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应用于痛经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12-19李茸茸

北方药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五灵脂寒凝药方

李茸茸

(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 庆阳 744506)

痛经是女性生理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分为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两种,西医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本病,长期应用会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限制其应用。相对而言,中医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经验,有许多有效、应用可行性较强的方剂,其中少腹逐瘀汤就是经典方剂,这一方剂主要是由清代医师王清任首创,该方具备温经止痛、活血化瘀等各类功能。近年来,临床当中对于少腹逐瘀汤药理功能作用研究较为深入,其应用价值明显提升。

1 方剂组成

少腹逐瘀汤最早记载于《医林改错》卷内部,是王清任诊治血瘀证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其是由小茴香炒、延胡索、干姜炒、肉桂、没药、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当归10味药物共同组成。药方当中小茴香辛温,归肝、脾经、肾,具备理气止痛、温经散寒的功能;肉桂主肾经,具备文静通脉、益火消阴、止痛散寒,补命门之火的功能;干姜主脾经,有着助脾胃阳气康复、温中散寒的功能,与活血药物共同使用可以去除寒凝血瘀疼痛;干姜、小茴香、肉桂三者联合使用有着通达下焦、温经散寒的功能作用;五灵脂甘温苦咸,功擅推进血脉,人肝经血分,善于止痛,炒熟使用可以起到止痛而不会损坏胃气的作用;蒲黄直接使用重点祛瘀活血;蒲黄配合五灵脂,可以成为失笑散,有着散结止痛、活血祛瘀的功用;延胡索具备辛散温通性能,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行气,有着十分优异的止痛功能;没药味苦,主要归肝、心、脾经,偏向散血止痛的功能;川芎辛温,归胆、肝、心,具备止痛祛风、活血行气功能,与活血、补血、止痛的当归有机配合,可以提升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的功用;赤芍辛苦、微寒,归肝经,有着止痛祛瘀作用;川芎与当归乃血中之气药、阴中之阳药,与赤芍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散滞调经、活血行气的作用。全方联合使用,对于因为血瘀、气滞、寒凝等引发的“不通而痛”病症有着治疗功效[1]。

2 方剂药理作用

2.1 抗炎

少腹逐瘀汤有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与约束体内炎症介质TNF-2ct、IL-6的释放与合成,进而抑制机体内部炎性反应,避免炎性因子大量生成。有研究显示,针对寒凝血瘀大鼠提供少腹逐瘀汤展开治疗,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与评估血清炎性介质,可以发现给少腹逐瘀汤之后大鼠血糖当中的炎性因子水平与服药之前炎性介质水平相比明显降低。由此得出相关结论,少腹逐瘀汤可以限制机体内部炎性反应问题出现[2]。

2.2 镇痛

少腹逐瘀汤功效较为神奇,不仅可以治疗肠胃当中出现的不适病症,还具备显著的镇痛功能,特别是川芎辛温,具备止痛祛风、活血行气作用,当归有活血、补血、止痛的功能,将两者相互配伍,可以发挥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的功用,对痛经治疗有着显著的作用。有醋酸扭体实验发现,为小鼠给予吲哚美辛、蒸馏水以及少腹逐瘀汤,连续给药多次之后,为小鼠腹腔内部注射一定量醋酸溶液,在15分钟内部针对每一只小数扭体次数进行记录,统计实验记录后发现少腹逐瘀汤,对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有抑制功能,表明少腹逐瘀汤具备镇痛的功能作用[3]。

2.3 解痉

少腹逐瘀汤具备解痉功能,对于子宫收缩具备一定拮抗效应,可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张力,解除痉挛。有学者提出,少腹逐瘀汤能够抑制缩宫素所引发的子宫收缩频率加快,改善血管内部舒缩因子。并且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少腹逐瘀汤干预之后,大鼠收缩因子内皮素-1(ET-1)含量显著降低,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与一氧化氮(NO)]合成将会明显增多,ET-1/no比值显著降低,表明少腹逐瘀汤有显著的解痉功能作用[4]。

3 少腹逐瘀汤在痛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3.1 少腹逐瘀汤加减应用

临床当中痛经诊断与治疗的辩证标准为:寒凝血瘀性痛经当中中医辨证标准主要为经期前、经期时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色块暗沉,月经血量比较少,滞冷畏寒,面色保持青白,并且舌黯苔白,脉象沉紧,剧痛晕厥。小腹疼痛,痛引腰骶。结合症状加减应用药方,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

3.1.1 谨遵原方

原药方主要为:小茴香炒(1.5g,7粒),干姜炒(3g,2分),没药研(6g,2钱),延胡索(3g,2钱),当归(9g,3钱),肉桂(3g,1钱),川芎(9g,2钱),蒲黄生(9g,3钱),赤芍(6g,2钱),五灵脂炒(6g,2钱)。现阶段在临床当中少腹逐瘀汤药方主要为10g干姜、10g没药、15g小茴香、20g当归、10川芎、5g延胡索、5g肉桂、10g蒲黄、10g五灵脂、15g赤芍,药方整合应用疗效以后祛瘀、止痛温经为主。原药方当中活血药物剂量是温里药的2~3倍左右,活血力量偏强,但是缺乏优异的温经散寒功能;现代医家活血药使用的药方剂量是原药方的1~2倍,提升温经散寒的功能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古人体质与现代人不同,药物质量明显降低,并且现代人药物煎煮方法与古人有区别,不够规范合理等因素有关。

3.1.2 原方随证加减

以原药方为主,结合患者病情以及症状,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其中对于腹泻严重患者可以加用白术、茯苓、山药等各类止泻健脾药物。对于腰痛则可持续加用狗脊药物、续断药物、杜仲温肾补阳药物;对存在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沉香、半夏等。对腹泻、气血不畅患者,可加用白芍,当做辅助用药,其与药方当中的蒲黄、五灵脂、小茴香配伍应用效果优异;蒲黄重在祛瘀活血;五灵脂煎炒应用主气血,与蒲黄联合使用具备活血化瘀的功能,重点治疗寒凝引发的瘀血,具备止痛功能并且不伤胃;蒲黄入血,可以走上贯下,通经行气、破除瘀塞,白芍专行气海,有调节气血、止泻的功能作用;小茴香温中散寒、散下焦寒邪、理气止痛,将几种药物与白芍联合使用,具备提气、散寒、经温的功能效果,可以让子宫任冲气血更加顺畅,获取缓解止痛的功能作用。同时配合使用甘草,调和药性,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改善副作用。对于子宫收缩痉挛患者,在蒲黄煎剂中配合乙醇,对子宫也具备显著的兴奋功能,大剂量下具备优异直性收缩功能,可以子宫收缩力加强,提升紧张度,同时也可让冠状动脉循环能力得到改善。

因为临床当中气滞血瘀通常与寒凝夹杂存在,难以彻底分开,痛经经常伴随着腰酸、乏力,故临床当中需要多加入肝肾类药物、补益气血类药物;严重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需要将逆止吐、去湿止泻,在少腹逐瘀汤基础上,配合调补冲任药,以仙茅、巴戟天、仙令牌等常用,但是本方主要治疗寒凝实证,并且续断、杜仲等药物也具备补冲任、滋补肝肾的功能作用,所以本药物使用比较少。减少的药物需要以赤芍、没药、五灵脂、蒲黄为主,痛经患者经常兼具气血虚真正,此类药物有着较强的活血力量,功伐太过,容易伤正气,导致月经量逐渐减少,所以需要权衡、配合应用[5]。

现阶段,大部分医家都采取原方加减的方法,在主病原发病痛经没有改变以及寒凝血瘀证不变情况下,以更好、更加有效适应各类兼证的改变,特别是与气体药物或者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用药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增加的药方当中,尽量以活血、理气、温里药为主,补益药次之。

3.1.3 原方随证加减结合其他口服方剂

以少腹逐瘀汤原方为主,煎服使用多次之后,加服元胡止痛片、鹿胎膏到下一次经前3d,连续服用多个周期,可以让痛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与改善。同时,有研究显示,在月经开始前,先服用少腹逐瘀汤,连续服用5d之后,月经开始前1天,配合服用吲哚美辛胶囊,连续服用3d左右,服用3个周期,与单用原方加减治疗相对比,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可以让痛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6]。

3.1.4 原方加减与外用疗法配合

针对寒凝血瘀症状,以少腹逐瘀汤加减与艾灸治疗配合,也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月经开始前服用到月经开始之后,配合隔姜针灸气海、关元、三阴交等各类穴位,效率相对较高[7]。同时,还应以少腹逐瘀汤原方加减为主,与耳穴贴压配合为主,月经前口服到月经之后,耳穴贴压取穴内分泌、子宫、肝、卵巢等,也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功能作用。

3.2 服药时间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从月经开始前就服药,一般治疗周期为3个周期,开始时间主要从1天~10天为主,结束时间到月经来之后第3天或者最后一天。临床当中研究内容各不相同,有研究认为少腹逐瘀汤服用于当经前1周,月经结束之后停止服用,每日服用1剂,连续服用3个周期;也有研究认为在月经开始前5天开始,连续服用7天左右,每日服用1剂,一共服用3个周期;或者从月经开始前3天左右开始,每日服用1剂,连续服用3剂,服用3个周期,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由上述可知,痛经治疗主要以月经开始前3~7天给药为主,到月经第3天或者月经来时期停药效果优异[8]。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机体血瘀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月经之前温经活血化滞,可以让患者血瘀状态被改善,适当缓解痛经症状。并且痛经主要发生在月经开始前1~3天,所以月经开始前服用药物,行气活血,可以让经血顺利流出,实现“通则不痛”目的。

3.3 剂型

现阶段,少腹逐瘀汤剂型主要有冲剂、外敷膏、口服液等为主。其中以汤剂为主,一方面汤剂比较灵活,可以结合病情的改变进行随证加减,保证与维护疗效。另一方面大部分医师都坚持认为汤剂效果与其他剂型相比较为优异。不过口服液、冲剂等各类剂型使用比较方便,可以适当对其进行开发,以此来不断扩大中药的影响范围。

综上所述,少腹逐瘀汤主要出自王清任撰写的《医林改错》,药方当中的蒲黄、五灵脂属于君药,有着止痛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赤芍、延胡索、川芎、没药属于臣药,具备养血行血功能作用,可以助君药活血祛瘀,肉桂、干姜属于佐药,有着散寒温经的功能效果,各类药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温经止痛、活血化瘀等层面有着显著的功能效果,对痛经症状改善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少腹逐瘀汤主要治疗血瘀,只要在基础重要理论引导下,组织展开辨证施治,借助痛经患者针,灵活增加减少药方,结合病机病因以及病种存在的区别,灵活使用少腹逐瘀汤,将会获取显著的治疗目的。但是现阶段,临床当中对于少腹逐瘀汤的实际药效物质研究相对较少,中药、方剂、药理功能、症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从方剂、药理功能、症候层面展开研究,与中医药理论相符合,需要选择逆向思维模式,在症候本质基础上,针对方剂当中发挥疗效功能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当中痛经组方配伍使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五灵脂寒凝药方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人参不怕五灵脂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张老师的“药方”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