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对心搏骤停救治结局的影响

2023-12-16邓梅娟张瑜虹杨淑珍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肺房颤心电图

邓梅娟 张瑜虹 杨淑珍

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在心脏功能正常或无重大病变情况下,遇到突发状况致使心脏收缩功能及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机体血液循环中断,引起全身陷入严重缺血缺氧状态。而引起患者心功能突然丧失或中断的诱因,多数情况下是患者具有心脏病或存在心脏病但尚未诊出所致[1]。临床表现为急性意识丧失及喘息后呼吸停止、桡动脉或颈动脉脉搏消失、心电图发生改变等[2]。此类患者需及时接受有效措施进行心肺复苏,并在心肺复苏成功后接受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才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自动体外除颤仪因具有高效便捷且自身安全等优点,近年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急救中[3]。本文探讨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对心搏骤停的救治结局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龙岩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年12 月收治的80 例CA 患者,按照不同急救措施分为对照组(n=35 例)与观察组(n=45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诊断为CA 患者[4];(2)患者年龄>18 周岁;(3)心跳骤停次数≥2 次或15 min 行心肺复苏无法实现自主循环患者。排除标准:(1)院外医护人员未到场已死亡患者;(2)存在颅内出血或有卒中既往史患者;(3)放弃心肺复苏患者。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8.2±4.5)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脏病20 例,急性中毒9 例,其他不明原因者6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7 例,年龄(48.4±4.5)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脏病22 例,急性中毒16 例,其他不明原因者7 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 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 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5]施以救治并行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内容如下:(1)规范化接诊:在急诊中心接到120 电话后,急诊科室需将提前准备好的急救器械与药物,同时告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工作,并为患者准备预先开通好绿色通道,待患者入院后将其送往抢救室,然后通知其家属开展挂号-缴费-办理入院手续的措施;(2)标准化评估病情:当患者入院时第一时间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通过早期检查与再次评估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包括大脑反应、生命体征、发病时间及既往史等,以上流程均在10 min 内完成并正确告知给相关医师,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实施吸氧与吸痰处理,过程中采取的样本紧急送外检查,于15 min 后将患者生化指标与影像学等结果合力完成并告知医师,配合医师再次对患者情况实施评估,完成术前急救各项准备工作;(3)系统化检测病情:整个抢救期间密切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保其呼吸能力处在合理范围内,若患者出现呼吸紊乱等异常情况,则给予患者吸氧处理,若患者呼吸微弱,则采取机械通气手段或面罩供氧,时刻关注患者意识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刻告知医师处理。

2. 心电图观察 所有CA 患者均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仪(济南爱来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日本光电ECG-2350 型十二导心电图仪)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三类心电图变化类型,包括室颤(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群消失,由其他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代替,频率在200~400 次/min)、心室停搏(心肌张力低,心电图为一条直线)和心电-机械分离(患者心音、血压均检测不到,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心电图显示为宽而畸形、振幅低的QRS-T波,频率为20~30 次/min),三种类型可相互转化。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进行抢救,准备好抢救物品,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马上进行胸外按压,时刻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意识状况。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迈瑞BeneHeart D1型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抢救:脱去患者上身衣物,将导电糊涂抹在患者皮肤表面,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并依据电极片图示贴好电极位置,一个置于患者锁骨下胸骨右上方,另一个电极片置于患者乳头左侧腋中线上,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室颤状态,确认后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除颤,首次除颤200 J,并于除颤完成后立即进行5 个周期的心肺复苏,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若依旧处于室颤,实行第二次除颤(300 J),第三次除颤(360 J),直至除颤成功或患者死亡,结束除颤。

三、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期间电生理指标:按照食管调搏的方式检测,通过400 ms 起搏周长对左心房进行探查,检测基础状态下左心房有效不应期(left atrium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LAERP),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发作次数;(2)记录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所耗时间、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患者急救后住院时间;(3)患者经急救后能恢复意识,且长时间保持清醒状态,心电图无异常为急救成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及住院期间后遗症(恶性心律失常、脑损伤)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

急救干预后,观察组LAERP 明显高于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与房颤发作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LAERP(ms) 房颤持续时间(min) 房颤发作次数(次/min)对照组 35 188.3±12.3 6.2±2.9 2.7±0.8观察组 45 194.2±10.3 4.3±2.2 2.2±0.6 t 值 2.334 3.333 3.195 P 值 0.022 0.001 0.002

二、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恢复呼吸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min)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5 48.2±3.6 6.3±2.4 7.3±2.5观察组 45 35.0±2.3 5.1±2.1 5.9±2.2 t 值 19.933 2.382 2.660 P 值 <0.001 0.020 0.009

三、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在抢救成功后住院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脑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比较[例(%)]

讨 论

目前,临床上CA 患者发病因素具有多样性、突发性、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CA 患者在发病后,体内的重要脏器会陷入严重缺血缺氧状态,若长时间无法得到正确病情评估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表示,CA与心室颤动有关,因此除颤工作在CA 患者急救过程中极为重要[6-7]。

既往临床对心搏骤停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这种方式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护理效率较低,抢救成功率较低,整体医疗急救水平较差。研究显示,多数CA 患者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且院内诊断出患有心血管疾病几率大,通常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肺病等,部分患者还存在血栓或血流异常[8-9]。同时也有学者研究表明,CA 患者临床表现出的室颤与心律失常也有关联,其会导致心脏窦房结外通道阻滞或异常,致使患者出现血液流通不畅、传导功能障碍引起CA 的发生,印证心血管疾病是CA 患者发病的成因[10]。由于CA 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即使是在院内也只能做到临时人工除颤干预,将患者转移至抢救室这一过程中,无法一直给予患者人工除颤干预,患者生命安全依然存在较大风险。本研究显示,采取急救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AERP 明显高于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与房颤发作次数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采用体外除颤仪进行除颤干预,其除颤次数少,除颤时间短,通过直流电能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心律恢复和除颤,其效率远高于人工除颤,从而延长LAERP,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细胞耗氧量,缩短动作电位延迟,对后续患者病情实施救护干预有良好作用[11-12]。

多数CA 患者病发时并不一定在院内或者医疗机构附近,所能获得的及时救治条件有限,在救护车赶到期间,仅能通过人工心肺复苏方式进行维持心脏血液循环,但实际情况受环境因素及施救者手法经验影响,限制极大,难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且院外判断患者病情这一时间较长,患者无法立刻得到有效急救措施,同时人工心肺复苏这一环节耗时长,也会变相延长患者得到救治的时间。体外除颤仪属于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其上手难度低,操作简便,医护人员仅需通过短暂培训即可上手使用并完全掌握,可以随时为患者进行体外除颤行为,缩短患者发病到急救干预这一中间过程,节省出宝贵的抢救时间。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当救护人员赶到现场途中已经准备好除颤工作,将患者送往医院期间,通过标准化急诊流程,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病情,并通知医院对应科室做好准备,方便患者抵达院内第一时间获得救治[13-14]。且在急诊标准化流程下,院内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后,能快速获得患者第一手病情资料并通知患者家属,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便利。除此以外,在抢救后住院护理期间还观察到,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这表示体外除颤仪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立刻对患者实行有效心肺复苏及除颤工作,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与神经功能恢复,还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患者因抢救不及时导致意外状况发生[15-16]。

综上所述,采用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对CA 患者进行救治,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心肺功能快速恢复,患者救治结局好。

猜你喜欢

心肺房颤心电图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