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科技小院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浅谈

2023-12-18张艳萍王西瑶张社梅

科学咨询 2023年21期
关键词:小院树人立德

张艳萍,王西瑶,张社梅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 611130)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农业高校作为农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科技小院作为新时代农业高校探索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在以研究生为核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使研究生在农村定期驻扎,促进其科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一模式是农业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能为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

一、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审视

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快速变革,使得在新时期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社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素质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2]。涉农高校作为农科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各农业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形成了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特色。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农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首先,人才培养方向与现实需求不匹配。从总量上来看,报考农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有限,且对该专业的认同感不高,缺乏足够的“三农”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从结构上看,一些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农业学科知识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较低。从层次性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急需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技术型人才,而且需要管理型人才。

其次,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大部分农业高校未能根据学术型和应用型方向进行差异化培养,农业学科本身就具有高度实践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然而,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理论专业课过多、实践课程较少的情况[3]。这导致整体课程的应用性较低,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淡薄。高等农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农业大学应该树立“服务于基层和农村”的理念[4]。数据显示,进入高等教育和企业工作的农学专业毕业生高达90%,只有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其他相关工作[5]。因此,涉农专业学生的“三农”责任感有待增强,农业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愿意服务“三农”事业,使其具备“下得去、引得来、留得住”的特质。

二、科技小院是农业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

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农业高校必须顺应当前农村发展的形势,遵循人才培育的规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相较于其他学科专业,学生学农的内生动力不足是农学领域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热爱农业,成为各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科技小院作为高校探索农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突破了传统高校单一线性的培养方式,通过对育人主体、育人方式和育人体系进行改革,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充分结合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为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导。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河北曲周县创立了第一家科技小院。此后,科技小院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科技小院平台,专家们在农业科技领域找到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基地,引导学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的拓展。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468家科技小院注册登记。

科技小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思路,按照“学校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引导”的路径,通过多种资源叠加、多元方式下乡,采取校企对接、校村融合、校园合作等方式,促进研究生科研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社会服务需求紧密结合。科技小院以培养“一懂两爱”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6],助力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

三、科技小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科技小院通过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从学术研究到生产应用,从自然学科领域到社会学科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全程培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导师育人

在学校,研究生导师通常专注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往往忽视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7]。而科技小院培养模式融入了立德树人元素,使师生在小院内共同学习和生活。相较于传统学校,科技小院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发扬“三农”精神,着重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导师主要在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一是学生的引导者,导师会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并指导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二是产业专家,导师负责项目开拓和深入研究。三是小院共建单位的协调者,导师要确保科技小院的正常运作。无论在哪个环节,导师们所展现的爱岗精神和“三农”情怀都为小院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体现了立德树人中“修身立德,言传身教”的核心理念。

(二)企业育人

科技小院突破了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紧密联结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在这一合作中,企业作为科技小院的依托单位,充分发挥了其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首先,企业建立了多种产业的示范基地。其次,企业为入驻科技小院的人员提供了实验室、设备、办公场所等必要条件。科技小院的学生则针对生产中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的建议,助力企业开拓新型产品。通过这种紧密合作与交流,小院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企业领导人还兼任基地的指导老师,引导研究生学习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凭借自身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科学难题,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8]。

(三)社会育人

从社会培养角度看,小院学生主要与农民、村干部等开展学习和交流。首先,小院学生作为“田间老师”,参与技术示范培训,协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其次,小院学生作为挂职干部参与农村产业与文化建设,为当地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与农民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小院学生通过学习到了农民身上坚韧、朴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坚定了服务乡村的理想信念,成为“顶天立地”的奋斗青年。最后,小院学生通过开展支教活动,传递爱心和温暖,实现自我反思和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科技小院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效

关于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成效,一些学者从社交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79.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社交能力有较大或非常大的提高,69.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科研能力有较大或非常大的提高,而有83.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综合能力有较大或非常大的提高[9]。这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了全面发展。

(一)培养“三农”担当意识

科技小院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三农”等核心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一线,帮助他们发现实质性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研究生们了解“三农”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增强对农业的责任感。例如,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与当地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针对蜜柚生产问题推广了生态技术模式,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难题。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培养了学生为“三农”服务的情怀。

(二)拓展知识领域

学生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马铃薯、猕猴桃、柑橘、小麦等不同作物的问题。同时,学生从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对作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完成试验设计、田间规划、监测取样等不同任务。要求学生用到不同领域的知识[10],这些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丰富了专业基础知识,而且扩展了知识面。例如,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创新了特色马铃薯良种、高产栽培方式等多项技术,这不仅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还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还通过线上科普服务,学会了新媒体运营等其他技能。

(三)提升综合能力

科技小院的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调研指导、试验示范、科普宣传等活动。首先,学生在入驻小院初期要面对艰苦的环境,这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参与农业服务、讲座和各类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其次,学生需要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工作日志、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反思能力。再次,农户对农业知识的需求较为多样,这激励小院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小院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且促使他们取得更多学术成就。

五、结束语

科技小院成功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农业科技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科技小院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还培养了上千名研究生,为乡村振兴输送了充满情怀和担当精神的农科人才。实践结果表明,科技小院是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多方合作全面培养研究生,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各个环节中。在开展科普服务等活动时,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了反思能力。学生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发现了实际问题,培养了实际技能。无论是小院的培训还是参与村委事务等活动,科技小院模式都生动地阐释了“担当”的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小院的研究生在实践工作中培养意志,提升学习、创新和组织的能力,主动承担起新时代农科学子的使命。

猜你喜欢

小院树人立德
有梦小院(节选)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幸福小院
小院四季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