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零工就业的现状及优化探究

2023-12-20朱楚媚邱至滢赵雪娇谢咏诗

理财·市场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零工劳动技能

朱楚媚 邱至滢 赵雪娇 谢咏诗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之源。零工就业属于灵活就业,是非典型劳动关系。灵活多样的零工劳动模式顺应了中国数字经济社会层次丰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推进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再就业目标的实现,并发挥着平抑失业、维护就业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功能,已形成了全民就业的“蓄水池”与“缓冲器”。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强调,“要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建立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达61.14%。而据阿里研究院预测,中国的零工从业者有望在2036年超出4亿。可见,零工经济扩大就业的潜力巨大。但是零工就业在打破传统用工关系的同时,其存在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对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及劳动者的就业心理等带来挑战,亟待解决。

零工经济概述

零工经济,常被认为是临时工的经济。但在互联网时代,区别于传统的“打零工”“接散活”,学者们更多讨论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随时找到工作、自由选择工作时间、灵活切换工作,实现U盘化就业(即插即用式就业)这一新兴经济模式。零工经济是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与技术持续创新催生的新型就业方式,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包与按需服务工作两种形式。

零工经济凭借其灵活多样性在吸纳就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作用显著。零工就业一方面满足了用工方“降本增效”的需求,另一方面需劳动者以不确定性与不稳定为代价换取灵活。高技能或兼职劳动者能够从零工经济中获得更弹性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但低技能、全职零工劳动者往往迫于生存与就业竞争的压力,而不得不选择进行自我剥削来应对收入与就业的不稳定化。事实上,低学历、低技能、低门槛的以日常服务业为导向的基础性零工,成为我国零工经济的最主要部分。

再者,作为分享经济的重要分支,大多数基础性零工从业者分享的并非其所熟悉的基本生产生活工具以及专业劳动技能,而是低端技能甚至劳动者本身。这种“去技能化”的趋势,使得零工的可替代性增加。同时,互聯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劳动过程向数字劳动过程转型,其中“去劳动关系化”现象成为新趋势。如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协调和安排工作,对零工进行“隐性监控”却常标榜自身只是为供需双方提供匹配与数据支持服务,否认劳动关系的存在。此外,“企业—员工”雇佣合同模式逐渐向“平台—个人”的交易模式转变,传统的认定双方劳动关系所需的人格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都不明显,零工与平台、用工方更多是合作关系。在三方责权利模糊的现状下,“去劳动关系化”越发普遍,零工从业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最低工资、相关保险等缺乏有效保障,人力资源发展与长远规划缺失。

关于如何保障零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国内学者主要从零工从业者、平台、政府三方提出建议。一是引导零工从业者确立风险与利益相平衡的价值观,通过加强培训为从业者赋能,倡导劳动价值与劳动技能相关性的回归。二是鼓励平台积极担起社会责任,合理解决可能存在的劳动纠纷;加大对平台的监管与规制力度,减少“公权私化”。三是应加强适应互联网时代劳工关系发展所需的法治建设,全面保障零工从业者合法权益。首先,应增强政策支持的弹性与灵活性,涵盖各类情况不一的灵活就业群体。其次,应在劳动关系认定与社会保险购买上灵活做出“捆绑”或“松绑”的抉择。此外,还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职业伤害预防新模式等等。

目前,国内外关于零工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零工经济大环境的特征、灵活就业大背景下劳工关系的确定、零工群体基本权益的保障等方面,多是从理论和案例分析等入手,更多关注宏观层面的就业问题,而较少从零工个体微观视角关注零工诉求。本课题拟通过实地调研、个案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探究零工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广州市零工从业者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多次在广州市内进行预调研,选定人员集中密集的海珠中大布匹市场、花都狮岭零工市场、天河和越秀灵活用工的企业作为最终调研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共发出问卷939份,回收93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10份,占比为96.9%。

二、样本情况

广州市零工群体的年龄均值为39岁,零工年龄大多分布在40~60岁,占比达57%;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主要以已婚人士为主,学历普遍不高,本科及以上仅占15%;本市城镇户籍人口占比较大,约为50%。

1.生活现状

(1)本市户籍零工从业者以自有住房为主,其他则以租房居多。样本中约有62%的零工从业者拥有自有住房,而自有住房群体中87%为广州市户籍的零工。选择租房的零工中,仅有10%的群体独租,更多是迫于房租压力与家人或他人合租。解决零工群体的居住问题,能帮助其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2)零工从业者的社会交往与融入情况较为良好。约有70%的零工从业者表示处在一群不熟悉的人中不会觉得紧张,会比较积极进行社交;大部分零工从业者对社区的邻里街坊比较信任,且互相之间会有一定的互助,其中有近三成零工从业者表示与其他居民会有比较多的互助,仅有6%左右的零工从业者表示互助非常少。可见,零工从业者的社会交往情况较为良好,社区融入情况也较为理想。此外,绝大部分零工从业者表示在工作地会有熟人与朋友可以给予支持与帮助,且样本数据均值显示每名零工可获得9位朋友或熟人给予支持,仅5.6%的零工从业者认为自己在工作地比较孤立无援。

(3)零工从业者生活满意度总体不低。调查结果显示,46%的零工从业者对生活感到一般满意,33%的从业者表示比较满意,3%的从业者表示非常不满意,仅有5%的从业者感到非常满意。可见,零工就业虽然凭借其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使得劳动者享有更多自主权,但其生活获得感并未同步提升。

(4)零工从业者心理状况良好,情绪稳定且能自我调节。有88%的零工从业者认为自身情绪稳定,90%的从业者表示碰到心理波动时能够自我调节。可见广州市零工从业者的心理状况较为良好。

2.就业现状

(1)零工从业者培训参与和证书获得比例较低。80%以上的零工从业者未获得过相关技能证书,70%的从业者从未参加过技能培训;而获得证书或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从业者中仅有30%认为证书与现在从事的工作相匹配,且此类证书多针对月嫂、烹饪等生活服务行业。

(2)零工从业者工作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新就业形态如网络送餐占比最高约为14%,快递物流随后;传统的服务行业如家政保洁占10.88%,餐饮服务占9.78%,制造业、建筑装潢各占5%。而约32%的零工从业者在从事灵活就业之前处于失业状态,30%的从业者之前为就业状况相对稳定的企业员工。可见,零工经济既满足了劳动者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又有效地扩大了就业容量。

(3)提高收入并合理分配时间是劳动者从事零工就业的主因。有43%的零工从业者从事灵活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收入;18%的从业者是为了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工作与生活,而结合前述分析发现,这部分从业者多分布在家政保洁等日常生活服务业,且女性占比更高;有10%的从业者是正式工作难以找到,处于过渡阶段进入的零工行业,其他从业者则是因为零工工作的就业门槛低、容易上手、为了投身感兴趣的领域等进入零工行业。

(4)零工从业者的工作时间较长但平均收入不高。有76%的零工从业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天,其中20%的从业者几乎常年无休;但该群体的月平均工资不到4000元,远低于广州市月平均工资6504元,虽平均时薪为26.39元,略高于广州市最低时薪,但均值易受极值影响,据此可推测仍有部分零工从业者的时薪低于最低标准,基本权益并未得到保障。

(5)零工从业者的权益保障较为缺乏,需进一步加强。仍有38%的零工从业者并未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其中合同签订率较高的为新就业形态零工从业者,但平台与部分零工从业者签订的合同类同“合作协议”,在发生事故时较难认定劳动关系;此外,零工从业者的参保情况也不容乐观。参加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从业者相对较多,分别为61%与54%。

意见建议

一、个人层面:明确职业规划,提升风险意识

年轻的零工从业者应先明确目标,做好相应职业规划,在就业中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所在,组合多元技能,不断提升自我人力资本,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年龄稍长者亦应改变保守心态,积极主动学习各种技能,更好地适应要求愈高、环境愈多变的社会。此外,零工从业者还应提高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合理謹慎选择工作,积极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明确细则,包括责任主体、社保缴纳、意外情况归责等,多向身边人或借助网络了解合作的平台或企业,积极参保,从自身筑起维权的城墙。

二、政府层面

1.开展精准就业培训,提高零工就业竞争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重复性高、自主性弱的工作极易被取代。政府应借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零工工作时间与地点不稳定的特征,灵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广泛宣传,鼓励从业者参与;或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赋能,提供补贴等助其开展针对各行业的精准技能培训,发挥中介机构整合资源并推广应用的综合作用,让零工从业者更便捷地获取新技能,方为“授人以渔”,落实零工从业者的生计保障。

2.搭建更多灵活就业平台,鼓励各行业建立工会

数字经济时代,线下的零工市场逐渐被取缔,部分零工因此缺乏就业渠道沦为失业人员。政府应出面搭建更多的灵活就业平台,帮助零工与雇主更快、更便捷地实现供需匹配,也增加零工从业者获取就业的途径,避免部分平台一家独大从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平台提供咨询等功能,发布就业招募信息,引导合同签订,将程序透明化并落实监管。另外,应鼓励各行业建立灵活用工工会组织,充分倾听并反映零工从业者的诉求,加强零工从业者的相互交流,定期组织普法活动,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平台侵权行为。在发生纠纷时充当第三方进行调解,积极保障零工合法权益,为零工从业者争取更多福利。

3.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创筑坚实后盾

一是理清劳动关系认定与社会保险缴纳的联系,灵活制定社保缴纳机制,根据社保类型与工作性质,差异化在用工方与零工从业者间分配缴费义务,争取覆盖社保空白地带;二是规范灵活就业时长与工资标准等,实现同工同酬,增强零工公平感;三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零工从业者的职业健康,定期推出公益体检活动,为工作强度大、工作风险高的零工提供更多社会医疗卫生和安全保障。

未来,零工经济将持续发挥保就业、稳就业的作用,但如何让零工从业者的就业质量与社会就业数量同步提升,值得更深入的探讨。毋庸置疑的是,为零工行业提质扩容,提高零工群体福祉,完善零工合法权益保障体系,是零工就业行稳致远的“三大法宝”,更有助于我国就业市场的稳定与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获得感与生活满意度。[基金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564014)。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零工劳动技能
高级技能
石家庄市正定县总工会以“零工驿站”竭诚服务劳动者
“零工市场”是稳就业促发展的好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零工”经济有何利弊?
“零工”开启工作新时代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