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多元评价创新策略探究

2023-12-19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作业素养

陈 晶

(合肥市胜利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现状与思考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将学生的艺术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个别省份已经运行美育进中考的艺术素质测评,但过程性评价还不够规范有序,终结性评价过多地关注知识而不是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范式。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操作方面的经验更少,一线教师多在音乐教学中教唱、欣赏音乐作品,能把相对应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完成,音乐教学评价单一,只在音乐课上针对演唱、欣赏能力进行评价,教—学—评不均衡,重实践,轻测评。

现阶段小学一线音乐教师实施多元评价有以下问题:一是忽略了小学音乐教学除演唱歌曲外还有其他可利用、可开发的活动,如合唱社团、戏曲社团、舞蹈社团等音乐实践活动。二是大多数教师本身对多元评价内涵了解不多,对2022年新推行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双减”政策、《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缺乏研究,不能将多元评价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与推广,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三是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停留在教师口头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及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如何在今后的研究中探索出更多合理有效的评价策略,从而真正推动艺术教育测评,是目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探究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多元评价创新策略

艺术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增强学生学习艺术的动力和信心。音乐教师要通过课堂评价、单元测评、学期展示、艺术实践等活动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欣赏、表现和创意实践等过程中的学习进程和行为表现。

一线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一般都停留在口头评价,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备课时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制定每课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做出及时性、针对性评价。

比如以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跳起来”——《那不勒斯舞曲》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单(见表1)。

表1 《那不勒斯舞曲》学习任务单

(二)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手段之一,是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应注重素养立意,体现开放性、情境性、整合性,难度合理,类型多样。

教师可借“双减”东风,积极设计音乐作业,通过作业设计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作业设计为例,探究作业多元评价策略。

1.问卷调查,分析学情

问卷调查可以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学情,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充足的准备。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况,我校五年级全体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内容进行: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活动创编。经过问卷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但音乐创编能力还需要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课前预习,增强求知欲

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份课前预习单,控制完成时间,既不给学生学习压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下是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课前预习单内容:

(1)下面哪些乐器是打击乐器?( )

A.沙槌 B.小提琴

C.三角铁 D.双响筒

(2)聆听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其歌曲旋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A.温馨美好

B.激昂奋进

3.课后作业,尊重差异、突出主体

作业设计本着满足学生表现欲、激发学生创造性、提升学生成就感的设计意图,为学生打造了展现自我风采的音乐舞台。通过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作业、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作业、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作业,让学生感知、体验、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在探究、即兴表演和编创等艺术创造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以下是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课后作业单内容(见表2)及作业评价标准(见表3):

表2 《外婆的澎湖湾》作业单

表3 《外婆的澎湖湾》评价标准

4.拓展延伸,激发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部分提出:创意实践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而在本课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自制打击乐器实践探究表格(见表4),让学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记录,激发学生灵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表4 自制打击乐器实践探究表

沙槌是散响类打击乐器,多用密封的椰子壳制成,也有陶制、木制、塑料制等沙槌。内装沙粒或碎石子,通常一对,双手各持一个摇奏,用于演奏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制作方法是取相同材料的颗粒分别装在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瓶子里,把盖子拧紧,一对沙槌就制作成功了。

5.单元检测,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

单元检测倡导多元评价,多层次激励学生基于第四课的单元教学,笔者布置了我唱我的家作业(基础型)、我创我的家作业(提升型)、我爱我的家作业(挑战型),为不同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真正做到“尊重差异,突出主体”。以下是作业内容(见表5)和评价标准(见表6)。

表5 作业内容

表6 评价标准

本单元评价集满10颗星可获雏鹰之星称号。学生通过才艺展示、现场知识抢答、自制乐器展示达到单元质量检测的目的。

(三)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应立足于对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围绕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评价的结果展开。而期末评价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把相对应年级的音乐基础知识整理出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有关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并发送至每个班级群,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教师可掌握学生本学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整体情况,并对每位学生进行期末评价。

2.期末检测,检测学生音乐基本技能

期末检测时,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本学期教材中最喜欢的歌曲进行独唱或小组演唱,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听赏吧”知识竞赛活动,把本学期较经典的听赏音乐作品整理出来,以小组赛形式让学生听辨音乐作品,设置与课程目标相同的知识竞答题,让学生在“赛中学”,在“赛中乐”。

3.才艺展示,培养艺术专项特长

学期结束,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场才艺展示秀,班级学生自由分组,精心准备。才艺展示秀不限制表演形式,不限制表演内容,教师对参与展示秀的学生进行评价,为优秀学生颁发演艺之星奖。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专项特长。

总之,小学多元评价创新策略探究有以下几个特点:契合新时代推进美育工作的时代性,符合全面实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发展需求;推进“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长特征”的教学模式,有理论价值;用量化、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在音乐教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立足音乐教学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构建典型作业案例,具有可推广性。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作业素养
清律的基础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掌握基础知识
作业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