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时代文化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研究
2023-12-12王金美阳
王金美阳
【摘要】新闻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沟通途径,还为人们创设了文化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新闻传播、文化新闻报道,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地广电传媒、报纸报刊的日常工作与管理建设内容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全国近两千座县市,均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各地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文化新闻传播的职责。尽管当下文化新闻传播受到了融媒体新闻环境的严重冲击,使得人们无论是主动接触还是被动接收几乎都是以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甚至游戏新闻为主,而各地的文化新闻传播则普遍受阻严重。但是在近几年也有不少地方文化新闻传播过程中取得了极大创新,借助融媒体环境成功转被动为主动。鉴于此,简要总结与汲取一些经验模式。
【关键词】融媒体;文化传播;新闻;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1-0078-04
一、问题的提出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一种新型媒体,它是近十年间我国互联网产业与新媒体等传媒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新生产物。凭借着独有的优势,越来越被很多企事业单位、电视台、传媒公司所应用。融媒体最大的特征也是自身最大的技术优势,即实现了资源通融,在人力、内容、宣传方面对各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优化。
总而言之,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借助媒介载体来实现自身的运作,但它并不属于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将传统的电视、广播与互联网融合[1],优劣互补,相互利用与促进。与此同时,对于文化新闻的传播而言,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传统媒介环境下,文化新闻主要依附广播、电视节目、报刊等,虽然近几年在互联网、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也在加快创新与变革,包括文化新闻内容、文化新闻形式等各方面的变革。但是,与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这些社会热度较高的新闻相比,文化新闻热度依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无法像娱乐新闻、体育新闻那般颇具话题性。然而,文化新闻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接受文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2],对于不断提高我国城乡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意义重大。因此,各媒体与单位今后借助融媒体审时度势并加快文化新闻传播内容、主题表达、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已经迫在眉睫。
二、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发展概况
(一)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文化新闻传播特征
1.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文化新闻属于新闻报道的一种内容类型、一种形式,与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一样,基本都是以图、文、视频等各种形式来将一些近期发生的事情真实地传播出来,或者是将一些当地的特色文化、节日文化等宣传表达出来。譬如,某地举行祭祖典礼,其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不少报纸、电视台新闻等也会选择性地进行一些文化新闻报道。但是,在新时期、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平台,均发生了较大改变。
结合近几年的一般特点表现来看,融媒体时代的文化新闻传播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与传统媒介环境相比,当前融媒体背景环境下,文化新闻的来源變得更加广泛一些,受众能够获取到文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了起来。除了电视、广播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数字媒体等各种途径来传播文化新闻信息[3]。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全民化普及,再加上融媒体时代各类短视频平台、社交聊天工具、公众论坛等广泛应用,文化新闻的传播具备了更强的时效性、即时性。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将这些文化新闻资讯传递给人们受众。与此同时,由于在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文化新闻信息的渠道及可选择性明显增强,所以对于文化新闻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因此,绝大部分的新闻受众更青睐于一些新文化资讯,比如新的文化故事报道、新的与文化有关的社会时事、新的社会热点、新的文化观点或者讨论等,总之,即一切追求新颖。
2.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的大众化
融媒体时代下的文化新闻传播,无论是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效率、传播主体,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全面普及的情形下,自媒体泛滥,行业门槛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文化新闻的严谨性、客观性。尽管相较于网络媒体而言,电视媒体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文化新闻报道依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颇受人们受众的关注和信赖,审核也较为严格,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也有一定保障,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也同样受到新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冲击。
具体分析不难发现,融媒体时代虽然传统广电传媒也加快了数字化业务转型,依然具备较强的文化新闻权威性,但融媒体环境下起到主导位置的则是各类新媒体,因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个互联网络,面向的受众是全国的互联网用户。因此,各类新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再加上新媒体行业目前还缺少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所以在文化新闻的传播、报道等层面,刻意偏向娱乐化、趣味化,以向受众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精神文化享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下的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严格意义上讲,这便是融媒体时代文化新闻媒体、文化新闻传播的大众化特征[4]。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带有明显的大众化特征,受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文化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通过意见反馈、咨询互动、在线表达来互相传递各自的想法和态度。简言之,文化新闻媒体与受众是处在一个平等的对话空间内。如此一来,新闻媒体可以更精准地筛选和了解广大受众的普遍看法、了解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
(二)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文化新闻传播目标
1.文化新闻传播以满足受众精神需求为主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因如此,才使得近十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包括前文中提到的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在内,虽然它们并不属于狭义上的文化新闻,但却可以算作是广义的文化新闻、文旅新闻、文娱新闻。总之,文化的产生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文化新闻的生产制作。因为通过文化建设、文化新闻的针对性传播,可以极大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5],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最终促进人们精神层次的逐步提升。
2.文化新闻传播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主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新闻接收者而言,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极大提高了广大受众接收新闻、了解新闻的便捷度和实时性。人们借助各种媒介平台来反映自己的现实需求、情感需求、精神需求。无论是表达好的情绪,还是发泄不满的情绪,均可以借助媒介来选择自己偏好的文化新闻。所以,文化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任务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多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视角,让烦恼的人们得到精神世界的完善。特别是与娱乐花边新闻、社会闹剧新闻等相比,文化新闻的传播与报道往往更具精神净化的功能效果。各地媒体在文化新闻报道中,揭示事件的成因,反映其中的文化内涵,无形之中也传递了人文关怀,抚慰了人们的心灵,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有助于本地广大民众形成良好素质。譬如,某地高校或某地中学学生毕业典礼,学生们集体穿汉服、唐装。当地的电视媒体通过电视台新闻、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多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将这些蕴含中华文化的画面展示给人们,极大地促使着人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融媒体环境下文化新闻传播
(一)文化新闻传播现存困境分析
1.报道形式过于单一,创新性不足
文化新闻报道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跟不上时代新理念,导致无法将融媒体的固有优势充分施展出来。尽管很多电视和广播传媒不断进行新的尝试,通过建设数字化电视媒体或者是与其他三方视频网站进行合作,但整体效果并不太如意。简言之,即“换汤不换药”,对数字化媒体时代下的文化新闻传播的理解不够透彻,过于浅显。
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一些主流媒体关于文化新闻报道的情形来看,形式上过于单调,内容上创新不足,很难吸引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比如,每年新闻媒体报道的文化新闻部分,即节庆新闻的传播。比如各类大大小小的假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十一国庆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还有部分县市地区当地的一些特色节日等。针对以上系列节庆,绝大部分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习惯性单一化、扁平化。甚至包括大部分省电视台在内,也基本都是简单发海报、发短视频、公众号或官网发图文,再或者就是对特别重大的节日简单举办一场晚会,仅此而已,没有充分利用融媒体来打好这套“组合拳”。
2.文化新闻传播内容缺失文化内涵,同质化和功利性严重
继续以节庆新闻报道为例,融媒体环境下,各类先进的、新型的媒介平台相互融合,使得文化新闻在传播手段上远比以往更加多元多样。但是,部分地方主流媒体在文化新闻报道、文化信息与内容传播过程中,反而“本末倒置”,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创新,所以也导致人们过于注重文化传播的形式。最终,无论是文化新闻制造者、传播者还是文化新闻的接收者,都普遍忽略了节日文化的关键所在,即节日文化的关键在于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此局面下,新闻媒体在文化节庆等现象进行跟踪报道的时候,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所以也就难以从多角度综合切入。最终,人们看到的文化新闻、文化节目,千篇一律且毫无亮点。此情形下,很容易造成广大受众的审美疲劳。
不仅如此,文化新闻传播过程中掺杂着一系列的商业运作、大量的广告。即便是很多主流媒体也不例外。在文化新闻报道、文化现象宣传时,总是重点突出招商引资,给观众的感觉仿佛是因为招商引资才进行文化节庆的宣传。所以说,大部分地方新闻媒体如果“只得融媒体的皮囊,不识融媒体的灵魂”,最终只能是一副空架子。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新闻传播报道中,无论是新闻节目专栏报道,还是短视频剪辑报道,或者是实况直播在线报道,都应当牢牢把握一个核心点,即必须要始终以“报道和传播文化”为中心目标,然后围绕着文化传播的中心目标,与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底蕴、地域特色文化等充分结合起来,有助于面向大众传播精神文化内涵[6]。然而,现实却大打折扣。随处可见的只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尽管也能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这种纯商业性的运作,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化新闻传播的初衷、文化新闻报道内容的纯粹性。这种局面下,只能获取短期利益,无法推动地方文化的长远发展与文明传承。
(二)文化新闻传播手段创新途径
1.丰富文化新闻传播形式,综合运用短视频、图片、文字、直播、H5多形式
所谓H5,是指交互H5。H5互动从2014年开始出现,并于2015-2016年间在全网全面流行起来。各地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文化新闻传播和报道的过程中,权威与人性化相结合、客观与趣味性相结合、传统与新技术相结合,综合运用短视频、图片、文字、直播、H5移动交互等多种形式融汇的新形式,切实发挥出互联网大数据与数字文化的高效传播、精准推送等优势。关于这一点,在过往几年间,以河南卫视为首的部分主流媒体在文化新闻传播、节庆新闻传播层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经验,也形成了独成一系的模式。同理,新华社、人民网等一些主流媒体,在日常的文化新闻传播报道环节亦是如此。坚持以新闻读者用户、广大观众为服务主体,打造可视化的文化新闻。包括节庆、日常生活知识、百科等,文化知识的新闻讲解,一方面可以与受众进行交互,直接了解和听取受众的建议反馈和留言,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文化新闻推送与报道方向的精准定位。如此一来,极大提升了受众互动。
2.拓宽文化新闻传播渠道,制作真善美文化新闻内容,凸显文化内涵
针对文化新闻传播过程中文化内涵缺失、文化内容同质化严重、功利化商业化过重等局部不足,未来的解決之道,可坚持以下两点:第一,拓宽文化新闻传播的渠道,提高文化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和可选择性。因为文化新闻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新闻报道,文化新闻传播本身就属于公益性质、公共服务性质。所以,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前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传播优势,再加上文化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然后通过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多种媒体平台渠道想方设法扩大文化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第二,牢牢把握住文化新闻传播的方向,即文化新闻要客观、真实,要能够传达出对人们的祝愿,要能够体现出对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属性。所以,建议各地主流媒体,无论是官方广电媒体还是民间的私企、视频网站平台,要想真正做好文化新闻的传播,打造真正的文化品牌,就必须全面秉持文化传承理念,建立适合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传播平台,包括百科常识、文旅生活、节庆文化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石,文化新闻传播有助于塑造人的情感,有助于帮助大众积累生活经验、文化常识,有助于丰富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因为文化新闻与包括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等在内的其他新闻一样,都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新闻资讯。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在融媒体时代,通过丰富文化新闻传播的渠道、方式、内容,来造福更多的文化新闻信息接收者。总而言之,今后要更好地引导人们传播优秀文化,并且新闻媒体自身要履行好文化传播职责,仍任重道远。因此,以本文中介绍探讨的一些经验模式和创新举措抛砖引玉,希望今后在融媒体环境下,全国各地媒体全面做好文化传播及手段创新,尤其是像节庆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传统四艺文化、自然科学文化,要切实做好主题宣传,弘扬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宋阳.跨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与实践演进[J].新闻文化建设,2020(02):44-46.
[2]刘新霞.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06):174-176.
[3]张丽.聚焦“爆发”——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传播探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2(23):119-121.
[4]王丽宏.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与发展[J].新闻文化建设,2022(19):178-180.
[5]马阿敏.论融媒体环境下的“说新闻”[J].新闻文化建设,2022(01):3.
[6]邓银行,梁素兰,黄静玲.新媒体语境下文化新闻的报道框架研究——以广西武鸣区城厢镇自媒体为例[J].人文之友,2020(2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