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陕西省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研究
2023-12-17肖意情
肖意情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双碳”目标是指到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和碳中和。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2010 年,陕西省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低碳试点省份,且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及金属矿产等,这些资源生产和加工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而在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绿色金融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聚焦陕西省,基于“双碳”目标,梳理陕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研究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陕西省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文献综述
多位学者就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张明龙[1]通过Malmquist 指数分析方法得出,推进绿色投资的市场化能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刘华珂等[2]通过对地市级数据实证分析,提出了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同时指出不同的区域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林木西等[3]从五大发展理念角度出发,通过省级面板数据测度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指数,得出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面影响的结论。
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安国俊等[4]认为应尽快建立绿色基金的相关政策框架,关注重大绿色低碳科技研究,促进相关产业成果转化,政府应建立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制度等。苏静[5]提出了首先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政策支持体系,其次要立足“双碳”愿景优化绿色金融风险治理机制,最后协同发展绿色金融与经济社会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绿色金融发展效率的文献比较丰富,但仍然可以在“双碳”目标下,细致探讨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障碍与政策建议方面,一些学者主要是基于绿色金融发展大方向进行研究的,针对某区域的障碍与对策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研究会与陕西省开展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相联系,寻找陕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障碍并提出解决路径,为陕西省处理绿色金融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2 作用机制
2.1 微观层面
绿色金融通过居民层面影响经济质量发展。首先,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增加信贷额度或降低信贷利率等方式,激励居民对绿色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如购买新能源汽车、节能电器等,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使得更多资金流入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其次,绿色金融有益于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如发展共享交通,提高绿色基础设施利用效率。绿色金融也通过企业层面促进经济发展。首先,绿色金融能为企业采用更低成本、更新的绿色技术提供支持,如使用节能生产流程和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其次,绿色金融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绿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大背景,遵循绿色发展之路的企业得到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资金,提高盈利能力,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2.2 中观层面
首先,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如绿色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数额增加、发行绿色证券条件放宽等方式,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产业提供融资优惠。这会激励绿色产业的扩大,或激励已有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行业的节能减排发展,有助于经济质量的提升。其次,金融市场通过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大额度投资,为绿色企业群产业化需求提供资金支持,形成规模效应。依托于绿色资金的支持,形成更加长远的竞争力,对经济质量发展产生正面效应。最后,绿色金融促使产业结构进行帕累托改进,鼓励开发更环保、更高效的新技术,减少工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也随之受益。
2.3 宏观层面
首先,绿色金融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一方面,绿色金融可以帮助降低诸如气候变化和污染类的环境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稳定、更有弹性的经济环境,以防止环境灾害或其他环境风险造成的经济冲击。另一方面,绿色金融还可以鼓励绿色投资、长期投资,这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经济环境。其次,绿色金融有利于稳定就业。绿色金融可以为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农业等领域提供资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减少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来帮助稳定经济。绿色金融还可以通过减少对大宗商品(如石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帮助减少因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造成的经济影响。
3 “双碳”目标下陕西省绿色金融现状分析
3.1 绿色金融政策
2010 年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陕西省作为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从此拉开了低碳减排的序幕。2016 年11 月,安康市印发《安康市绿色金融示范市建设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生产方式,协调环境机制。2018 年3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陕西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2021 年9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若干措施》,提出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金融机构增加业务,顺畅绿色经济。同年,汉中市出台“1+1+X”系列政策文件,旨在为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传统金融在支撑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通过融资优惠、资源倾斜等方式带动高耗能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金融产品
陕西省从2021 年第三季度开始启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绿色产品品类逐步增加,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绿色信贷。截至2021 年末,陕西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 700 亿元,相比于2020 年增加34.1%[6]。在绿色债券方面,2017 年陕西省发行了首支绿色债券;在绿色基金方面,2018 年陕西省设立绿色金融基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在绿色担保方面,有光伏贷款和为能源企业发行的永续债券。目前,陕西省金融机构正在努力将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纳入产品架构。
3.3 经济发展情况
《陕西统计年鉴2011》《陕西统计年鉴2022》显示,关于陕西省年度GDP 总量,2010 年为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23.9%;2021 为2.98 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关于陕西省产业比重,2010 年第二产业占比为54.0%,第三产业占比为36.4%;2021 年分别为46.3%和45.6%。由此可见,陕西省经济总量增势明显,第二产业比重下调,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符合陕西省自2010 年开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关于陕西省能源消耗,2010 年煤炭消耗量为6 275.01 万t 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耗比重的70.7%;油品占比为17.6%,天然气占比为8.6%,水电等能源占比为3.1%。到2021 年,煤炭消耗量为10 696.15 万t 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耗比重的73.7%;油品占比为6.0%,天然气占比为10.4%,水电等能源占比为9.9%。通过比较发现,陕西省对煤炭的需求大量增加,且依赖度不降反增。虽然对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耗占比有所增加,但是仍以煤炭为主,单从能源消耗方面来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没有显著减少。
4 “双碳”目标下陕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障碍
4.1 法律及制度体系不完善
绿色金融立法的缺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且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晚于发达国家,因此在绿色金融立法方面还不够完善。2020 年11 月和2021 年11 月,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湖州市先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分别是首部绿色金融地方性法规和地级市首部绿色金融地方性法规。但是截至目前,陕西省尚未制定有关绿色金融的地方性法规,虽然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但立法层次低、过于碎片化,因此约束力度较差。
4.2 绿色金融产品单一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 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 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 万亿元和6.08 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陕西省同样是绿色信贷占核心地位。虽然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陆续发行,但总数额小,即实际应用水平低,绿色衍生工具方面也尚未填补空白。仅仅依靠绿色信贷难以满足“双碳”目标下对资金的数额与形式的需求。
4.3 绿色金融对能源消耗调节能力弱
同样作为低碳试点省份,广东省对煤炭石油的消耗占比从2010 年的73.2%下降至2021 年的61.8%(《广东统计年鉴2011》《广东统计年鉴2022》)。而陕西省的绿色金融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重化工业对资源的依赖度仍然很高。绿色金融的内涵之一是通过金融支持将资本引入绿色产业,庞加兰等[7]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绿色金融能通过融资导向优化污染企业能源消费结构。但陕西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较大改善,这说明陕西省的绿色金融与实际市场结合效果不够良好。
5 “双碳”目标下陕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解决路径
5.1 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
由于立法问题十分慎重,相比于东部沿海省份,陕西省绿色金融开展经验并不充足,也未入选绿色金融试点省份,因此短期内立法并不现实。目前,地方政府应当完善顶层设计,在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下着重解决绿色金融标准缺失、部门间权责不清等问题,为立法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着手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完善奖惩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降低金融市场风险,为陕西省绿色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5.2 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陕西省应当推动主体多元化,增加绿色金融供给。一方面,陕西省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提升机构创新能力,进而丰富绿色产品种类。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自主力度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引导企业与社会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5.3 发挥绿色金融降低能耗的作用
一方面,陕西省绿色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应增强区域精准度,对于能源消耗量大的陕北地区,制定相适应的产品或提供相匹配的资金额度,发挥绿色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陕西省应加强再生能源项目融资,通过投资这些项目,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比重,降低非清洁燃料的依赖度。绿色金融也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来鼓励能源领域的创新,通过更高效的能源和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此外,绿色金融应发挥自身融资约束作用,降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融资规模,也能减缓一定的能源依赖。
6 结语
“双碳”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本文通过探讨认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的绿色金融对于陕西省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发挥绿色金融降低能耗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