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12-12朱有樟
朱有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变革。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分层教学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评价指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能够在前期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文章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是学生高效学习、汲取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正是从初中阶段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加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积极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能够让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下面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提出三点具体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一、课前:分层进行备课,确定分层目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节奏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备课是教师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讲解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准备课程教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之间应当彼此相关、层层递进,呈现出阶梯状的难度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之间的灵活转换与引导过渡,教师在课堂中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合理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重点内容,把握知识的本质。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准备适当的课外资料辅助教学,以更具有挑战性兼具探索性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他们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和思考才能解答;对于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最重点的知识,完成课业基本目标。
例如,在复习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分层备课。对于数学基础较好、能轻松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相关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多种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数形结合、转换、建立模型等方式解题。对于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本质,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方法之间的共同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这些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在一堂课完成,对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二、课中:丰富教学方式,分层指导教学
1. 每个层次间独立学习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侧重于本层次专属的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进步与提升。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应当不断实践与探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重、难点知识,接着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展开讲解。在集体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展开独立学习与讨论。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 不同层次间合作学习
教师需要明确,开展分层教学并不代表分开开展几种不同的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还是在一个班级、一个课堂中,他们之间不是完全独立、分割开来的,而是应当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某一问题的引导,引导学生抓住其本质,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共同交流,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开展“平面图形的镶嵌”综合与实践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正多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的拼接、变化,拼出美丽的镶嵌图形。首先,教师让每名学生在3 ~ 5分钟时间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取合适的图形进行镶嵌练习。其次,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层次划分小组,彼此交换镶嵌图形,交流讨论自己的立意和想法,同时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美观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不同角度对镶嵌作品进行评价,最终选出不同层次里的前三名优秀作品。最后,教师让不同层次优秀作品的创作者到讲台前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三、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加强沟通反馈
1. 依据学生基础,分层巩固练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也就是学生需要具备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数学的本质是一项实用性工具,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要让学生从会做题转变为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把握數学知识的本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地给所有学生布置相同数量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完成“一刀切”作业过于简单,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能够把握分层教学的特点,将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后,将分层教学从课堂知识学习延伸至课后知识巩固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作业形式的限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小组调研活动等,创新作业形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后,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同一层次的学生每4人一组,学生相互给对方列出一些两个三角形中的条件,考查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相关内容。学生既是解题者,要根据给定条件和图形进行思考和判断;又是出题者,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怎样才能“难倒”同学,要思考如何在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之间排列组合,给出带有“陷阱”的题目,提高难度。这样的作业形式相对新颖,学生既乐于完成作业,又能够在巩固练习中通过思维的转换提高几何直观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2. 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反馈调整
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成长方式不同,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学习特点也千差万别。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看法,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可以处于不同的层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分层方案。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阶段性地调整分层方案,实现更加有效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能有所收获。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课堂要求教师利用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开展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与提升。为此,教师要抓住初中数学知识的核心和本质,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都能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刘涛.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研讨[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9).
[2]石春喜. 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