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3-12-14李鹏祥高玉

科学咨询 2023年2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多元化

李鹏祥,高玉

(宁夏理工学院,宁夏石嘴山 753000)

一、研究背景

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不仅能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提升,而且能扩展和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这一综合性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未来就业或深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1]。严格本科教育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是各高校达成的广泛共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最后关卡,如何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现代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本科教育质量改革的首要任务。

随着创新驱动科技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指导教师设计或拟定题目为主的传统毕业设计(论文)模式逐渐显露出缺乏特色成果、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本文通过研究各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实践,在宁夏理工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适应产业对高素质现代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各高校发布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改革与实践相关文献的研究[2-9],笔者发现各高校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改革与实践中都遇到了许多共同的问题。

(一)题目设计陈旧,创新驱动不足

传统的选题主要集中在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机床机构设计等方面,这些选题较为单一,甚至存在题目陈旧的问题。由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要求日益严格,这些老题目往往导致理论、计算公式等方面的重复和雷同,难以体现创新性。传统的题目是程序化和模板化的,导致设计形式、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过于同质化,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就业联系

高校一般采用导师制,导师通常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校内教室和机房中开展现场指导。虽然面对面指导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机制僵化、缺乏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挖掘他们的特长、潜力。毕业设计(论文)以书面设计为主,选题与工程实践达不到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技能锻炼较少,更多的是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资料搜集和论文撰写。这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脱节,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主观能动性差,设计时间紧促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自主选题的意识,被动接受题目方向,对毕业设计(论文)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面临着就业、考研和实习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相互冲突,导致设计周期缩短。学生既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毕业设计中,又无法与指导老师、同学进行充分交流和学习。由于时间有限,加上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学生遇到困难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四)过程考核无序,质量把关不严

尽管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缺乏工程背景,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部分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教学经验不足,难以保证不同选题的质量。过程管控和监督环节常常流于形式,指导教师采取各自不同的方法,过程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规范,造成过程考核无序、质量把关不严格的局面。

三、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孟俊贞[4]等,在其学校“双选管理”“过程管理”“评分及答辩”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向引导下的全周期培养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方案。他们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毕业设计新模式流程图”。新的培养模式按时间线列出了各时间段的任务,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分解到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不再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集中在大四下学期。

华北理工大学的任伟成等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OBE理念,提出了“三联合”+“三依托”毕业设计(论文)培养模式。“多院校联合、校企联合、教师联合”的“三联合”多维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培养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一生一题,一师多导”的传统模式,规避了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授模式,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依托学科竞赛”的“三依托”多平台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培养模式,改变了“导师命题,学生选题”的传统模式,规避了选题与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李亮[11]等人面对新形势下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围绕学生未来发展和企业工程技术需要,提出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以项目为基础的校企融合双导师制协同指导新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创探究式学习新局面。该模式从毕业设计环节搭建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的桥梁,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构建企业和高校利益共同体,运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了解企业需求并力图解决其问题,项目推进和技术迭代实现学生对现有专业知识的巩固。

除此之外,其他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条件,不断探索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新的管理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多元化工作举措

宁夏理工学院作为西部地方民办普通高校,正处于向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高速期。其要提高和确保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摸索出一套具有地方专业特色、适应产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

宁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依托机械工程专业区级优势特色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互联网+”教育特色教学改革以工程认证理念为出发点,对应高素质现代应用型人才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潜能优势以及多元化发展目标,探索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改革。

(一)多元化实践教学支撑

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实践基地匮乏等诸多问题。宁夏理工学院机械学科以培养服务地方产业经济转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基础教学实验、工程实训中心实习、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实习,以基础教学实验室、自主开发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室和双创开放实验室为支撑,以学科竞赛和课程实践为能力拓展渠道,融入课程思政,构建协同互促式新工科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支撑体系,如图1。该体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多元化操作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从工程课题、科研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中选择、提炼和组织选题,有力支撑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内容。

图1 协同互促式新工科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支撑体系

(二)多元化设计选题改革

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灵魂,关系到是否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高校根据传统选题方面存在范围局限的问题,设计多元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选题”“专业竞赛、科研及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扩大学生选题的范围,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分为应用类、科创研究类。

1.应用类选题

依托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现场设备和生产状况,毕业生在工作现场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毕业设计。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的学生直接在企业内真题真做、学用结合,完成毕业设计。学校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企业中选择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作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教师侧重理论指导和论文写作指导。这样,学生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企业的用人问题。

2.科创研究类选题

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为选题来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科前沿、新知识、新思维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基于此,学校可将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前置,指导时间多元化,续增毕业设计(论文)有效时间,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多元化设计成果形式

学校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要求基础上,将毕业设计(论文)只作为毕业综合训练项目的一部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导向(兴趣为导向、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的设计成果形式。

表1 毕业综合训练项目

五、结束语

宁夏理工学院经过近几年对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实践效果显著。宁夏理工学院与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有限公司、江苏长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订单班。2022年,47名学生在企业完成预就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其中1名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毕业设计课题成果申请实用型专利一项。学院的毕业设计与科创研究类题目结合占比逐年上升,目前达到机械工程专业25%左右,带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到双创竞赛活动中,每年获奖达到百余人次。

本文对近几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改革与探索成果进行研究,分析了传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模式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及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新举措、新模式、新成果,阐述了宁夏理工学院机械学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思路及成果。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实践过程中,该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外企业参与少、受益学生数量少、论文形式多元化的质量保证与监控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选题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