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2023-12-14荀芳
荀芳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一、背景、意义和目的
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需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高职院校要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三全育人”,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是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结构设计能力、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等。该课程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要以责任担当意识为主线,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点,使学生能够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树立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建筑结构的安全涉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构件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行业规范来确定设计数值。我们必须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必须设计和建造出能够让人民安心居住的建筑物。学生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分子,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责任与担当。
(二)引导学生崇尚工匠精神
建筑从无到有,从古代的砖木结构到现在的筒体等结构,都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从业者的心血。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点、每一线,都要求从业者具备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养成严谨踏实的专业学习习惯,崇尚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工艺。
(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建筑结构是由各类结构构件通过正确的连接方式组合起来,能够承受传递荷载及其他作用的体系。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加强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有所收获。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并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现状和思路
目前,“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是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通过对学情的调查发现在当前的生源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占比29.41%,中职参加分类招生考试的学生占比70.59%,男生占比73.17%,女生占比26.83%。从学生特点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热情活泼、踏实勤奋,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自尊心较强,渴望被认可,也存在缺乏学习主动性、责任心较差、团队协作意识较差、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从本课程内容来讲,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偏理论,学生存在对偏理论课程畏难、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从学习手段及方法来讲,教师会在课前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能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表1 学情调查问卷结果你觉得下列哪些教学方式更容易让你对本课程有学习兴趣?(可多选)
教师通过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崇尚工匠精神,增强团体意识及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谨慎、踏实严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思政育人”的目标。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发展中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强有力回答[2]。
三、措施与路径
(一)建立德育、智育相结合的素质目标体系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建筑结构构件基本设计能力、结构构件配筋构造能力以及结构施工图识图的基本能力。在本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中,教师以价值导向为原则,以责任担当为主线,完成知识目标授课,重点关注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工匠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课程思政并不只是在专业知识上进行简单加法,而是两者的融合升级。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认同所从事的职业,使德育和智育互为依托、同向同行[3]。
(二)挖掘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体现,也是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教师要立足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梳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总结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内容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为主,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钢筋混凝土楼盖及楼梯、16G101系列国家标准图集及结构施工图的系统识读。教师在主要课程内容中深入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整理课程的主要思政融入点,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的主要思政融入点
表3 课程完成后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进行显隐结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环节,在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显隐结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坚守学科本位,立足专业建设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的思政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实践性教学,如手抄图纸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责任担当意识、工匠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部分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确立教学目标、使用适当的学习资源、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等手段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实际项目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团体意识及责任担当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内容
在拓展教学空间上,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校企合作进入工地实践,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在拓展教学内容上,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内的校史馆、校内的实训基地、校外的施工现场,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结构构件模型,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责任担当意识、工匠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的理解。
(五)构建知行合一的考核方式
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必须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为检验标准。教师需要创新考核方式,避免以期末考核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更注重课程过程性的考核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在现有评价体系上增加课程思政的权重,并在课程期末考试中也增加相关课程思政内容的考核。在学生总成绩的评定中,教师应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行为表现的考查,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表现与期末检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实现知行合一。在“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增加教学课堂、学生手绘图纸、现场实践、模型制作等多种过程性考核任务,激励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及工匠精神[4-6]。
四、成效与反思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中的思政改革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教师在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关教学单元的任务驱动,学生完成手绘图纸、构件模型制作等任务,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加深对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的理解[7]。
笔者通过课程完成后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学习本专业课程,对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想法。
五、结束语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思政建设,在整理教学资源、梳理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未来,我们仍要在教学中继续完善课程思政改革实施,发掘更接地气的思政元素、更具目标可达性的案例和方法,以便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去表达、去探索。学校只有师生在课堂上产生思想共鸣,相互认可,才能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才能真正达成课程思政育人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