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编琼剧唱出海南新风采

2023-12-20许晶

文化产业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定安琼剧新编

许晶

琼剧又称“海南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人民灿烂的文化瑰宝。琼剧历史悠久,该剧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近年来,人们创作出很多新编琼剧作品。与传统琼剧相比,新编琼剧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较丰富。现梳理琼剧的变革发展,分析新编琼剧的传播现状,探索其未来的传播策略,从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新时代语境下更好地讲好海南故事。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習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讲好人民的故事,传播好人民的故事,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琼剧是海南的传统戏曲,起源于明末清初,承载着海南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在海南本土广受欢迎外,琼剧还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传播和推广。它是海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一,展现了当地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化自豪感。

国内学者对琼剧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截至2022年10月23日,在知网以“琼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索到589条结果,其中期刊论文341篇,与琼剧传播相关的论文46篇,大多从琼剧的海外演出、琼剧节目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琼剧传播等方面展开研究。刘阳和李春鹏在文章《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琼剧的传承与发展》中分析了新媒体在琼剧领域的运用以及琼剧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探索琼剧未来的发展策略;郑晓冬和吴棉在文章《定安:文化软实力的“变现”》中从定安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角度分析和研究琼剧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新局面,并提出琼剧传播的新思路。

海南新编琼剧的传播现状

本文对新编琼剧的传播现状分析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包括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主体分析

新编琼剧主要由琼剧团体、个人演员以及琼剧教育机构等相关参与者进行推广与传播,他们是新编琼剧社会传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位于海口的两个公办专业剧团——海南省琼剧院和海口市琼剧团创作了大量新编琼剧如《苏东坡在海南》《海瑞》《百年苍翠》《红树林》《花好月圆》等,并获得了很多荣誉。同时,地方剧团也在琼剧传播方式上不断创新,定安县琼剧团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新编琼剧作品,如《定安娘》《父爱如山》《母瑞红云》《祖宗海》等,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在北京演出的地方剧团。另外,定安县重视琼剧的理论研究。定安县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团队精心研究,编制完成《琼剧传统艺术视觉形象标准化创作研究》专著,为琼剧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民办职业剧团是中坚力量。截至2022年,位于海口的大致坡已举办了7届琼剧文化节,且每年都有特色主题。

手段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琼剧创作者积极探索传播手段。

1.琼剧唱响古诗词

新编琼剧将琼剧的曲调与经典古诗词完美融合,创作出“琼剧戏歌”。例如,海口琼山区开展“琼剧进校园”活动已有3年,在诸多公办小学大力推广“琼剧戏歌”。如今这一活动已在该区的23所小学全面开展,以时尚、新颖的方式传播海南文化。

2.琼剧唱响美食节

定安县宣传部抓住了海南人喜爱琼剧及美食的特点,将它们完美融合,推出了竖版宣传片《琼剧说定安》美食专辑,并在年轻人常用的抖音、微信、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加大传播力度,受到了一致好评。例如,名为《定安菜饭包》的短视频获得了诸多网友的点赞,弹幕大都是“这样改编的琼剧,突然有点喜欢琼剧的味道了”“定安的粽子、定安的菜包饭都是我的最爱”“为宣传我大海南传统文化点赞”等。新编琼剧以新颖的方式打破“次元壁”,不仅有利于定安的城市宣传,更打造出了海南琼剧的靓丽名片。

3.琼剧打动少年心

2014年,定安县为了让琼剧再次焕发活力,启动了“琼剧进校园”计划。定安县琼剧团为学生量身定制了琼剧《父爱如山》,在传递亲情的同时打动了少年的心。该剧唱词念白口语化,广泛运用网络用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连续5年在海南的各大中小学,甚至大学巡演。

4.琼剧撬动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通过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大众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地观看琼剧,发表观点并进行交流。这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还增强了琼剧的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分析

从琼剧艺术形式来看,新编琼剧有三大类别:新编原创舞台剧、琼剧电影或短视频、短小的新编琼剧作品。

一是原创琼剧不断涌现,题材丰富多样:有地方历史题材的作品,如《苏东坡在海南》《海瑞》《冼夫人》等;有展现近现代海南当地人民的历史和生活以及表达海南人民情与意的作品,如《下南洋》《百年苍翠》《圆梦》等;还有现代题材的琼剧作品,如《石斛花开》《红旗不倒》《椰岛魂》等。

多样的选题突破了传统戏曲的局限性。以2006年海口琼剧团创作的《百年苍翠》为例,该剧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夕发生在海南岛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改变了以往琼剧中“一人一事”的线性结构,采用了多线结构,以丰富的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形象。唱词在遵循琼剧规范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改变了传统的七字句、十字句格式,使人物之间的对话更具时代感。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改变了以往才子佳人的戏曲题材,且主题充满现代性。当孩子们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再次投入祖国的怀抱,将开创一个光辉、灿烂的新世界。

二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编琼剧包括琼剧电影、琼剧短视频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戏曲电影将舞台表演与镜头语言相结合,应用了特效技术的琼剧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欢迎。

琼剧短视频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如定安县宣传部发布的《琼剧说定安》(13条)和《琼剧唱党史》(10条)短视频,内容覆盖海南当地美食和党的历史两个方面,风格上一改以往琼剧的舞台风格,加入说唱等现代音乐元素,并与节日喜庆的氛围相呼应,表演上采用风趣的台词和扮相,剪辑上采用蒙太奇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琼剧短视频获得了诸多网友的称赞,如“为宣传我大海南传统文化点赞”“这个宣传很好,既有民族文化又有地方领域的特色”“为自己是定安娘而感到自豪”等。

传播受众分析

琼剧是海南的传统戏曲,表演唱词均运用海南方言。如今,海南话的普及并不广泛,因此目前存在大众看不懂、不爱看琼剧的问题。海南省推出“琼剧进校园”活动后,琼剧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海口已有7所中小学开办了琼剧课堂,如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琼山中学等。

传播效果分析

现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新编琼剧的传播效果:一是传统媒体对琼剧传播的影响,二是新媒体对琼剧传播的影响。

首先,分析传统媒体对琼剧传播的影响。截至2022年10月30日,在三个主流媒体上搜索有关琼剧的报道,其中新华网19篇、新浪网64篇、人民网504篇。这些报道均是对琼剧在海南开展活动、演出等情况的介绍。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琼剧的相关报道目前大多集中在海南当地媒体,其影响力远不如京剧、昆曲等。

其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琼剧的传播方式,拓宽了传播渠道。在抖音上以“新编琼剧”为关键词搜索关于新编琼剧的视頻,主要有剧目介绍、演出视频、排练视频等,其中点赞量最多的是“定安发布”的短视频。

最后,对“琼剧进校园”的效果进行分析。目前,“琼剧进校园”的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琼剧与古诗词的融合,如海口琼山区推出《琼剧戏歌》课程,教材以小学生课本中的57首经典古诗词为主,邀请琼剧专家谱曲,很多学生因此爱上了琼剧。第二种是琼剧全方位进校园,包括建设培训基地、开办琼剧辅导员培训班、展示展演和专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邀请专业琼剧演员上课,开设琼剧社团,学生放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社团,学习琼剧。第三种是分段式推进教学,如琼海市塔洋镇中心学校让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绘画琼剧脸谱和布景,让五、六年级学生学习琼剧唱腔,即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习琼剧表演。由此可知,“琼剧进校园”在传承和传播海南本土方言和琼剧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南新编琼剧传播的创新策略

海南琼剧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可以从内容、形式、渠道、政策和传承五个方面提出建议,让新编琼剧在国内外走得更远。

内容为主:鼓励原创,写人民的故事

创作者进行新编琼剧创作应充分考虑艺术性与市场性的结合,可以借鉴昆曲,如白先勇先生主持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满足了青年观众的审美期待,掀起了“昆曲热”。

创作者创作新编琼剧应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或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新的阐释,或表现出现代事件与人物。在这一方面,琼剧已经做了诸多尝试,如海南省琼剧院创作的《木棉花开》,在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探讨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该作品没有直击社会问题,而是将立足点放在了人物塑造上,塑造出“舍小家顾大家”、性格固执、坚持原则的老村长形象。因此,相关部门要鼓励民办剧团多创作,在“大致坡琼剧文化节”掀起新编琼剧的创作热潮,鼓励剧团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在内容上,要多写人民的故事;在表现形式上,既要确保琼剧的传统艺术特征,还要丰富琼剧的表现手段,如创新曲调体制,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情感设置曲调;在表演程式上,要突破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期待,展现现代生活方式,创作出新表演程式;在舞台布景设置上,不应局限于一桌二椅的传统模式,而是应利用技术打造出更丰富、更有艺术美感的舞台。

形式多样:用新媒体语言写琼剧新故事

目前,琼剧多以舞台现场演出为主。这样的传播方式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故而未来应探索包括琼剧电影、琼剧短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传播形式,以打破时空限制,如可以在传播过程中采用音乐、画面、字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叙事,减少因语言差异而对所传达的信息产生误解的现象。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李子柒在YouTube上共发布了128个短视频,截至目前仍有1600万的订阅者。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内容引发了订阅者的情感共鸣,视频中展现的平淡、温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人类共同的诉求。

多渠道传播:打造文化品牌

1.开发琼剧文化创意产品

借鉴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于琼剧文化的内核挖掘、产品定位和深度开发;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和时代特色创作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提高琼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建设琼剧体验馆

2021年5月29日晚,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的“幻城剧场”内,时长1个小时的沉浸式演出让现场观众印象深刻,百余位来自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轮番“登台”,用别样的方式推介河南,诠释河南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

政策扶持:合作互助,激发内生动力

1.鼓励公办与民间琼剧团体建立结对互助小组

目前,公办剧团新编琼剧的发展势头良好,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公办剧团与民间职业剧团合作相关政策,从资金到政策上都给予一定支持,带动如“大致坡”等地的琼剧文化圈以及其他地区的琼剧发展,为琼剧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搭建各地区琼剧宣传平台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琼剧是海南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政府、民间、企业等需要加强合作,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国内外媒体的宣传推广力度。可以推广定安县琼剧宣传模式,开发“琼剧说”系列,用琼剧讲好各地的美食和美景。

传承教育:教育当先,培养琼剧人才

推动琼剧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在教育上,首先要攻破语言难关,在中小学推广海南话,在音乐课中融入琼剧教学,让学生爱上海南话。可以借鉴香港推广粤剧教学的做法,如音乐老师将粤剧巧妙地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琼剧融入海南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在推广美育的同时结合本地特色,让青年一代了解琼剧,了解海南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定安琼剧新编
琼剧多维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龟兔赛跑新编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沈定安
浅谈重大火灾隐患自动判定应用程序研发及成效
浅谈琼剧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国道G360文昌至定安段、定安至临高段公路工程情况
事半功倍新编
刻舟求剑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