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12-15刘伟
摘 要:作为互联网时代高校解决党建工作问题的新方式,智慧党建对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效率、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在推行智慧党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整体谋划不够系统、平台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推进高校智慧党建高质高效发展,必须持续优化智慧党建运行机制,推动各种育人因素协同发力,打造过硬党建工作队伍,推动党建工作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互联网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党建创新研究”(编号:2021-DJXM-039)
作者简介:刘伟(1975— ),男,周口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智慧党建,即党建智慧化,其目标定位在于加强党建。之所以称智慧,主要是指将党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便利、更高水平的新途径与新手段。高校推行智慧党建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党建工作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智慧党建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党建”,而是在党组织内部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并对信息进行更加科学和快速的处理分析,从而大幅度提高信息利用率,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进而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探究高校在推行智慧党建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能够打破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时空限制,有助于消除传统党建工作主要依靠开会传达进行单向性信息传输的弊端,可以强化党建工作中的互动性,提升党建工作的成效。
一、深刻认识高校推行智慧党建的重大意义
(一)推行智慧党建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
“所有党建工作的核心指向均在于不断强化与完善党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是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政治发展逻辑与教育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高校党建的本质,是高校党组织通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而且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因此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抓紧抓实抓好。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高校党建的核心任务是不断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从而服务好高校师生的根本利益,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高校中推行智慧党建,能够将互联网技术优势和党建政治优势充分结合,以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助力高校党建工作难题的破解,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着力点。
(二)推行智慧党建是新时代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
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高地。高校党建工作因其在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上的特殊性,对智能化、便捷化和即时化提出了特殊要求。高校党员以青年学生和教职员工为主体,他们往往是思想相对较為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参与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其思想和行为深受互联网影响,热衷于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来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可以说,互联网是高校师生重要的活动场域。高校智慧党建系统不仅能够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利用新媒介在信息传播上的特殊优势,通过构建网络党建平台,实现对高校党建工作内容的信息化、网络化处理,还能够在有效提升信息传达时效性和组织管理便捷性的同时,很好地适应高校师生党员的生活习惯,使高校党建工作信息的传递和处置更加便捷,大大提高高校党建的工作效率。
(三)推行智慧党建是新时代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变。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了人民的生活需要已从物质文化生活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生态环境等过去因为生活水平所限而无法顾及的新领域。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在“互联网+”与社会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智慧党建能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党建工作进行转型升级,以信息技术助力高校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从基础数据集成、支部活动展示、思想理论赋能等多个方面弥补传统党建模式的短板与弱项,这些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智慧党建对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高校推行智慧党建的现实问题
(一)思想认识仍需进一步提升
高校推行智慧党建,是互联网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提升党建工作质效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理念相对滞后,未能真正理解推行智慧党建的重大意义。有的高校未能针对党务工作者进行智慧党建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未能营造推行智慧党建的良好工作氛围,导致智慧党建工作的推进缺乏相应的人才引领、技术支撑和政策适配。有的高校党组织缺乏对自身建设的主动思考,推进智慧党建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党建工作的定位不够准确,“工作设计对于学科专业、校园特色、互联网文化、工作对象需求等的融合度不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有的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仅是将党建工作数据录入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机械地运用互联网平台这一工具,并没有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工作平台的优势”。还有部分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已经熟悉过去的工作方法的情况下,总认为推行“智慧党建”会给自己增添麻烦,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熟悉新的工作模式,从思想上对智慧党建的推行有抵触心理。
(二)整体谋划仍需进一步强化
智慧党建是近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种党建工作新模式。尽管构建高校智慧党建平台可以推动大数据技术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的智慧党建体系,绝大多数尚处于起步时期。虽然多数高校已经树立了推行智慧党建的工作意识,普遍认识到推行智慧党建是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但体系构建、工作开展等仍然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一些相关的工作推进和设计规划还缺少顶层设计,没有能够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工作体系。一些高校对智慧党建工作的理解,仅停留在智慧党建工作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层面,认为智慧党建不过是运用相关的技术设备开展党建工作,因而对推行智慧党建工作统筹谋划不够。还有不少高校在推行智慧党建的进程中,多以借鉴挪用为手段,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搬硬套、没有结合实际、难以有效转换等问题,以致智慧党建体系无法达到有效提升工作成效的目的。
(三)平台功能仍需进一步拓展
当前,高校智慧党建的平台功能仍直接制约着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受重视程度、技术限制、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智慧党建的平台建设存在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对相关党建工作数据进行分析时不够全面、结论不科学等,不能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的高校“以现有信息平台为基础进行扩建或是将线上党建工作系统置于学校官方网站中,以此作为推行‘智慧党建的系统平台”,但这种做法往往因为平台并非专门的党建工作平台,导致在信息存储和数据转换等方面无法有效衔接。还有部分高校的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待提升。由于高校党建工作涉及信息量大、工作数据多,一些高校的平台存在系统容易卡顿甚至崩溃、信息查询耗费时间偏长、处置不当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等问题。
三、有效推进高校智慧党建的对策思路
(一)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智慧党建运行机制
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高校智慧党建系统并非一个单纯的数据信息库,还应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做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决不能单刀推进,而必须按照“以终为始”的金字塔原理,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党建工作需求,从顶层对智慧党建系统进行整体谋划。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鉴于智慧党建内容涉及范围广,参与主体多,必须加强不同参与主体间的沟通协调,使各部门默契配合,齐心协力推动工作。二是要健全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结合学校实际出台《智慧党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从制度层面对智慧党建工作进行总体布局。三是要强化前瞻布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充分考虑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将先进的设计理念、信息技术、工作流程融入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全过程”,为后续使用和升级改造预留充足的空间。四是要营造浓厚氛围。可以将智慧党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人员与高校师生的联系交流。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师生对智慧党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鼓励师生员工积极为智慧党建工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意见建议,努力营造出人人了解智慧党建、人人参与智慧党建、人人推动智慧党建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必须完善平台功能,推动各种育人因素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都引用了《古今贤文》中的格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校推行智慧党建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智慧党建必须与高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与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丰富高校智慧党建平台的资料信息。推動智慧党建平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充分挖掘使用大数据信息,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影音资料丰富平台内容,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宣教效果。二是要强化高校智慧党建的协同功能。可以考虑从学校层面对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党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党员干部和辅导员上党课、思政课,举办读书会、有奖征文、主题党日等不同类型的党建活动,加强学校内部各级党组织的沟通协同,进一步发挥智慧党建系统的联动功能,为开创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提供有效载体。三是要提升高校智慧党建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定期更新和优化服务系统,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加强数据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平台数据整理和分类功能,减轻平台数据存储压力,适时扩容、增加服务器等方式,持续提升智慧党建工作平台的安全性、兼容性及承载性,使之更好地服务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打造过硬智慧党建工作队伍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且有志于从事一线党建工作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智慧党建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一是要提升党建工作者参与智慧党建的主动意识。通过教育引导、环境塑造、制度规范等方式,督促高校党建工作者全面理解智慧党建的现实背景及深刻内涵,进而自觉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转变传统党建工作观念,自觉增强开展智慧党建的素养和能力。二是要完善党建工作者教育培训机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制定党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方案,重点依托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围绕党性意识、党性修养、工作理念、工作模式、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内容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党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三是要建立党建工作者奖惩激励机制。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适时改进党建工作者考核激励模式。将党建工作者的工作成效与年度考核、绩效奖励、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等结合起来,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对工作业绩突出、肯于钻研业务、勇于担当作为的党建工作者给予实实在在的奖励,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顺应时代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勇于创新的具体表现。尽管目前高校在推行智慧党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智慧党建工作模式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顺应这种历史潮流,是高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正因如此,每一位党建工作者都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德煌,张舰月,沈毅.“智慧党建”视阈下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4).
[2]吴斌,陈亚励.新时代高校党建:意义、内涵与路径——学习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0(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宁岩鹏,张玉华.高校智慧党建:“面对面”与“键对键”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2019(2).
[6]林宁.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
[7]徐本磊.高校“智慧党建”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1(4).
[8]潘曦.高校智慧党建的创建逻辑、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编:司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