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视野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3-12-18韩爱叶
韩爱叶
(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0)
新时期,国家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的服务,积极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在大健康视野下建设健康中国,我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在大健康视野下建设健康中国,我们要积极建立政府、市场和卫生部门协调共治健康事业的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协调共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在大健康视野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不仅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且要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一、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
科学社会主义把人类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梦想奠基于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绿色发展方式,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人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我们必须全面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我国重视顶层设计、全盘推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整体推进,既强调经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基础地位,也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协调推进,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二)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战略位置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变,为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物质基础、社会条件。
(三)保障人民健康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倡导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健康不仅指生理层面,而且指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这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我、人与人能和谐发展。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共享发展,才能保障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相处;坚持开放发展,才能保障人们美美与共;坚持创新发展,才能保障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新发展理念也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倡导的大健康理念相契合。践行大健康理念必然要求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如果长期不能合理解决,必然会导致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人有生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导致人的健康出现问题的因素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种因素既可单独影响人的健康,也可共同交互影响人的健康。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分别对人的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仅仅依靠医学手段和医疗服务这种被动的方法不能彻底解决健康问题。因此,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就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大健康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两山论”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观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要我们把绿色发展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结合起来。“两山论”集中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观,体现了把人民健康贯穿于生产发展、生活方式始终的大健康观。无论是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都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金山银山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才会有取之不尽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健康才能有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2]。世界发展史表明,我们要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资源,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普惠大众。如果经济发展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我们宁愿不要“以物为本”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给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且可以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保障。没有绿水青山,没有健康,就不会有人们的美好生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无论是对“以物为本”换来的金山银山之舍,还是对保障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绿水青山之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依据。
二、积极推进政府、市场与卫生部门协同治理人民健康
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推进中国健康卫生事业现代化,我们就要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人民健康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的引入,由政府主导的单一主体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逐渐被突破,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多元主体共治的健康体制机制逐渐形成。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彰显了政府与社会团体、卫生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个人多元主体共治健康卫生体制机制的强大生命力。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能否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需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用这只“有形的手”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也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只“无形的手”可以提高效率。这就呼唤政府从权威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有效政府转变,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弄清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党的领导下,资本得到规范和正确引导,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用人的逻辑扬弃资本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在疫情期间开展的防疫工作表明,政府和社会携手共治,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必须立足于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实际,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出发,才能更好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致力于发展福利性的卫生与健康事业。这个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从属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我们更多地注重把经济规律拿到卫生与健康领域来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没有得到重视。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致力于使卫生与健康事业向公益性回归,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致力于全面建设健康中国。这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政府治理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提升,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到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
卫生与健康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也要遵循该领域的特殊规律。卫生与健康是人类共同的需求,人人都想获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卫生与健康服务具有公益性。同时,卫生与健康行业也具有生产经营性。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时,必须考虑到其公益性与商品性相统一的特性。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固守其公益性。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归根结底都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是由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实践表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办事情,也要遵循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政府和市场的干预都要结合卫生与健康事业领域的特殊性。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强调政府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坚守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公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新时代呼唤织密人民健康防护网
实现人民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疫情的发生也暴露出我国在人民健康卫生体系和健康治理中仍然存在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卫生健康,倡导群防群治、防治结合,鼓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但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56—1961年间,一些地方将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与卫生行政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合并(“三合一”“四合一”),我国卫生防疫站的数量不断减少[3],很多地方的卫生防疫机构被撤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又遭遇重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卫生与医疗事业从“福利性”向“逐利性”转变,卫生政策放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前30年全面健康干预的政策框架,将卫生政策的重点放在医疗资源的供给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在卫生政策中地位下降,卫生政策在实践中逐步演变为狭义的医疗政策[4]。市场化导向让“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2003年,“非典”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卫生与健康事业开始逐渐向“公益性”回归。在2020年的特殊时期,疫情又一次检验了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并考验了政府公共卫生危机的治理水平。2020年的特殊时期,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是体制机制问题,有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有些是发展中的问题[5]。我们必须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强大保障。
只重视卫生医疗服务,而不重视公共卫生防控,实质上遵循的是形而上学的健康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坚持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我们贯彻“大健康”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质上就是坚持辩证的健康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健康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疫情来了被动地防控,这都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待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
基于辩证的“大健康观”,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行业的建设应是“四位一体”“三医联动”“五项制度”的协调推进。“四位一体”即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三医联动”就是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五项制度”即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这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建设是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是卫生健康行业内部的改革与发展理念变革、生活方式变革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