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发力,打通零工市场发展“最后一公里”

2024-06-19梁显凤李婷

人力资源 2024年5期
关键词:零工最后一公里群体

梁显凤 李婷

零工市场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动零工市场发展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人民群众就业增收的有效手段,是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就业市场的重要途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群在2022年就已达到2亿人,而这2亿人中零工群体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随着国家灵活就业促进政策的不断加持,特别是2022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的出台后,更进一步引发了各地发展零工市场的热潮。

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形成一定的顶层设计架构与政策指引,但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构建特色鲜明的零工市场模式在实践层面并不成熟。佛山市是广东省内的制造业强市,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零工经济大市。本文以佛山市(以下简称F市)为例,对国内零工市场建设中的现状、问题与市场整合模式等内容做一些具体分析。

零工与零工市场的概念

零工市场的服务对象是谁——这是要首先明确的基本问题。

目前,我国的零工群体大部分是进入门槛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低学历群体。考虑到 “传统零工”和“现代零工”的概念有诸多本质上的不同,叠加零工涉及的群体众多,故综合现有不同零工群体的雇佣方式,可将我国现有的零工群体细分为五类:

●马路零工

所谓马路零工,多为进城务工的双向流动农民工群体。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马路零工的来源日趋复杂。他们不仅有半耕半工的候鸟型农民工,还有从事一些技术工种并以之为主业的主业型打工人。此外,城市中还存在较多的兼业型和休闲型灵活就业人员。

●派遣零工

所谓派遣零工,主要是在以劳务派遣单位为纽带与零工服务需求建立雇佣关系这种就业形式下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用工形式。

●实习零工

所谓实习零工,是以校企合作为纽带,通过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供需匹配,在短期内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一种零工就业形式。实习零工重点关注科研院所和众多高职院校的毕业实习生群体,同时也延伸关注在零工市场中具有短期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兼职群体。实习零工的载体依托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主,也包括实习生自发匹配的互联网平台和其他形式。

●平台零工

所谓平台零工,是以互联网平台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劳动力供需的一种零工就业模式。数字平台的加入是平台零工区别于其他零工模式的典型特征。这里,数字平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媒介,企业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发布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劳动者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搜索招募信息,结合自身经历和技能选择合适的工作,随后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并最终形成雇佣关系。平台零工常见的如滴滴打车司机或者美团外卖配送员等。

●白领零工

“白领零工”的概念对应于“自由职业者”的概念,指代的是一种“U盘化就业(即插即用式就业)”模式。在职业类型上,白领零工通常涵盖网络主播、自由撰稿人、教师、设计师、编程员、数据分析师、笔译等众多高技能领域就业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斜杠青年、斜杠医生、斜杠教授等也属于此类零工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五种零工群体中,马路零工、派遣零工、实习零工、平台零工多以体力劳动者为主,由此,这类零工群体也称之为蓝领零工。白领零工和派遣零工或是依托网络平台,或是有固定的派遣机构依托,故大多对线下零工市场的依赖性较低,在实践中,我们又将马路零工、实习零工和平台零工这三类群体作为零工市场交易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三类零工群体我们在文中简称为狭义零工群体。而覆盖马路零工、实习零工、平台零工、白领零工和派遣零工的全统计口径我们简称为广义零工群体。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零工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是零工作为一种劳动力形式参与买卖或流通的领域。根据市场交易的媒介差异,我们可以将零工市场划分为线上零工市场和线下零工市场。显然,线下零工市场建设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但随着线下零工市场日渐活跃,线下零工市场也必然会衍生出更多的线上服务功能,因此成熟的零工市场应成为覆盖线下和线上的综合性零工市场。

F市零工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F市是全国重要的零工集散地,同时也是全国零工市场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城市。相较全国其他地区的零工市场,F市的零工市场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一是零工市场起步早,零工群体规模大;二是零工市场需求旺盛,专业化程度高,区域特色明显;三是以蓝领零工为主体,白领零工群体快速增长;四是市区联动布局零工市场建设,零工市场在促进城市包容性增长和区域协调中发挥关键作用。

当然,我们在看到零工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特色零工市场建设存在一些短板。

●“散、小、乱”问题较为普遍

目前,马路零工广泛分布于F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建材批发市场以及一些交通要道,零工市场的规模和集聚程度仍有极大的提升改善空间。依托便捷的交通和人群流量优势,零工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零工需求信息。同时,由于没有第三方平台的参与,零工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易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中介成本。这些零工市场通常以“散、小、乱”的街头非正式就业形态出现。由于这类零工市场中的零工群体来源广泛,且游离于正式组织体系之外,缺少有效的管理,所以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如交通堵塞、社会治安、市场管理等社会问题。

●供需信息不对称,服务标准不统一

占据零工主体的马路零工等仍主要以熟人、中间人、地缘、乡缘和血缘构建劳务市场供需关系。由于缺乏零工服务的统一标准,马路零工群体中职业技能认证比例较低,故零工市场上马路零工供给人群的服务水平大多参差不齐。为了降低“低水平”零工招聘给企业运行造成的损失,一些企业选择尽量避免使用零工。有些企业的经营存在淡旺季之分,但为了保证旺季时期的正常运转,为了应对使用零工可能遭受的损失,企业也会尽量避免直接使用马路零工,而是以采用派遣零工的方式代替。

●群体权益和社会保障程度相对较低

在平台零工领域,尽管全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平台零工的群体规模快速壮大,但平台领域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收入内卷、劳动控制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占据数据优势,作为资方的平台企业能够精准把握每位灵活就业人员每一时刻的劳动状态,实现“透视型”监督与管理,由此也成为劳资关系中的绝对优势方;而在信息“中央大脑”精准控制下的平台零工群体,很可能退化为高效运作的“机器”。由于彼此协作、密切互动概率的下降,大规模、分散化的灵活就业人员成为劳资关系中绝对的劣势方,零工行业劳资关系严重失衡。

F市零工市场的整合发展模式

针对F市零工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特色不明显、服务标准不统一等主要问题,提出F市完善零工市场的基本模式:

●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打造零工市场

一是打造专业零工市场聚集区。即立足产业基础雄厚、各类专业镇星罗棋布的基本特点,充分结合现有零工市场成长的条件,F市打造多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高度契合本地零工市场需求的专业零工市场。

二是打造零工经济改革引领区。即针对新型零工经济中零工劳动者法律地位不明确、零工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零工经济税收体制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在地方职权范围内敢于探索,勇于担当,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批有利于规范零工市场运行的地方法规。

三是打造零工精品服务示范区。在保证特色零工市场基本功能基础上,优化设施设备,做强做大平台品牌,强化零工驿站的服务网络支撑。

四是打造零工共同富裕协作区。关爱大龄、困难、进城务工等低收入群体,关注“妈妈岗”、残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零工岗位供需状况,关注零工就业的跨地域协作,将“关爱低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零工市场培育的一条主线,通过特色零工市场建设,力争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布局:构建“1+5+N”模式的零工市场空间分布格局

所谓“1+5+N”,是指在全市层面,打造“妈妈岗”特色零工市场品牌;在各区层面,结合各区产业发展特色和零工市场集聚基础,结合各区优势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更多潜力特色零工市场。沿着特色化、专业化的方向,在全市现有零工市场“1+5”模式布局的基础上,剖析产业发展与零工需求的契合点,各区还挖掘培育出更多有潜力的特色零工市场。例如,着重发展“2+4+4”现代产业体系,结合不同产业派生的零工需求规模和产业发展条件,进一步打造珠宝产业特色零工市场、五金产业特色零工市场、餐饮美食产业特色零工市场、智能家电特色零工市场等。

●服务: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特色零工市场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市—区—街道—驿站四级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打破现有以驿站为主体的零散零工市场网络服务架构,构建贯通市、区、街道、驿站的垂直零工市场服务网络。立足F市产业基础雄厚、专业镇经济星罗棋布的基础优势,力争形成“一街道一特色、一驿站一支撑”的特色零工服务网络。

二是面向不同零工群体打造多种特色零工市场。突破传统零工市场建设面向一般蓝领零工的思路,将零工市场细化为马路零工、派遣零工、实习零工、平台零工和白领零工多个集群。结合区级零工群体的聚集优势,结合本地产业资源禀赋,打造包含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实习零工市场、以平台网络为延伸的平台零工市场、以马路零工升级版为特征的综合零工服务市场、以文化创意旅游等为基础的白领零工市场等多种特色零工市场,构建零工经济与产业经济高度复合的双元结构。

三是线上线下“双驱动”,打造零工特色市场。鼓励非公人力资源机构参与零工市场建设。引导非公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招聘大厅,设立零工服务专区,开通零工咨询专线,开辟零工快速服务通道,为零工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招工用工登记等全链条服务。结合线上服务项目,开展线上零工专场直播带岗活动。参考北京平台线上综合性零工服务网络建设经验,向家庭雇主、企业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自助、精准、及时、智能的零工匹配服务。

进一步完善零工市场体系的政策建议

●完善特色零工市场建设顶层体系设计

将特色零工市场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定不移的项目持续推进,研究编制零工市场建设专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完善零工市场建设的各项顶层设计方案。由人社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诉求,筛选零工市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项目,研究编制零工市场建设专项规划,细化特色零工市场建设的分工部署,完善项目考核机制,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省内一流、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零工市场。

●提升零工市场服务效能

规范特色零工市场秩序,通过提高零工群体的职业技能认证比例和建立健全零工服务标准,提高不同级别零工服务水平的可辨识度,降低零工市场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性,加速零工市场供需高效对接。健全零工服务市场标准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载体,联合标准研发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从技能要求、职业道德等维度制定特色产业零工服务市场标准。通过标准规范零工服务的基本要求,提高零工服务水平的辨识度。在零工服务市场地方标准成熟的基础上,积极向全省或全国申请,形成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

●完善零工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探索构建平台经济下的零工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在地方政策法规方面明确零工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同时针对零工劳动者研究设立专门的福利政策,提供健康医疗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探索零工意外伤害保险的分配机制,同时加大平台诚信行为的监管力度,提高零工经济平台的规范性。完善零工市场零工群体维权职能。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探索将符合城乡规划、适应群众需要的零工市场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将零工市场的运营与监督管理纳入公共服务常态化管理范畴,保障零工市场就业的各项工作机制持续落实。

作者1单位 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作者2单位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零工最后一公里群体
石家庄市正定县总工会以“零工驿站”竭诚服务劳动者
“零工市场”是稳就业促发展的好牌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零工”经济有何利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零工”开启工作新时代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