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圣叹杜诗批评研究

2023-12-12董娇

新楚文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金圣叹文本细读

董娇

【摘要】金圣叹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他的诗歌批评虽相较于其戏曲、小说批评受到的关注较少,但也独具特色。本文对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由钟因来先生整理的《杜诗解》中诗歌分解法、文本细读以及评点语言重点展开研究,以展现金圣叹杜诗批评中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金圣叹;杜诗批评;分解法;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1-0019-04

金圣叹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他的诗歌批评相较于其戏曲、小说批评,历来受到的关注较少,但不乏特色。金圣叹在舞象之年便痴心于杜诗,他将杜甫列为庄子、屈原、司马迁之下的第四才子,并作有《沉吟楼借杜诗》。据钟因来先生考证,金圣叹批阅杜诗长达二十载。金圣叹计划写成的《杜诗解》因哭庙一案,终成遗稿。金圣叹遇害后,有赵时揖编的《贯华堂评选杜诗》、金昌编的《唱经堂杜诗解》、王大错作序的《才子杜诗解》等多个版本的《杜诗解》流传于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由钟因来先生整理的《杜诗解》,以金昌编的《唱经堂杜诗解》为底本,以“风雨楼”本和“震华”本为校本,内容详尽清晰。本文拟围绕此书,对金圣叹的杜诗批评展开研究。

一、金圣叹诗歌分解法研究

(一)分解法的提出

首先,金圣叹在《秋兴八首》(别批)的总评中详细论述了提出分解法的现实原因:

唐制八句,原只二句起,二句承,二句转,二句合,为一定之律。徒以前后二联可以不拘,而中四句必以属对工致为选。因而后人互相沿习,徒竞纤巧,无关义旨。至近代作诗,竟以中四句为身,而头上倒装两句为起,尾上再添两句为结……抑岂知三四之专承一二,而一二用意高拔,比三四较严;五六转出七八,而七八含蓄渊深,比五六更切……圣叹所以不辞饶舌,特为分解。[1]

金圣叹认为,近代人作律诗“以中间四句为主体,倒装两句在首,添补两句在尾”的现象是人们以前后两联“可以不拘”,但中间四句必须“属对工致”为标准选律诗的畸形发展结果,忽视了律诗“起、承、转、合”的定律,破坏了律诗内部的有机统一。对此,金圣叹提出分解法,即把律诗分为前后两解,以打破所谓的“中四句诗”,强调“三四专承一二,五六转出七八”的逻辑关系。

其次,在《鱼庭闻贯·与徐子能增》一文中,金圣叹提出了分解法的理论依据,他说:“……‘解之为字,出《庄子·养生主》篇所谓‘解牛者也。彼唐律诗者有间也,而弟之分之者无厚也。以弟之无厚,入唐律诗之有间,犹牛之謋然其已解也。”[2]金圣叹认为,唐律有“间”,故而可“分”。他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间”不仅仅指律诗外在形式上的分隔,还包括其内部的意义结构,如“(牛之)节者有间”。金圣叹指出,若是从“间”入手对律诗进行分解,最终将会达到“謋然已解”的状态。

金圣叹在《赠李白》的题解中说道:“唐人诗,多以四句为一解,故虽律诗,亦必作二解。若长篇,则或至作数十解。”[1]在此,金圣叹提出了诗歌不论长短,多以四句为一解的基本分解原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已经将分解法的使用从律诗扩展到了其他诗体。

(二)分解法在《杜诗解》中的使用情况

对于大部分内部结构是“起、承、转、合”的律诗来说,三、四句到五、六句之“转”可视作其“间”。金圣叹在将这类律诗分成前后两解的同时,多按照“三四专承一二,五六转出七八”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例如五言律诗《画鹰》《登兖州城楼》、七言律诗《秋兴八首》等。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律诗,金圣叹也能够根据诗意,将之合理分解。例如,他将五言律诗《不离西阁二首》其二的首尾句划为一解,将中间写景的四句划为一解;再比如他对一气成文的《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未进行分解。

对于其他诗体,金圣叹也多根据其内部的意义结构,灵活分解。下面我们以五言古诗《望岳》、五言排律《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新题乐府《哀王孙》为例:

金圣叹在《望岳》的题解中明确指出“此诗每二句作一解读”。在分解此诗时,他紧扣诗题中的“望”“岳”二字,指出第一句“隐隐隆隆”写出“岳”“望”,第二句写“岳”奇绝,写“望”奇绝,第二解写“岳”,第三解写“望”,第四解翻“望”为“凌”,翻“岳”为“众山”。可见,金圣叹分解之合理。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共二十四句,金圣叹将其分解为4/4/12/4,原则上是四句一解。第三解之所以有十二句之长,是因为金圣叹认为第三解的后八句是前四句舍弟“来书所述”的“不尽之语”,诗人“未尝转笔”,所以划为一解。

《哀王孙》全诗共二十八句,其中前十六句每四句为一解,诗人在一曲一拗一收中,道出王孙身份。后十二句分解如下: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半解)

昨夜春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不敢长语,单向王孙私说二事,每一事作一解)

窃闻太子已传位,盛德北服南单于。花门赘面请雪耻,

(此一解)

慎勿出口他人狙。

(橫插此一句)

哀哉王孙慎勿疏,

(再横插一句。接连横插两句,总为不敢长语解。尚少二句,亦并补之)

五陵佳气无时无。

(接“花门赘面请雪耻”)[1]

十七、十八两句属于第五解,引出诗人单向王孙私说的二事。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句说明贼无大志,属一快闻,为第六解。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四句是说肃宗即位,回约助顺,唐德未衰,属另一快闻,为第七解。金圣叹从“慎勿”一词的反复使用,看出横插在第七解中的二十六、二十七两句是诗人对王孙所作的叮咛语,因这两句照应了“不敢长语临交衢”,金圣叹将其一并划入第五解。

但是,《杜诗解》中也存在着机械分割的情况,例如《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眠何必同被?行何必携手?此殆言己无日无夜不教侯作诗。读他日“重与细论”之句,盖先生教之……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1]

金圣叹按照“四句一解”的原则,将这首十六句的五言古诗划分为2/2/4/4/4,而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这首诗的划分是6/6/4[3],金仇二人划分的差异主要在五、六、七、八句。我们先来看金圣叹是如何解读第三解(五、六、七、八句)的,首先他提出疑问:诗人为何与李白“眠必共被,行必携手”?接着,他联系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诗句“重与细论文”,作出解答,即诗人“无日无夜不教侯作诗”。但实际上,诗人与李白“眠必共被,行必携手”的原因恰是金圣叹所划分的第二解“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即因李杜二人亲如弟兄,所以共被同行。金圣叹机械地按照“四句一解”的原则划分此诗,割裂了三、四句与五、六句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导致了误读。仇兆鳌将三、四、五、六句划分在一起,是更为合理的。

(三)分解法的实际作用

朱光立在《<杜诗详注>与金圣叹关系考论》一文中指出,金圣叹灵活地将诗歌分解,对把握诗歌的组织结构、章法脉络,对创作诗歌的具体实践、详细操作都有很高的指导价值[4]。金圣叹采用分解法批解杜诗,首先在结构上为文本细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文提到,金圣叹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根据诗意,灵活地将杜诗分解成相对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的意义单元。这一方面可以厘清诗歌的章法脉络,一方面又有助于各解之内的细读。

例如金圣叹将《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分为四解,第一解虚写苦雨,意在言黄河必泛;第二解虚写簿领所忧;第三解实写舍弟书至,证实前两解;第四解实写寄诗慰弟。通过分解,诗歌的章法脉络也明了了起来。

我们再来看金圣叹对第一解的细读。他先是关注到解内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一、二句的“百谷波涛”证实了三、四句“闻道”的真实性;其次,他联系第三解,指出第一解的“闻道”应简,故“高”字简,第三解的“书述”应繁,故“难假”十句繁的内在逻辑。在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单元内,金圣叹关注到解内的逻辑关系,读出了杜诗的缜密、合理。

其次,金圣叹采用分解法批解杜诗还对诗歌创作有理性指导价值。例如在《望岳》中,金圣叹紧扣诗题分解全诗,流露出他对扣题作诗的认可;再如在《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中,金圣叹通过分解发现,诗中叙述事件的顺序与题目中事件的排列順序并不相同,诗中四解,先虚后实,以实证虚,有层折起伏,即有“笔势”,使人可诵。金圣叹总结出“笔势”这一艺术手法,对叙事性诗歌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金圣叹杜诗文本细读研究

(一)对细节的关注

金圣叹在阅读文本时,经常能关注到一些细微而又关键的点,这对于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以及解读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金圣叹在阅读《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时,发现诗题中既无“枉”字,又无“陪”字,这与诗人其他酬酢宴饮类的诗歌不尽相同。从这一细节入手,金圣叹得出“先生不与宴集”的结论,再联系诗作内容,金圣叹得知是日宴集败于“掾曹”“能吏”二人,进而推断出诗人在诗题中不书“枉”字、“陪”字是在表明自己不与“狐鼠”之辈为伍。

(二)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金圣叹在阅读杜诗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一些词句的妙处,并读出其背后的意蕴。究其原因,首先是金圣叹在读诗时,能够做到心游于诗,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在《游龙门奉先寺》中,金圣叹说他在读到“阴壑生林籁,月林散清影”这两句时,“但觉心头眼际有境如此”,并仅用“响”“寂”“明”“黑”“风”“月”“怕”“喜”八字,就精切地传达出他在想象画面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基于这样的审美体验,金圣叹便体悟出诗人用“境”字指称夜宿招提时所见之景的艺术匠心,体悟出三、四两句之“杳冥澹泊”;再如金圣叹之所以能读出《狂夫》中的“风含翠筱”因雨而“娟娟”,“雨浥红蕖”因风而“冉冉”,是因为他在心中早已对“风雨筱蕖图”做了一番欣赏。其次是金圣叹在读诗时,能够把握诗人的情感与心境,能够做到与诗人感同身受。金圣叹在《北征》的题解中指出,诗人作此诗记录了自己奉诏自行在往鄜州迎看家室的一段经历。基于对诗人处境的理解,金圣叹从《北征》第一解中的“苍茫”二字读出战乱时期的诗人在即将返家时对家人是存是亡的满心狐疑,继而领会到诗人仅用“苍茫”二字就将一时的心境展露无遗的绝妙。

(三)对章法脉络的细致梳理

金圣叹对章法脉络的梳理主要建立在诗歌分解的基础上,通过第一章对《哀王孙》的分析,我们足以看出金圣叹分解之细致,也即梳理章法脉络之细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细致地划分、梳理诗歌同样需要批评主体心游于诗,并将眼光直射千古,与诗人的精神融为一体。下面,我们以《北征》为例: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七解。忽然又回顾行在,笔势突兀。此解只二句者,咽不成声,不能复长也。)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十五解……方说不足恨,却已咽住,不能成一解,盖恨极矣。)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二十二解。二十三解。“问事挽须”四句是一解,“生还”二句合“新归”二句是一解……一解在先生心头,一解在先生膝上,乃是一时齐有之事,不得不作夹叙法,割开前解,横插后解也。)[1]

金圣叹将《北征》全诗划分为三十五解,除了第七解和第十五解各为两句外,其余各解均为四句,其中第二十三解横插在第二十二解中。金圣叹之所以认为第七解“不能复长也”,是因为他在诗人“忽又回顾行在”的情境中,感受到诗人对行在的难割难舍。同样,金圣叹想到诗人在作第十五解时,回忆起自己陷落贼中的经历,盖心中“恨极矣”,所以“不能成一解(四句)”。也正是因为金圣叹透过诗歌,看出返家后的诗人心头算计着生理,膝下又是儿女聒噪的画面,揣摩出诗人将“一时齐有之事”作夹叙处理的意图,他才能够把第二十三解从第二十二解中剖析出来。金圣叹分解、梳理之细致,与他“体验式的细读”感密切相关。

三、金圣叹杜诗评点语言研究

申阅曾用“精彩纷呈”一词来形容金圣叹的评点语言,他认为金圣叹不论评点诗、文还是小说、戏曲,总有一些精彩的语言和独特的见解融汇一处,让人拍案叫绝[5]。

(一)批评主体真情实感的流露

首先,金圣叹在评点杜诗的过程中,能够极力地“通作者之意”,并将他所体会到的情感展现出来。例如金圣叹在串讲《不归》时,将诗人因河间征伐而不能为其弟收骨的悲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再如金圣叹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中,体会到了杜甫对李唐王室尊老子为帝,为老子建庙的讽刺,所以金圣叹评点文字也流露出对李唐王室的讽刺。其次,金圣叹是一个主体情感非常强烈的人,杜诗中的一句话、一幅画面甚至一个词就能触发他的情感,使他在评点中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金圣叹在读到《吾宗》中的“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后,便联想到当时的政治状况,并作出“今日经书满腹者,君臣之际,往往难言”的议论;再比如金圣叹在看到《题张氏隐居二首》中“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的画面后,发出“人生世上,受尽艰苦之累,晚岁始肯休歇”的人生慨叹;再如金圣叹在看到“早起”二字后,便在《早起》一诗的题解中,作出长篇大论。他想到世上除痴肥公子,其他无一人不欲早起,包括他自己也是“立登要路津”,但结果却是“世亦弃我,我亦弃世”,宣泄了他“昏昏醉梦”二十年来的颓然放废之感。

(二)在形式上具有整饬美

如果將金圣叹评点杜诗的部分文字提炼出来单独来看,这些文字不失为一篇篇形式整饬的美文,这体现出金圣叹极高的才情。例如在《赠李白》中,金圣叹写道:“屋足盖头,田足糊口;韭毛竹笋,足可留客;粗纸中笔,足用抄书;则山林老死,人亦不来,我亦不出,诚大乐事也!”在这里,金圣叹运用四字句,描绘出脱身归隐山林的简单与质朴;再如金圣叹在《酬孟云卿》中评点道:“遇知己,故乐极。图后会,故伤白。惜此夕,故更深。得尽欢,故爱烛也。”金圣叹三字一句,用精练的语言点明诗人“极乐”“伤白”“更深”“爱烛”的原因,将诗歌背后的意蕴挖掘出来。

本文重点研究了金圣叹的诗歌分解法、文本细读和评点语言,各章内容有交汇融合的地方,这是因为金圣叹评点杜诗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周兴陆在《金圣叹杜诗批解的文学批评学透视》一文中,归纳出金圣叹“因文以察心,察心而论文”的批评流程[6]。金圣叹根据诗歌的意义结构分解诗歌,在分解的过程中,金圣叹心游于诗,把握诗人的情感与心境,进而能够对诗歌中的一些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在评点过程中,金圣叹将诗中的情景还原和再创造出来,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他极高的才情。研究金圣叹的杜诗批评,我们不仅看到了老杜的真心,也感受到了金圣叹的真心,正如金昌在《叙第四才子书》所说:“大抵少陵胸中具有百千万亿漩陀罗尼三昧,唱经亦如之。”[1]

参考文献:

[1]金圣叹,撰.钟来因,整理.杜诗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陆林,主编.金圣叹全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3]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朱光立.《杜诗详注》与金圣叹关系考论[J].中国韵文学刊,2018,32(02):27-32.

[5]申阅.金圣叹唐诗批点对诗评传统的继承与超越[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周兴陆.金圣叹杜诗批解的文学批评学透视[J].文学遗产,1998(03):96-98.

猜你喜欢

金圣叹文本细读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谈
细读文本,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幽默到死金圣叹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