜像”真人图书是以书籍作者、作品的原型人物(或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为阅读对象,在进行招募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出于尊重个人隐私尤其是文化名人隐私的需要,在组织和宣传推广中需要我们注意把握好分寸;活动主办方与“孪生镜像”真人图书应事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尽量达成共识,使得真人图书与读者之间增强信任度,于坦诚交流、乐于奉献中使双方获益;如何不断增加“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馆藏数量,提升活动质量,增强阅读效果等等都是我们需要付诸努力的方向。

创立“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并进行立体的阅读宣传有益于为民众启智、为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演进带来良好的引领作用。在我国经济和文化开始进入到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正快速跨进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当下,我们的文化创新面临一个全新的转折,“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创立无疑将更好地丰富阅读形态、促进全民阅读的高质量发展,助推青年一代不断成长,更好地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为赓续中华文明踔厉奋进。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的创立,吸纳离退休高知阶层成为“孪生镜像”真人图书,为他们找到为社会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优质平台,使他们充分发挥余热,以他们深厚的学识厚养引领年轻人少走弯路,则行将致远。

因此,我们应鼓励全社会建立多层级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将真人图书纳入馆藏并建立和健全“真人图书馆”的运行机制,设计好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进入和退出机制,以充分挖掘高级人才资源、尤其是离退休高级知识份子引领书香社会的边际效能。虽然名人大家因为情况各异,未必都能如期待般被顺利纳入主办方的“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藏,但只要一心为公,为社会文化与文明进程去努力坚持与坚守,以“孪生镜像”真人图书的方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本到多本,点滴积累,迟早有一天会抵达理想彼岸,使“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藏成为全社会最为珍贵且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作家协会将当代作家们聚拢在一起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那么“孪生镜像”真人图书馆则是将作家、小说原型人物、其改编的影视剧的主要演员这三者和书籍共同聚类在一起,成为文化与文明的新的符号:纵向可随着时间的延展而历久弥坚,横向可“人”“人”链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书”“书”(书与书之间的价值挖掘)共享,提升阅读互动,增强阅读体验维度,使阅读推广活动向纵深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郑海鸥.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2-11-22(001).

马云最新深圳演讲:未来30年不是力量、知识竞争,而是服务别人能力和体验竞争![EB/OL].[2023-04-10].https://www.opp2.com/39177.html.

吴建中.高质量社会发展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J].图书馆建设,2018,286(4):31-34,52.

任红娟.真人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服务中的适用性研究[J].图书馆, 2015(1):81-84.

吴云珊.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西真人图书馆比较研究[J].大學图书馆学报,2014,32(5):34-41.

陈雪娟,李慧.“双一流”视域下真人图书馆品牌建设研究[J].晋图学刊,2022,193(6):32-38.

朗诵,我遵循的“三言”“两语” 第144期“鲜悦”世界诗歌日特别活动顺利举办[EB/OL].[2023-04-10].https://gh.sjtu.edu.cn/Article/view/4052.

王世伟.图书馆智慧体是对图书馆有机体的全面超越[J].图书馆建设,2022,315(3):4-9.

当知名作家走进带货直播间|始于段子,胜在文

化[EB/OL].[2023-04-10].https://mp.weixin.qq.

com/s/ZABfI5EzZLPb6QWpSTRiwQ.

毕洪秋,王政.真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20.

李薇.新技术赋能真人图书馆升级的逻辑与实

现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293(7):

70-76.

徐雁,蔡思明.时代理念·人文内涵·专业主义精神:论“学习型馆员”与“学习型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1,53(5):3-8,90.

猜你喜欢

真人图书馆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真人图书馆与高校教师第三年龄人力资源开发
创建“真人图书馆”,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书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何泛泛和她的“真人图书馆”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