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五态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

2023-12-15王睿琼王子旭赵晶晶韩佳桐张露露杨秋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太阴意念阴阳

王睿琼, 杜 渐, 王子旭, 赵晶晶, 韩佳桐,杨 茜, 郭 琦,张露露,杨秋莉,王 昊△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困境时,现有的资源和行为模式无法满足摆脱困境的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1],常表现出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或伤人行为[2]。通过早期评估与预警可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3],而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及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的理念对此也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强调“视人五态乃治之”[4],重视人格因素在疾病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5]。人格作为个体心理特征,在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基于《黄帝内经》“五态人”理论编制的“五态人格测验”,可通过分析不同“阴”“阳”含量的人格特质,来进行心理危机的筛查预警。本研究拟选取3个常见的心理危机测量指标,即睡眠障碍、抑郁症状、自杀意念[6],通过探讨五态人格与这三者的关系,对“五态人格测验”在心理危机筛查预警中的作用进行评估与验证。

既往研究均证实大五人格及艾森克人格的神经质与自杀风险的正向关联程度较高[7-8],且与五态人格中的太阴人格关系密切[9-10]。但目前针对五态人格与自杀意念间的研究较少,只有杨朔等[11]发现太阴人格能直接影响自杀风险。本研究欲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路径,因此将五态人格作为自变量、自杀意念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频繁夜醒和日间障碍等[12],是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机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13]。研究发现太阴人格者更易遭受睡眠障碍困扰[14-15]。且睡眠障碍会引发抑郁、焦虑的增加[16-17]以及自杀行为[18]。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低价值感、动作迟缓等[19],属中医“郁证”范畴[20],常与自杀意念相伴随[21],是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研究发现阴阳和平、太阴人格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22-23]。由此本研究假设睡眠障碍、抑郁症状在中医五态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且基于睡眠障碍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24-25],进而假设该作用为链式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对象来源

被试均来源于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1月2日在山东省某大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班级施测的在校大学生。

1.2 纳入标准

山东省某高校在校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年龄18~30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近1个月内未参与过与本研究相关的问卷测评。

1.3 排除标准

自感身体不适,不便参与问卷调查者。已完成的问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则会被判定为无效问卷进行剔除:总作答时间低于20 min;总空题项超过5项;作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五态人格测验”掩饰维度量表得分低于5分。

1.4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五态人格测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作为研究工具。

1.4.1 五态人格测验 该测验由薛崇成、杨秋莉在1988年制定,2008年修订,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编制的本土人格测量工具。测验共103题,由5个分量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和1个掩饰量表组成,各维度得分越高代表个体在该维度的人格特征越明显[26]。本研究中采用的五态人格测验常模是于2008年进行修订的五态人格测验全国常模,该常模共计有效样本14 486份。测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6-27],于2019年进入北京市医保名录。本研究中该测验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

1.4.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该问卷采用0~3等级四级计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障碍等7个维度[28],本研究取睡眠障碍维度(5b-5j)作为观察指标,该维度得分越高代表睡眠状况越差,存在的睡眠障碍越多。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9-30]。本研究中睡眠障碍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

1.4.3 贝克抑郁自评问卷 该量表共13个条目,均采用0~3等级四级计分,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31]。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2]。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1.4.4 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 该量表共19个条目,均采用0~2等级三级计分。量表1~5项用来评估自杀意念的强度,分数越高,代表自杀意念的强度越大。该量表每个条目又分为最近一周和最抑郁时期2个时间维度[33]。本研究选取该量表第1~5项对被试最近一周的自杀意念强度进行测评。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4]。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表1 样本组五态人格与全国常模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法来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五态人格测验”的样本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进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使用Mplus软件进行中介模型的构建,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若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95%CI)不包含0,则代表中介效应显著。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有799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56份,有效率为82.10%,其中男性160人,女性496人,平均年龄(19.75±1.42)岁。

2.2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结果

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的调查问卷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本研究采用匿名调查以及部分测谎题等方式进行了相应控制。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法来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0.911%,低于40%的临界值,表明数据受共同方法偏差影响较小。

2.3 描述性统计及差异分析结果

样本组的太阳、少阳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阴阳和平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少阴、太阴维度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相关分析结果

对“五态人格测验”各维度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睡眠障碍维度、“贝克抑郁自评问卷”总分、“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近一周自杀意念强度得分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采用相关系数r值代表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显示太阳维度与抑郁症状呈现显著负相关;少阳维度与抑郁症状、近一周自杀意念强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少阴维度与睡眠障碍、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太阴维度与抑郁症状、睡眠障碍、近一周自杀意念强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阴阳和平维度与睡眠障碍、抑郁症状、近一周自杀意念强度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以及自杀意念之间均呈两两正向显著相关,见表2。

表2 各变量得分的相关分析(r值)

综上,太阴人格和阴阳和平人格维度与睡眠障碍、抑郁症状、近一周自杀意念强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而将该2种人格维度纳入后续中介效应检验。

2.5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2.5.1 以太阴人格作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将五态人格中的太阴人格作为预测变量,将近一周自杀意念作为结果变量,将睡眠障碍、抑郁症状作为中介变量,得到如图1所示的模型结构。

注:**P<0.01图1 太阴人格与自杀意念的链式中介模型

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模型总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95%CI)不含0[总效应0.103,95%CI(0.082~0.125)],总间接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含0[总间接效应0.061,95%CI(0.043~0.079)],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在太阴人格与近一周自杀意念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各间接效应值见图1。由表3可知,太阴人格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直接效应为0.042,效果量为40.78%;太阴人格通过睡眠障碍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即睡眠障碍在太阴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26,效果量为25.24%;太阴人格还可以通过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即抑郁症状在太阴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 0.029,效果量为28.43%;太阴人格通过影响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即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在太阴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06,效果量为5.83%。总间接效应为0.061,效果量为59.22%,总效应为0.103。

表3 太阴人格与自杀意念在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2.5.2 以阴阳和平人格作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将五态人格中的阴阳和平人格作为预测变量,将近一周自杀意念作为结果变量,将睡眠障碍、抑郁症状作为中介变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模型结构。

注:**P<0.01图2 阴阳和平人格与自杀意念的链式中介模型

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模型总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含0[总效应-0.226,95%CI(-0.283~-0.175)],总间接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含0[总间接效应-0.134,95%CI(-0.172~-0.099)],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在太阴人格与近一周自杀意念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各间接效应值见图2。由表4可知,阴阳和平人格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直接效应为-0.092,效果量为40.71%,假设1成立;阴阳和平人格通过睡眠障碍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即睡眠障碍在阴阳和平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60,效果量为26.55%,假设2成立;阴阳和平人格还可以通过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即抑郁症状在阴阳和平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9,效果量为26.11%,假设3成立;阴阳和平人格通过影响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即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在阴阳和平人格与自杀意念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5,效果量为6.64%,假设4成立。总间接效应为-0.134,效果量为59.29%,总效应为-0.226。

表4 阴阳和平人格与自杀意念在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有7.47%的大学生近一周曾出现过自杀意念。直接效应分析表明,“五态人”中的太阴人格得分高、阴阳和平得分低会直接增加大学生的自杀意念。

《灵枢·通天》中记载“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不能移之”“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此太阴之人也”[4],关注自我的特性使太阴人更多关注内部负面情绪,同时不善对外表达,容易放弃寻求外在资源与倾诉求助的机会,使内心的抑郁症状积压和郁结。“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4],阴阳和平是较为理想的人格特征,典型的阴阳和平之人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可从容应对内外矛盾和各方压力[35]。阴阳和平得分较低,个体的处理复杂矛盾能力、自我认同相对较低,可能是其产生抑郁、焦虑,以及自杀意念的心理特征基础。据此前杨秋莉等[23]的研究可知,太阴得分高、阴阳和平得分低是心理疾病、亚健康的典型人格特征。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太阴得分高、阴阳和平得分低也是可预测心理危机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对中医五态人格与自杀意念间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发现太阴人格、阴阳和平人格会通过影响抑郁症状进而影响自杀意念。Vinogard等[36]在横向研究中证实了神经质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Blüml等[37]也发现神经质是自杀的一个危险因素;Brezo等[38]在荟萃分析研究中,发现神经质被认为是自杀风险的最重要预测因子。神经质人格与自杀之间的关系可能源于个体对于绝望、压力、抑郁等负面情绪体验,这使得高度神经质患者在压力条件下表现出一系列负面的情绪[39-42],由此可以认为神经质人格特征增加了个体在面对心理社会压力因素时的脆弱性,因此会导致出现自杀意念等自杀倾向。基于神经质的人格特征与五态人格中太阴人格、阴阳和平人格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可推测太阴人格得分高、阴阳和平得分低的个体更易出现抑郁症状等负性情绪,进而引发自杀意念等心理危机。

同时,睡眠障碍在太阴人格、阴阳和平人格与自杀意念间也起到中介作用。

吕学玉等[43]研究者对五态人格特征与多导睡眠图特征的相关研究发现太阴维度的得分与入睡潜伏期、快动眼睡眠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太阴维度得分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同时也发现阴阳和平与睡眠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觉醒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可认为阴阳和平维度对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且自杀的人际理论认为,睡眠障碍可能会增加个体的挫败感和孤独感,影响患者的日间功能,进而增加自杀风险[44]。本研究的中介效应结果提示,太阴人格得分高、阴阳和平得分低的个体会出现较多的睡眠障碍问题,进而增加了自杀意念。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提示,中医五态人格还可以通过睡眠障碍、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个体的太阴人格得分越高、阴阳和平得分越低,对睡眠的影响越大,进而引发较高的抑郁症状,从而增加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正如Kales等[45]提出失眠症患者具有极其一致的人格倾向,这些人格倾向会使其加重失眠,导致出现各种失眠症状,而这些症状又会降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个体体会到更多的负性情绪,进而增加了自杀意念和风险。自杀的心理痛苦模型也可解释这一点,该模型认为睡眠障碍会带来情绪的过度唤起和紊乱,例如抑郁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加重心理痛苦感,进而促进了自杀的产生[46]。

本研究探讨了中医五态人格与心理危机的关系。在自杀等心理危机的众多影响因素中,人格是重要内因。基于标准化人格量表“五态人格测验”中各维度得分与睡眠障碍、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等的相关性与中介效应,将“五态人格测验”应用于心理危机的筛查、评估中,在抑郁、自杀等心理危机发于萌芽之时,就依据相应人格维度得分倾向进行危机预警及针对性预防,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将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及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理念应用于心理危机早期筛查与评估中的积极尝试。

猜你喜欢

太阴意念阴阳
意念机器人(上)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服药先分阴阳
涓滴意念汇成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