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文学之神话

2023-12-14段熙仲潘君昭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11期
关键词:神话

段熙仲 潘君昭

概论

劳动创造了人的自身,也创造了人类社会,对于文学艺术的产生,劳动是起着直接作用的。最早的文学艺术,就正是为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决定,在他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我国从公元前三四千年起,就进入了原始公社时代,人向大自然展开斗争,争取获得一定的生活资料。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当时私有财产制度已开始破坏了原始公社制度,并正在向奴隶制度的国家过渡;由此产生了阶级社会以及帝位世袭的上层建筑。原始公社时代以及夏代的生产力很低,但人的生活意志却很强,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出现了古代神话。神话中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斗争精神对后代浪漫主义文学起着良好的先驱作用。

商朝(前16世纪到前12世纪)是奴隶制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当时畜牧业非常兴盛,手工业、农业生产都比以前发达。这是开始有文学记载的历史,现存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及文告(《商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其他如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一定也很多,但未能保存下来,只是在后人加工过的《周易》爻辞中还有着商代歌谣的痕迹。

商纣时,奴隶主们腐败荒淫,奴隶生活日趋困苦,这促使商王朝加速崩溃,当西方新兴的周率师伐纣时,纣的奴隶大军阵前倒戈,商朝就这样迅速地覆亡了。

西周初年,由于农业发达,形成了所谓的“成康之治”的表面上较为安定的局面。昭王、穆王以后,王朝已在走下坡路。幽王时政治黑暗,国力衰弱,又宠褒姒而废太子宜臼,宜臼外家申侯和犬戎联兵攻周,幽王被杀,西周亡。平王宜臼靠诸侯援助迁居洛邑(洛阳),建立东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兼并的春秋时代就此开始(前770年—前403年)。

商周时的奴隶起义使周统治者震惊于人民的力量,而不得不设法了解民情,作为施政参考。在这样的目的下所采集来的民歌,就是《诗三百篇》中的精华所在—国风的大部分及小雅的小部分。它们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中的社会风貌以及千万人民的反抗呼声。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开端,其中闪耀着现实主义不灭的光芒。

春秋后半期土地所有制正在起着变化,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力量是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时(前403年—前221年),土地私人所有制已完全代替了宗族土地所有制。这时期内,商业都市增加,商人不仅数量多,而且更以财富进行政治活动,取得政治地位。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阶级的急剧分化,学术方面的变迁,引起思想界的大解放;诸子纷起,各自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争鸣的主要人物是“士”。春秋时,诸侯养士的风气已经开始,到战国,各国的国君和将相都争着养士。士阶层的成分是极其复杂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儒、道、名、法等专门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第二类是纵横家,即所谓策士,苏秦、张仪是其代表,他们长于政治计谋,凭舌辩取得富贵。第三类是方士、术士,他们中有的具有一定的知识,有的则是搞卜筮、占梦、神仙等骗人的玩意。

“百家争鸣”的局面,标志着上层建筑的哲学领域中正呈现着一片活跃景象,这是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新兴阶级的兴起分不开的。诸子百家为了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纷纷从事写作,诸子散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的。它们是哲学著作,但也具有文学价值,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对后代散文的影响都很大。其次,这时还出现了记录各国史事的历史散文。它们是历史著作,但用文学的眼光看来,《国语》《左传》《战国策》都是后代历史散文的优秀范例。

战国后期,在南方楚国出现了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他的创作《楚辞》是在南方民歌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不断的追求,并且继承了古代神话的优秀传统,发射出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先秦文学,包括从上古直到秦灭六国(前221年)以前这一漫长时期内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而神话、诗、散文、楚辞则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到四个重点,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生活现实,更在文学史上开始建立起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给予后代文学以深远而良好的影响。

古代神话

神话的产生,是和原始社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现实有着密切关系的。高尔基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苏联的文学》)

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上古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日月运行、雷霆风雨、洪水泛滥等等都无法解释,但他们又迫切地想知道这一切,并进一步企图用自己的劳动来战胜困难、征服自然。在这段漫长的奋斗过程中,必然出现过许多领导人们向自然进行斗争的劳动英雄,出现过许多克服自然灾害的英勇事迹,就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人们通过幻想的方式,艺术地概括了英雄们的劳动业绩,创造了“神”和“神”的故事,用来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及社会形态。

我国的神话,内容十分丰富,可惜的是迭遭散失和篡改,只剩下一些零星片段,散见在《山海经》《楚辞》《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等书中,其中《山海经》是保存我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古籍,全书共十八卷,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其中王藏《山经》五卷成书最早,约是东周时作品,内容记述古代山川、草木、禽兽,兼及鬼神,由于篇末常有祠神用雄鸡、用玉、用縃等语,又像与巫风有关。《海内外经》八卷可能作成于战国,《大荒经》四卷及《海内经》一卷是汉初作品,内容记叙各种神怪变异和远国异人的状貌分数,中间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

在经过整理后,我国神话中较为重要也较为完整的有下列三大类:

1.女娲补天

相传水神共工被火神祝融所败,怒触不周山,撞断擎天柱,頓时天塌地陷;地上大火炎炎,洪水滚滚,凶禽恶兽到处伤人,这时,伟大的女神—女娲就炼五色石补天,斩大龟四脚作为撑天柱,并阻水除害,这样,人民生活才逐渐安定,但由于不周山坍下所造成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现象却还没能全部纠正过来,致使日月星老是向西北方跑,大小河流总是往东南方奔。

这则神话反映出上古人类向自然进行奋勇斗争的英雄气概,刻画了上古母系社会中劳动女神的伟大形象,也说明了上古人类对日月转向西北,百川流向东南这一自然现象的解释。

2.鲧禹治水

相传在鲧、禹时,洪水滔天,天神鲧为了平息洪水而偷用天帝的“息壤”(能自己生长的神土,可以堙塞洪水),因此触怒天帝,命火神祝融把鲧杀死。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并诞育了新的一代—禹来继承他的事业,禹驱使神龙开凿河川,以疏导洪水,自己还化身为熊来开水引水,用持久而艰苦的劳动来完成了平息洪水这一伟大的事业。

这则神话反映了上古人类面对因洪水泛滥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不是畏惧逃避,而能进行不屈不挠的持久斗争,并且胜利地完成了开山导河、降服洪水的光辉业绩。

3.后羿射日

相传尧时十日并出,庄稼枯死,毒虫猛兽横行,人类面临着死亡的危机,天神后羿使用弓箭射下九日,射死毒虫猛兽,完成八件大功,得到人们衷心的颂扬。

这则神话表现出当时生产工具的进步,加强了人类对自然斗争的威力,也反映了人类对战胜干旱的乐观信念。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我国神话的内容是十分绚丽多彩的。可惜这些内容已不是有系统、有条理的整体,使探索它们的人不免感到棘手。我们认为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是神话转化为历史,以及把神加以人化。当神话变为历史,写入史册以后,流传在口头上的神话就日渐消亡。在这方面,儒家的不谈神怪传说并使之理性化实是关键所在。如神话中有四张脸的黄帝被解释为黄帝派四个人去分治四方;在《山海经·大荒东经》里本是一只脚的怪兽—夔,到《书·尧典》里却变作了一个人,并说它是舜的乐官。

其次是渗入神话中的阶级烙印和迷信毒素。如女娲抟黄土造人本是古老的神话,统治阶级为了要证实人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就悍然加以窜改捏造,说:“女娲造人时,开始是亲手抟黄土做人,据说这些都是富贵人;后来感到太劳累,就用绳索蘸上泥浆挥洒成人,而这些便是贫贱者。”这显然是后来渗入神话中的对劳动人民的诬蔑。还有是阶级社会中迷信的神仙家言渗入神话,如《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其中已混入求长生不死的迷信毒素。凡此种种有害于神话的因素,都必须在整理时予以鉴别和清除。

我国神话是产生在现实基础之上的,但其中又驰骋着希望无穷的幻想,从而表达了上古人类坚强的生活理想和反抗压迫的决心,弥漫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比较突出的例子如“精卫填海”,是写女娃痛愤无情的大海吞噬了她的青春,就立誓要填平大海,并化为一只小鸟不停地衔了木石投向那波涛汹涌的海中。这表现了人类誓不屈服的坚毅意志。又如“刑天舞干戚”是写刑天反抗上帝,致被砍头,但他并不屈服,用两乳作眼,肚脐当嘴,继续不断地挥舞干戚,进行抗争。这反映了人类高昂的斗争意志和反抗精神。这些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范例,对于后世起着极其良好的影響,像大诗人屈原、李白等,不但常取材于神话,而且更接受并发扬了神话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唐山师范学院郭万青整理)

猜你喜欢

神话
爱情神话
东方神话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红楼梦中的神话》
神话谢幕
西西弗斯的神话
亲历,九年别样神话
南猪北移,龙头猪企如何再造神话?
“神话”再现
丝绸之路的神话——洪滨丝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