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有志019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12-17王国勇张美超张有志
王国勇 张美超 张有志
(1.广西荔川种业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南宁粒粒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7)
玉米不仅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1]。 玉米是广西饲料和养殖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山区人民的重要食粮,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5 万~58 万hm2,主要分布在桂西南,桂西北老、少、边、山区的旱地。土壤瘠薄、保水保肥性能差,无灌溉条件,播种出苗和籽粒灌浆期经常发生季节性旱、涝、风及病虫害等逆境因素,易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广西南宁粒粒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广西玉米生产自然条件和不同种植区域特点,利用优良种质资源组配基础材料,选育出优良的自交系张自019 和东城229,采用杂交育种方法[2]选育成适应广西生态环境条件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玉米新品种有志019,于2020 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20017)。 2020-2022 年在广西南宁、玉林、河池、百色、崇左等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20 万hm2,产量7 459~7 886 kg/hm2,比对照正大619 增产7.7%~8.9%。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1.1 母本张自019
针对广西高温高湿、土壤瘠薄、生态类型复杂及处在亚热带和热带交界的独持区域环境,2009 年秋以外引越南代号为LVN99 的杂交种与含有泰国Suwan-1 的洐生系S1161 杂交组成基础材料,2010 年春季将杂交F1代在隔离区种植233 株, 抽雄时让其自由混合授粉,收获时选择106 穗果穗在室内考种,挑选52 穗混合脱粒供一季种植。2010 年秋将入选种子在南宁五塘育种站种植, 在抽穗时选择具有根系发达、 抗倒和抗病性好的优良单株套袋自交78 株,收获后经室内精选28 穗果穗,并对穗部经济性状好(穗长、穗粗、千粒重大、容重大)的进行考种,单穗脱粒编号保存形成S1代种子。 2011 年春季在此基础上运用系谱法从目标材料中挑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连续套袋自交8 代选育而成。
全生育期春播112 d、秋播98 d,株高233.7 cm,穗位高90.7 cm,株型为平展型,成株叶片数19~20 片,穗上部叶片中度下披。雄花发达,雄穗长约30 cm,雄穗分枝8~12 枝,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较大,雄穗侧枝直、 花粉量大。 花药饱满、 淡黄色, 颖片基部淡紫色。 雌花为紫红色。 穗长13.7~15.0 cm、 穗粗约4.8 cm、穗行数14~16 行,出籽率82.8%,千粒重302 g。 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白色。 抗锈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 该自交系根系发达、茎秆强韧、叶色浓绿、叶片衰老慢、保绿期长、雌雄开花同步、果穗色泽好、品质好。
1.2 父本东城229
2009 年秋以铁7922 与78599 衍生系599 杂交作基础材料。 2010 年春把杂交后代F1在隔离区种植让其自由混合授粉,收获时株选68 穗优良果穗供选育用。2010 年秋种植入选材料,选择优良单株套袋自交56 穗果穗,经室内选择28 穗单穗脱粒保存形成S1代种子。 2011 年春在此基础上运用系谱法从目标材料中挑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连续套袋自交8 代选育而成。
全生育期春播115 d、秋播97 d。 幼苗长势好,叶鞘青色,叶片深绿色,株高183 cm,穗位高72 cm,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18~19 叶。 雄花发达,雄穗分枝10~12 枝,花粉量大,花药饱满、黄色,颖片基部绿色,颖片紫色带绿色斑纹。 雌穗花丝青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 片叶。 果穗筒形, 穗长14.6~15.6 cm,穗粗4.3 cm,穗行数10~12 行,出籽率81.4%,千粒重297 g。 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
1.3 杂交种的选育
2014 年秋季利用自选系张自019 与东城229 进行杂交组配育成杂交组合,2015 年春秋两季自行安排进行新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抗性、品质均表现突出,2016 年提供参加广西玉米新品种联合品比试验,2017 年参加广西玉米新品种区试,2018 年进入广西玉米生产试验。 经过试验,该品种在产量、增产点次、品质、抗病性鉴定方面均达到试验标准,于2020 年通过广西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2017-2018 年有志019 参加广西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生育期春播为121 d、 秋播为108 d, 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 株型平展, 叶鞘紫色, 全生育期叶片数19 片, 花药浅紫色, 雄穗分枝11.0 枝, 花丝浅紫色, 果穗与茎秆夹角<45°, 苞叶长。 株高274 cm, 穗位高115 cm。 果穗外观中, 轴色白色,穗长17.0 cm,穗粗5.35 cm,秃顶长0.8 cm,平均穗行数16.8 行,平均行粒数38 粒,单穗粒重149.5 g,百粒重32.3 g, 出籽率85.0%, 空秆率0.5%, 倒伏率0.4%, 无倒折, 双穗率0.2%,
2.2 品质分析
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进行品质分析,容重766 g/L,粗蛋白11.17%,粗脂肪4.08%,粗淀粉70.17%。
2.3 抗病性鉴定
2017-2018 年2 年四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感大斑病,感小斑病、纹枯病(病情指数为78.1),抗南方锈病,中抗穗腐病(平均病级5.2)、茎腐病(发病率为19.0%)。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17 年春季平均产量9 000.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6%;2017年秋季平均产量8 380.5 kg/hm2,比对照桂单162 增产8.8%;2017 年春秋两季平均产量8 691.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 增产8.7%。
3.2 生产试验
2018 年春季平均产量8 358.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7%;2018年秋季平均产量7 536.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 增产6.4%;2018 年2 季平均产量7 947.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 增产7.6%。 2018 年两季在生产试验的13 个试验点中有13 个增产,增产点比例为100%。
4 栽培技术要点
有志019 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柳州、桂林等玉米产区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 精细整地和适时播种
播种前精细整地,使土壤细碎平整。 在广西春玉米桂南区域及右江河谷以1 月中下旬到2 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桂中区域以2 月上旬至下旬播种为宜;桂北及高寒山区以3 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为宜。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 以防治地下害虫和茎腐病[3]。
4.2 种植密度
有志019大田种植密度为4.95万~5.25万株/hm2。在种植方式上可采用单行单株(行距70 cm)或双行单株(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
4.3 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上要施足基肥, 整好地后按行距开好播种沟,将农家肥22 500~30 000 kg/hm2均匀集中条施于播种沟内,然后按株距规格播种,再在两穴种子之间点施复合肥750 kg/hm2作种肥, 以利于幼苗生长,促根粗苗壮,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4.4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次全苗
苗全、苗齐、苗壮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播种时,按株距规格进行穴播,每穴播种子2~3 粒,播后浅盖土4~5 cm,厚薄一致,以利于发芽出苗,使根茎粗短、幼苗粗壮。
4.5 苗期管理
在玉米3 展叶至4 展叶前进行间苗、定苗。 间苗时每穴注意保留1 株无病虫而且与周围生长一致的健壮的玉米苗。 在苗期适当控水控肥、蹲苗,促进根系发达。 5~6 叶时定苗。定苗时结合中耕松土施施腐熟粪水22 500~30 000 kg/hm2或尿素120~150 kg/hm2作攻苗肥。
4.6 中期管理
在玉米开始拔节时, 也就是在玉米在7~8 展叶施氯化钾225 kg/hm2、 尿素90 kg/hm2, 施在两株之间。 结合中耕培土。
4.7 重施攻苞肥和施攻粒肥
攻苞肥是提高玉米产量最有效、 最关键的技术措施。 根据玉米新品种具有苞长、苞大、出籽率高的生育特点,重施攻苞肥,才能满足其对养分的需要,才能延长叶片保绿期和最大的保绿度,增大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及输送,因此使果穗增长、增大、增粒,容重大,出籽率高,从而提高产量。攻苞肥是在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即11~12 叶完全展开时施入尿素270~300 kg/hm2。施后进行大培土,以利气生根的生长,增强防倒伏的作用。 待玉米生长至全田抽雄约10%时再施攻粒肥尿素120 kg/hm2,以防茎叶过早黄化,影响生长后期的光合作用,这是增加玉米粒重,提高玉米整体产量的有效措施。
4.8 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生长时期重点防治玉米螟、黏虫、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液2 000 倍液喷雾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 000 倍液喷雾防治[4]。
4.9 及时收获
在玉米达到生理成熟、果穗苞叶枯白、玉米籽粒灌浆至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即可收获。
5 制种技术要点
选择好制种基地是高产优质制种的基础。 选择好一个安全隔离制种基地进行种子生产就是获得高产优质种子的关键。 为达到父、 母本理想的花期相遇,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种植行比为1∶(5~6),制种母本种植密度为5.4 万~6.0 万株/hm2,父本种植密度为1.2 万~1.5 万株/hm2,在苗期、拔节期、散粉前和收获后脱粒前认真做好去杂去劣工作。 母本去雄可采取摸苞带1~2 片顶叶提前去雄[5],母本去雄工作是关系到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 因此,母本去雄工作做到及时、干净、彻底。 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砍掉保证种子纯度,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增加母本营养,提高千粒重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