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比较视阈下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内涵与应用

2023-12-14赵凌梅王越昕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3期
关键词:评教一流问卷

赵凌梅,王越昕

(1.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2.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引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根据该《方案》要求,全国各高校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重视程度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2017年开始实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计划,更是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政策的实施也成为我国高校不断探索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内驱动力。

国际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认清自身的不足,并吸收经验,因此,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国际比较视阈不可或缺。日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中,以有效的过程管理为保障,促进了本国大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2-3]。同时,2014年,日本启动了“全球顶级大学计划”(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共确定资助13所“顶级型”大学(A类)和24所“国际化牵引型”大学(B类)。其中,A类大学以跻身世界百强名校为目标,开展世界高水平的教育与研究活动;B类大学则定位为“特色型”大学[4]。这样的政策与我国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有相似之处。日本高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对学生评教进行了多种改革和创新,这对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下的学生评教研究也有参考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日本“全球顶级大学计划”建设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思考我国高校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过程中,学生评教的实施及应用等问题。

一、中国“双一流”大学学生评教现状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评教情况,我们在“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36所以及B类6所高校的官方网站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了42所“双一流”大学学生评教的实施情况,包括每所高校问卷的实施对象、回收率及调查概要等情况。

首先,关于学生评教的整体状况和公开情况,我国“双一流”高校多数是定期进行学生评教工作,并不同程度地公开。在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8所高校官方网站中可以查询到该校对学生评教工作的介绍,14所大学不详(2022年8月调查)。在28所有学生评教情况介绍的高校中,26所高校是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学生评教工作,2所大学不详。问卷面向群体多为全体学生或全体本科学生。

关于问卷的设计,少有大学对问卷中的问题设计等有详细说明,但关于其内容整体构成,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基本统一的问卷形式,同时根据学科设置部分不同题目,例如,北京大学在保持教学的共性特征和结果可比的条件下,适当根据课程类别性质和班级规模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评估问卷;也有部分高校根据课程类型进行分类,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评教根据课程类型分为两种:理论类、实验实践(设计)类;华东师范大学的评教方式为管理员可以对不同课程设置不同问卷,而不同课程的筛选条件有课程类别、开课院系、起始周、上课人数等。评教模块新增星级制评教,除了普通的评教之外添加了一个选项——你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评价,按星级打分。

在问卷项目的设计方面,各高校围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效果等设计了不同的问卷。例如,吉林大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素质与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学生还可对教师和课程提出意见或建议;山东大学按照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语言板书、教书育人和总体评价七个一级指标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网上评教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将全校课程分为三类:理工类、文管类(含通识、人类文明经典选读)、实验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等。

在学生评教的时机方面,大部分高校为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评价,也有部分高校采用了过程性评价。评教的时间多为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教务系统等对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价。

关于问卷的反馈和使用,多数学校用于对教师的评价,部分高校会反馈给教师进行课程完善。例如清华大学,授课教师可以查看到隐去选课学生个人信息的意见和建议内容和课堂教学评估(学生可以在教学评估周中进入该模块,填写相应的问卷,对授课教师的课程教学进行评估和点评。授课教师可以查看到评估结果和隐去选课学生个人信息的学生点评内容)。

关于问卷回收率,整体上讲公开度较低。通过调查,发现中南大学和山东大学对问卷回收率有所提及,多数高校通过与学生查询成绩或选课系统相关联,保证问卷的回收率。例如,北京大学规定:未做评估者将无法正常使用教务部学生网上服务中心的其他功能;中国人民大学规定: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没有进行评估,则评估系统将在一段时间内自动限制学生查看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查看成绩的限制会在下学期开学后由评估系统自动解除,同时教师在微人大将课程成绩录入完成之后,才能查看大家的评分与意见建议等。

关于问卷实施方式,多数高校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限制查分或选课等方式强制实施,而针对不同科目类型进行问卷分类设置的高校还较少。

二、日本“全球顶级大学计划”大学学生评教现状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参考材料等》中有关于大学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的理事会的报告。在报告的第三条就为课程评价。其中写道:“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报告)(2000年11月22日,大学理事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必要从学生的角度改善课堂。”

日本“全球顶级大学计划”中13所A类大学是指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研究,并有能力实现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顶尖大学,包括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广岛大学、九州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5]。在这13所顶尖大学计划的高校中,除筑波大学之外,其他12所大学都可以查询到其学生评教情况。

日本高校的学生评教问卷多为自由回答,因此回收率与中国高校相比较低。例如,根据京都大学发布的《2019年度课程评价报告书》,本科生上半学期回答率只有17.3%,下半学期为18.9%,研究生上半学期回答率为18.03%,下半学期为18%。问卷的调查方式有纸质问卷和在线调查两种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以在线调查的方式取代纸质的方式,但是由于调查是非强制性的,所以部分学校的问卷回收率在变为线上收集后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全球顶级大学计划”大学的学生评教实施率不高,其中有2所大学在报告中写道:因特殊情况改为线上填写问卷,因而使得回收率降低。问卷形式采取在线填写的有6所,纸质填写的有3所,有4所大学不详;有11所大学采取自由答卷,其中有3所学校明确表示无论是否回答问卷都不会影响评分或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也有部分大学指出,为了提高问卷回答率,会对未回答的学生发送督促邮件,但是不会公开未回答学生的名单。

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行为、教学效果等内容。例如,北海道大学《2020年度全校教育科目学生评课报告书》中指出,每位教师需要从他们2020年教授的课程中选择一门或多门合适的课程,将结果提交给学校。各学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1)授课内容;(2)教学方法、教师的行为;(3)学生出席率和听课积极性;(4)教学效果(该问卷为自由回答)。东北大学各学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1)出席率;(2)听课态度;(3)预复习情况:(4)授课内容;(5)教师讲解;(6)上课进度;(7)板书等授课资料;(8)成绩评价方法的说明;(9)教学大纲的实行;(10)是否符合全校教育科目的标准;(11)知识技能;(12)综合评价(该问卷为自由回答)等。

随着在线课程的不断发展和新冠病毒疫情等原因,在线课程迅速普及。对于在线课程,部分日本高校也进行了学生评教。

三、中日高校学生评教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通过对以上中日高校的学生评教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日两国高校在学生评教的公开方法及程度、问卷设计与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从学生评教整体的公开情况来看,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学生评教特点各不相同,从整体来讲,学生评教制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网站没有相关信息,而有相关介绍的高校普遍公开的内容较少。而日本高校的学生评教结果公开度较高,且结果多为对外公开,而不是仅限于校内公开,有的高校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介绍,有的高校在学校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对学生评教的情况进行专门的介绍和研究。此外,日本高校的学生评教不一定以学校为单位进行介绍,还有部分以学部或研究科(相当于学院和研究生院)为单位进行公开和介绍。有部分学校还会每年将评教结果出版成册。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日本13所“顶级型”大学(A类)比24所“国际化牵引型”大学(B类)的公开度更高,排名越高的学校越会将数据公开来接受外界的监督。

其次,在学生评教制度的应用方面,我国42所“双一流”大学中多数公开情况不详,只有部分学校会将学生信息匿名处理后把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例如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还有部分学校会针对评教结果中较为突出和较差的课程进行个别反馈,例如东南大学评估科会给优秀(前10%)和差(后10%)教师发送信函。且较多大学仅向学院及相关负责人公开,并不能将学生的反馈较为直接地传达给教师。日本高校的学生评教,最注重的不是分数和排名,而是通过调查和统计等,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并用于改善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借鉴日本高校的做法,我国高校可以提高问卷调查结果的公开度,一方面可以将每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告知授课教师,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将高校的整体评教结果通过数据整理扩大公开度,增加高校向社会的信息反馈,促进高校整体的教学发展。

从问卷设置的导向性可以看出学生评教的目的所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参考材料等》中有关于大学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的理事会的报告。在报告的第三条就为课程评价,其中明确规定“每所大学都应实施适当的学生评教,并通过公布评课结果为教师改进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例如,北海道大学将评教结果用于完善教学,并通过将优秀课程公开来不断完善课程质量。日本13所A类大学中有10所明确指出学生评教的目的在于完善教学和教育环境、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等。也就是说,评教的目的在于以评促教,多用于课程本身质量的提高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多数日本大学明确了评教的目的是改善课堂内容和教育环境并获得学生对改善和维护课程的有益意见。

对学生而言,我国高校的课程评教多为强制性调查,而日本高校评教调查多为自由答卷,明确不会因为评教影响学生的成绩或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教师而言,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结果和对教师的评价会对其薪资和奖惩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日本高校评教分数的高低不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和薪资等,而会对学生评教结果中评价高的课程进行课堂参观,课程包括学生评教中评出的优秀教师教授的科目、评价较高的科目、学科负责人推荐的外语和基础科学科目以及学科负责人想要展示的课程等。

笔者通过在各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搜寻相关资料后整理了我国42所“双一流”大学学生评教的目的情况,其中只有24所大学用于为授课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18所不详。其中有3所学校表示评教结果为学校判断教师教学绩效提供了依据。评教目的也决定了数据后续的使用途径,学生评教作为高校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何而来、为什么而评、怎么评、怎么用,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猜你喜欢

评教一流问卷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问卷网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