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现状和高校传承路径研究

2023-12-18杨华霖唐闻城

科学咨询 2023年21期
关键词:土家族民族文化

杨华霖,唐闻城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优秀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高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主力军。高校与民族文化是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共同体。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位于重庆市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黔江区,这一地区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是该地区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高校,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丰富和创新传承形式,积极解决摆手舞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其长远可持续发展[1]。

一、摆手舞发展困境分析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摆手舞传承现状,才能探寻其在高校的发展路径,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目前,土家族摆手舞并没有形成符合其内在影响力的典型民族民间文化。笔者研究分析发现,摆手舞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困境。

(一)社会重视不足

社会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难以鼓励摆手舞传承人积极参与传承工作,也没有建立一个政策体系,来激发摆手舞传承人的意识。现代传播方式和审美视角不断出现,但摆手舞在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吸引力有限。此外,相关的传承活动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已开展的活动只是在本地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零散传承尝试。摆手舞传承人未能充分考虑长远的发展,他们应该确立一个走出地域、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需要坚持“全国保护、全民参与、主动传播”的传承方式,深刻理解摆手舞的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实施传承活动,同时在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对传承工作的兴趣和意识的基础上,推动整个社会积极传播和发展摆手舞文化,从而有效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传承形式单一

摆手舞起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原生态的粗犷和质朴特性。它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师徒传承以及家族传承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已不能有效地适应学习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学习和传承需求。随着新时代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文化氛围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为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因此,拓展和改变摆手舞的传承方式在当下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传承主阵地的高校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尚未进行摆手舞的普及教学。部分高校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而非将摆手舞扎根在其原始文化内核中进行推广。

(三)传承人才短缺

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重任主要落在传承人身上。然而,越来越多的土家族百姓离开大山,前往外地读书、务工和生活。这导致留在当地从事摆手舞学习和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得在当地的人对于摆手舞的传承失去了兴趣。传承人才的减少,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学习和传承,带来了传承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应当结合摆手舞的现实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重培养本土的专业传承人才[2]。

二、高校传承的路径

传承发展摆手舞对于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发展至关重要,也对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和学校内涵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作为摆手舞传承的主要阵地,应加强对摆手舞传承发展路径的研究,使优秀的摆手舞文化走进校园、融入课堂、纳入教材,对于长期可持续传承和发展土家族摆手舞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传承和体系构建结合,夯实文化传承基础

高校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深入挖掘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巩固摆手舞文化传播的基础,不断拓宽摆手舞文化空间。

1.建立传承体系

高校应建立健全制度政策、人才支持、资金配置等高校文化传承政策体系,提升摆手舞传承相关支撑力度,特别是摆手舞传承人方面的引进和聘用制度。高校应聘请国家级、省(市)级传承人等大师授课和指导人才培养,坚持用制度引人,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民族地区高校文化特色和名片。学校应完善摆手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将摆手舞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摆手舞人才定向培养工程,积极构建“专业+模块+平台”的民族文化育人实践体系,让传承摆手舞与教育教学的目标达到高度契合,实现摆手舞文化传承创新、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典型文化特性的摆手舞传承人。

2.开展文化研究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高校的使命。高校要充分利用优势的师资力量、活动平台等,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如研究中心、传承中心等),以构建科学研究平台,为摆手舞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高校需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传播现状,进行与文化保护、传播传承相关的研究,以探索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现代文化的融合。这些科学研究可为文化传承的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抓住摆手舞的文化特质和内涵,特别是对文化的隐性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以深化摆手舞文化传承方式的内在价值[3]。面对文化传承的困境,高校应促进摆手舞文化在当下的有效传播,注重深入挖掘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加强教学改革和研究,实施专门的摆手舞科研项目,以推动摆手舞的活态传承和教学创新。摆手舞传承要丰富父子、师徒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探索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和“岗课赛证”的课程实践探究。学校要对课程开展、活动开展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综合设计课程和活动,形成一套适合摆手舞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培养“可复制可推广”文化发展力。

(二)坚持传承与人才培养深度结合,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摆手舞有效传承的核心在于传承人。为了解决传承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构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特色教材、特色课程以及人才定向培养等特色建设工作,以赋能高校的特色人才培养,将摆手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1.编制校本教材

教材是高校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摆手舞文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先考虑教材的建设。高校应强化应用研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质,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高校的教育资源,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高校的教材建设应坚持传承摆手舞的核心价值和精华,把握“生态—创作—教学”三个环节,在保持摆手舞原生态的基础上,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传承训练价值的部分,整理形成一套原汁原味的舞蹈教学资源。教材内容应以基础知识为基础,着重向学生介绍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艺术特点,注重教育教学的现实特点和实效性,让学生从欣赏摆手舞表演开始,进行舞蹈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学校应以教材作为抓手,促进摆手舞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4]。

2.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应将摆手舞文化与学生的课程深度融合,打造摆手舞的高质量课程和精品课程。高校通过开设摆手舞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实现为全校学生提供公选课和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建设,高校可以建立具有摆手舞内涵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从而形成高校摆手舞发展的内涵特色。例如,在设计“摆手舞单元训练”单元时,高校可以将土家族摆手舞中涉及的关键元素归纳总结,并选择典型性和有传承训练价值的部分,制定训练步骤和训练目标。这种方法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土家族摆手舞的特点。同样,在设计“摆手舞剧目排练”单元时,高校可以采用综合素质训练的方法,注重技艺的教授,加强摆手舞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核传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性。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传承人进校开展教学、专题讲座等,丰富课程实施形式,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大师带领和教师带领等方式,开展摆手舞作品的编排工作。

(三)坚持舞蹈传承和校园文化结合,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高校将办学理念和定位与摆手舞传承相融合,合理布局环境,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元素,开展系列传承活动,营造育人环境,将摆手舞文化全方位扎根于高校。

1.营造育人环境

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了摆手舞母体土壤的流失,脱离了其最本真的面目。高校应将摆手舞文化全方位地引入校园,促进摆手舞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高校顶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等为基础,不断加大对其经费投入和使用。高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摆手舞研究推广中心、摆手舞表演训练基地等,借鉴博物馆、民俗馆等文化传承的方法,建立以摆手舞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和设施,增设校园摆手舞符号,多方位展现摆手舞的文化特质,开展民族文化展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摆手舞展示馆,为摆手舞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扎根注入更多有利的基因,营造在真实场景中“做中学,学中悟”。

2.开展传承活动

根据高校根植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传承活动要坚持以民族文化研究和民族技艺传承为主题。传承活动要借助多种方式对摆手舞课程进行延展,提升摆手舞文化的渗透效果,展示文化育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校园内,高校可以开展摆手舞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民族文化体验活动、民族技艺体验活动、民族文化传承明星评选活动、摆手舞传承人培训、民族文化大讲堂、摆手舞大课间、摆手舞民族文化宣传展示等诸多传承和发展活动,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摆手舞传承活动[5]。此外,高校可以在相关舞蹈比赛的基础上独立设置少数民族舞蹈模块,甚至是土家族摆手舞比赛单元,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将土家族摆手舞内化吸收。高校还可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摆手舞传承人、摆手舞研究专家等来校交流讲座,传承和弘扬摆手舞,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篇章。在校外,高校可以利用土家族的一些特殊节日,组织学生展示或参观学习摆手舞活动。高校借助实地考察研究和实践等方式,深入摆手舞一线,走访保存土家族聚居区的原始文化风貌,充分利用旅游产业资源,将土家族摆手舞作为特色文化体验项目,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坚持传承和宣传结合,与时俱进传承民族文化

高校要推动摆手舞文化宣传常态化,坚持在传承中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以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培训服务和现有技术手段等,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促进社会摆手舞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1.加强培训服务

高校在开展摆手舞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应坚持将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开展相关岗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培训。高校应重点为传承人、从业者等人群提供职业培训,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研学旅行等,将摆手舞培训项目与打造高校特色培训的品牌结合。同时,高校应建立摆手舞教学资源库,开发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全面有效推广摆手舞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6]。

2.加强线上线下推广

高校应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统筹整合“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资源,通过个人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鼓励高校师生参与文化宣传活动。高校可以开展拍摄微视频、微电影等宣传民族文化活动,并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介绍地方摆手舞文化。高校应不断丰富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推动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全面传播摆手舞文化,有助于高校文化品牌的形象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民族的血脉,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关系到国家文明的进步。高校应致力于摆手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土家族摆手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实现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高校教育教学有效衔接。这将有助于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不仅对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高校舞蹈教育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土家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家族情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土家族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