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及促进措施探讨

2023-12-12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咸宁毕业生

刘 旭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疫情当前,加上大学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不再是寻求找到心仪的工作,而是把能找到工作就觉得很满足作为标准了。学生的就业观逐渐发生改变,但传统思想以及家庭亲友的各种压力又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坚持专业对口。高校毕业生总量以每年近千万的数字递增,每年咸宁本地的三所高校,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4 000多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商贸学院专科毕业生8 000多人,涉及一百多个专业。大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在专业对口就业上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即少部分同学找到了专业对口且就业环境优良,绝大部分找到了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另外有少部分完全没有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对于一些由于就业环境和大背景影响下如高铁空乘等现代服务行业,都出现了极值的就业情况,即绝大部分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被迫转向其他与专业无关的工作。那么毕业生对口就业是否和就业环境有关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咸宁的就业环境。

咸宁作为湖北的南大门,武汉“1+8”城市圈中离武汉最近的城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交通优越。上接武汉,下壤湖南,左靠荆楚,右邻江西,处于南昌、长沙、武汉三大省会三角城市圈中的核心区域。202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 524.67亿元,比上年下降4.9%,在湖北省排名第十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4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628.72亿元,下降8.3%;第三产业增加值678.45亿元,下降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41.2∶44.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1]。从咸宁的产业布局来看整体就业环境,主要的工作机会来源于三产。咸宁市的城市定位是康养旅游城市。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92家,其中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个工业总产值过百亿级企业,工业规模较大且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还有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支柱产业的企业也集中在一产二产,从就业环境来看,很多大公司企业对学历要求和专业技术要求普遍较高,而最基础的生产岗位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不符合他们的就业观念。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要么注重科研,故研究生优先;要么注重技术,即高级蓝领。前者需要科研有效转化为成果,后者需要长时间地练习和时间经验的积累,这是毕业生尤其是咸宁本地高校毕业生不太具有的。由此,造成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门槛较低较为容易上手的服务行业。但是显然,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是较低的。一方面,企业想吸引本地优秀毕业生人才;一方面,本地高校毕业生又无法胜任其要求。以咸宁2020年支柱产业隐形冠军为首的咸宁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在近几年特别重视和湖北科技学院的校企合作,尤其是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优良的待遇和环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本科生无法真正适应企业的要求,最后能留下的也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一斑。工业企业如此,服务行业是否会强点呢?早在2011年,碧桂园酒店就曾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订单班培养,50多人最后留在酒店的不足5人。企业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很显然,就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城市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毋庸置疑又会影响着毕业生的选择。加上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和本地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都会产生他们是否会从事本专业工作以及是否会留下。接着,再看一下两所本地公办高校的2021届毕业生数据。

湖北科技学院2021届总毕业生人数为4 456,其中硕士、本科、专科毕业生分别为51人、4 124人、281人。本科毕业生男生占比44.33%、女生占比55.67%,男女比约为0.8∶1。从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湖北科技学院占比最多的还是两个传统专业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比26.51%和18.08%,有79.74%留在了长江经济带区域,而有62.64%留在了湖北就业,其中留在咸宁的占比13.95%,对口就业率为80.39%。毕业生最终从事工作的专业对口率,一直都是作为就业质量和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有超过八成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从原因来看,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主要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29.58%)、“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7.50%)。2021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学院是临床医学院(100.00%)、五官医学院(98.72%)、护理学院(95.2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学院是数学与统计学院(55.36%)、音乐学院(59.57%)。各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存在差异,其中临床医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学前教育、地理科学、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几乎均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0.91%)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2]。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共 4 084 人。从性别结构分析,男生 1 67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41.01%;女生 2 409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8.99%,男女性别比为 0.70:1,女生比例偏高;从生源结构分析,省内生源为主,共 3 407 人,占比为 83.42%。(数据来源: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76.54%),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广东省(6.48%)和浙江省(3.10%)。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咸宁市(51.43%),其次是武汉市(24.95%)。59.15%的咸职毕业生觉得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此数据也体现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从事工作的较为吻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院系为建筑学院(68.97%)、人文艺术学院(68.35%)、会计学院(57.50%)等。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专业为学前教育(81.25%)、工程造价(70.00%)、语文教育(66.00%)等。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分别是汽车维修、老年服务管理、电子商务[3]。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两所高校对口就业较高的依然是传统的教育和医疗专业,这与咸宁本地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突出是吻合的。但是社会服务类和管理类的专业相关性较低说明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社会需求等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从以上数据不难得出,最终留在咸宁工作的21级毕业生,湖北科技学院约500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约2 000人,和历年的人数相似。同时在咸宁发展过程中,也与人才需求数量也比较匹配。但是随着专业对口较高的教育和医疗的学历门槛提高,事业编制的学校需要本科以上甚至研究生学历,医院对医生的要求更加严格,研究生甚至博士才能获得三甲医院的正式工作。故这两个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尤其是在咸宁本地达到专业对口,说明城市定位和两所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是相符合的,但后期只会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几个专业要么属于社会大潮流但并不适应目前咸宁的城市现状,如老年服务和电子商务。咸宁定位华中康养城,但整体来说,在吸引外来中老年人来此康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疫情当前,外地人来本地更加困难。而本地老人的传统养老观念还是各自在家自行养老,对于养老院和老年康养机构还不足以达到燃爆甚至可以说有点不足。在这种背景前提下,本地的相关专业就业机会显然就会变少。电子商务虽然在很早就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但是在三线城市中,相关的工作机会也是非常有限,且会有其他地方毕业生竞争,同时择优录取。而汽修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一类专业,一个是行业辛苦度和技能熟练度与收入相关,加上行业的学历门槛较低,社会对此职业的认可度较低;一个是专业局限性导致对口专业工作岗位较少,所以不难得出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结果。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在疫情暴发之前其实就已经由来已久了,对于整个社会岗位需求情况看,毕业生明显是供大于求。然而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并不全是学生的供大于求,还有社会产业发展水平不足、供给侧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自身期望的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阶段许多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社会不符的,严重脱节的。尤其是在实习甚至毕业后能否迅速胜任该专业的工作要求,如前面说到的老年服务管理,尽管老龄化社会加剧对老年服务人员的需求,但实际上真正的老年服务企业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氛围,咸宁本地的老年服务产业更加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毕业生在毕业后前往的老服企业并不多,加上行业的特殊性,最终导致对口率不高。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汽修专业。即使是需求过大的医疗教育专业,也就是传统受欢迎的专业,也出现了供给端即招生规模和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在疫情之后,这种情况愈加愈烈。疫情之下,更多的人会认为进入事业单位会有更加牢靠的保障,而医疗教育是最传统和最受众的板块。在这种前提下,即使不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去报考教师证加入到教育职业的竞争中。再加上即将出台的教师资格证学位报考条件,这就给本来就雪上加霜的教育类专科生对口就业难上加难了。另一个系列的热门专业高铁乘务和空乘也是从曾经的极度火爆到现在的极寒到冰点。湖北60多所高职院校中超过一半开设了高铁航空乘务专业,每年有近3000人的毕业生面临就业,且每年都有递增。加上中职毕业的以及其他专业加入竞争的,每年有近5000人的规模。但在历年航空和高铁招聘中,实际招录人数约在1000人左右,而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至2020年所有空乘高铁专业一千多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走向对口专业岗位的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且无一人留在咸宁,为咸宁经济作出贡献。这已经不是简单地供过于求,而是供求完全失衡。毕业生就业难可想而知。

2.很多单位和公司在选择人才时,优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再是考查有潜力的人。他们在企业发展的时候会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果专业对口相对来说更容易上手,而潜力大的话可以胜任多种岗位,这样也为一部分非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但从就业满意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咸宁本地的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存在质疑。一方面是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是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的工作薪酬望而却步。在旅游酒店行业中尤为突出,服务行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对人才专业技能的固定需求,但是企业薪金却难有说服力。旅行社和酒店行业的低底薪和工作付出辛苦程度不成正比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不改变薪资结构也就无法改变行业的专业匹配性。

咸宁两所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本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尤其是突出本地三产当中旅游等行业中,往往是供大于求的。但是在一产和二产中要保持专业的对口性,甚至要求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强,则还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把专业和技能、能力当成考查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并提高之外,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深度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和老师多维度多层次培养双管齐下。这样才有可能获得企业想得到的既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有超强的综合能力去面对企业多种复杂的岗位要求。而实际上,能真正做到的也只是部分,这也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4]。

在现在高校的培养模式中,大部分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以施展。哪怕是对实践要求很高的实践课程,很多时候都被学校缺乏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各种因素减少甚至取消了实践。纯粹地掌握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掌握提高技能,这使得很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是受限的,同时也让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印象停留在只会纸上谈兵。

每个单位和企业都会以追求效益为第一目标,需要的人才是能够直接带给企业效益的。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是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业绩,只能从老员工那里得到帮助,从而会对企业的整体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企业还会去招新进的员工吗?尤其是疫情当前,最新预测数据表明今年即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遭遇最难就业季,很多企业公司已无力支持人力这一块的支出,也就意味着招聘岗位的大幅缩水,加上疫情带来的失业人数增加,就业的社会竞争会加剧,企业公司会优先考虑有经验的社会人士。一些像前文提到的南玻这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在招人时就会优中选优地挑选最优秀的人才,并且作为人才储备进行战略调整,而优秀的技术精英和高端的骨干人才是这些公司后疫情时代的重点吸纳对象。

当然,疫情也是一个转折点。很多实力良莠不齐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被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保留下来的企业使得未来整个行业发展更加良性。大学毕业生在疫情当前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归根结底是他们在毕业后并不能胜任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从咸宁的产业结构来看,三产作为主力支柱,一产二产逐渐提升,但是明显实力有待加强。企业选择大学毕业生的同时,毕业生也在选择企业,如同恋爱中的两者关系,有一方一旦失衡,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出现危机直至分开。企业在提供给毕业生薪资待遇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等内在软实力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人性化改革,如同腾讯、谷歌、字节跳动等大公司一样,从不主动逼迫员工加班,甚至禁止员工加班,而是通过艺术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去“征服”员工。同时把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现代大学毕业生更看重了精神层面的福利待遇,而不仅仅是工资薪酬,毕竟钱是有形的也是有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的。这也是我们很多本地企业和单位需要思考的。

4.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对自己的定位不足,期望值过高,本身的就业观念也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理想和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不但不考虑自己有啥能力给企业带来什么,而是过度地要求企业给自己什么薪资待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企业也是不会接受的。同时,大学毕业生还有对大城市追捧的跟风现象,忽略了自身的条件现状,压根不愿意留在小城市发展,把北上广深作为第一选择;也对小公司没有兴趣,想前往更加“舒适”的事业单位,秉持“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想前往国家机关和大单位等,这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咸宁属于节能环保康养城市,就业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即使是教育和医疗两个最对口的专业,城市本身的保有量和需求量是有限的,而对于新兴产业的更迭,如新媒体营销等,人才供应无法及时,只能从其他专业中挑选优秀人才,但总体上还是有传统专业的支撑。

毕业生的专业选择往往是具有一定盲从性和指向性,大部分还处在家长和亲友的推荐选择,在大学学习了几年后,对专业的认识有所了解后,会发现自己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做出找什么样的工作。工作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能决定了这个学生毕业后是否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那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就会影响到是否专业对口了。例如,旅游酒店类学生在实习后,发现工作非常辛苦,而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就会对此行业产生厌恶,从而导致毕业后不会再继续从事任何相关的工作,也就影响到了专业相关度。

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比例,反映就业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0.39%,有超过八成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从原因来看,本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主要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29.58%)、“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7.50%)。

图1 湖北科技学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该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80.84%,其中毕业生对“工作范围”(89.89%)、“工作内容”(82.89%)的满意度较高,而对“薪酬福利”(67.77%)、“职业发展空间”(73.89%)的满意度较低。湖北科技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为59.42%,反映出毕业生所学知识技能和职业的认知与实际入职后的感受之间匹配的程度。本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划(42.92%)。

从上面数据中可以看到湖北科技学院本科生就业满意度和专业相关度比例高度相似,都占比八成。当一个学生在工作中的环境、薪资、福利待遇、带薪假期、人文关怀等都得到综合的平衡和测评后,逐渐产生满意度和忠诚度。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显示满意一定是他从事的专业就是所学的专业,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正是由于大学数年的学习该专业,使得技能知识娴熟,从而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能体现工作的满足感,也是满意度的显现。相反,如果从事不是所学专业的工作,有可能出现所有的技能知识重新学习,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不受待见,艰难维持等问题,这样就很难出现满意。让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系统学习然后去酒店工作,显然是很难出现满意的情况。

作为咸宁本地唯一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优先选择权上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影响毕业生专业对口和满意度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那么另外一所重技能的高职院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21 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 92.47%,专业对口度为 59.15%,职业期待吻合度为77.50%。

单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学生在就业对口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本科院校在毕业后显然面临的考虑更多,一方面是否继续深造会严重影响到能否安稳就业问题,一方面在就业环境中又面临着同行业专业竞争,尤其是来自其他高于湖科定位的一本乃至重点大学。且本科院校尤其是二本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而这种状况在于本科学生对于职业追求定位较于专科学生要高,形成一种就业必须要各方面条件都好。但是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又面临着专业限制等诸多因素,如本科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从事数学教育类的工作,让他去像专科生一样直接从事服务行业,显然是没有太多人愿意的。这就造成湖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专业对口度和职业期待吻合度普遍比咸职毕业生要低。这也是国家要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原因之一。改变大学生固有的就业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系统化从入学的那一刻起就要规划。

单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咸职的学生普遍对专业对口期待不高,仅有77.5%,而实际的专业对口度仅有59.15%,但是工作满意度却有92.49%,说明即使专业无关,但是只要有合适的工作且各方面满意,还是会选择先就业。

另一方面,专业不同,专业对口就业的可能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育医疗类专业受专业限制以及大方向发展需求,专业吻合度较高。而在某些专业存在一定的就业门槛,如高铁乘务和空中乘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此专业毕业生数百人,但是真正专业对口上飞机上高铁的毕业生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除了自身条件优秀外,行业的一些规则也限制了毕业生能马上上岗。还有一些行业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这都是影响毕业生能否专业对口工作的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当毕业生找不到相应的专业对口工作之后,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很多人都是先就业,再择业。毋庸置疑,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去参加培训或者学习另外一门技能或者重新学习一门专业知识,然后考取相应专业证书。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毕竟隔行如隔山,对于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也许行得通,可是实际上大部分改行的学生在一开始时并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专业带来的挑战。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专业不对口的后遗症,即对专业的否定和未来的不确定。而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能否真正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最好是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的。因为一旦没有专业对口,就会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白读了几年大学,一身本领却找不到工作,跟没有本领是一样的。怎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呢?

首先,要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待遇问题。虽说金钱不是衡量一个人才能的唯一标准,但是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要素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很多学生对于金钱的追求有点好高骛远,感觉企业的薪资待遇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水平。但是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多少。要脚踏实地地看清自己的能力去适应企业的要求,同时在刚步入工作的时候应该把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去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当然,如果饭都吃不饱,怎么谈发展和未来?目前由于疫情等经济因素,包括建筑行业很多公务员相对减少,一些企业的工资待遇会下降[5]。我们应该认清现状,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对于咸宁这一类三四线城市,毕业生的待遇薪资基本保持在3 000-5 000左右水平,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持平,再加上很多本地企业属于新兴产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很大,各方面优待政策很多,总体的就业环境不错,尤其是在每个月的基本开销后有所存余,这是很难得的,在一、二线及省会城市基本上不可能。

其次,区域定位。客观来说,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固然很多,但是找工作的人同样也很多。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在惨烈的就业市场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选择权。因此,大学生要开拓视野,不要仅限于一线大城市,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很多地方的生活环境和政策以及发展空间都是非常不错的。比如中西部地区,再比如咸宁这种可再生创新城市。作为华中康养地,中国桂花城,咸宁的生态宜居环境是无可厚非的。距武汉一小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吸引着众多新兴企业投资建厂,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面向大学毕业生。甚至出现有些企业有些岗位只招收应届毕业生,这样对本地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引导,再加上本地政府在学生实习就推出了实习补贴政策,对人才的培养从摇篮开始抓起,所以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湖北科技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留在咸宁就业的占比13.95%,仅次于就业率占比最大的武汉27.33%。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毕业生留在咸宁的占比达51.43%,超越占比第二位的武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体的本科毕业生还是更侧重于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更倾向于流向中大型城市,而高职学生除了本地生源的原因之外还有对不同专业工作的适应性,这也是有些企业为何宁可招收技能为重的大专生也不要理论研究的本科生原因之一。当然,从数据上也可以反映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职业定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难点就是如何解决自己的求职目标和求职方向,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取长补短。但实际上,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拿着一大摞简历盲目地去投向很多公司的各种岗位,采取了广撒网错误的策略,看上去好像是扩大了就业的概率,可是企业公司压根不会去看你的简历。“有病乱投医、急投医”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中的普遍现象。首先大学毕业生要避免这种盲目的方式,明白自己的长处优势在哪里,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在哪个岗位上能有发展前景等等。要在应聘之前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要找这个工作?我能否胜任这个工作?我的能力和性格能否适应这个工作?……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找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标明确,双方契合,才有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也是最理想的那份工作。当然,很难有学生能快速地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也要对自己所申请的工作有所了解。实际上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年是实习最好的时段,这个时期如果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发展方向,自然而然也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会知道自己需要看什么书,参加什么类型的社会实践。比如,一名学生通过努力,在大二的时候通过实习就得到了多家单位的认可,而且自己的职业技能也迅速提高,那么他在大三的时候很有可能就被一些单位接收了。再如2020年年仅28岁的程序员手握7000万就退休的郭宇,他的家人给他从小的要求是考公务员,而在中学阶段的想法是成为作家,在高三毕业就开始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编程中,但是大学学的专业却是公共管理,通过自学编程大二就进入腾讯,大三就拿到了支付宝的offer,毕业后更是成为字节跳动创始三百员工之一。很显然,职业定位明显要胜于专业定位。因此,职业的定位是大学生找到自己优势和兴趣爱好最直接的方式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6]。

从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升学情况来看,湖北科技学院的升学比例占12.84%,而咸职的升学比例占16.14%。虽然两所学校毕业生升学层次不同,但是大体上学生的升学深造的意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日俱增的,尤其是在两所学校都以教育师范类学生为主,而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包括国家政策对于教师资格证的报考资格即将限定于本科学位以上,这就突出了将来专科的升学人数会更多。同样,本科生对于考研的追求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盲目地追求学历提升与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需求等是不符合行情的。相对于服务技能型的人才,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培养更多的精英蓝领,大国工匠等高精尖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符合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产业需求。

然后还有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许多毕业生仍然缺乏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素质。但是企业看重的素质能力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忠诚度和努力度。这就给很多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困扰,他们就会思考到底该不该跟这个企业签长期合同?但是,在现阶段,企业也无法招收大量的毕业生,尤其是非专业的,因为企业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人力支出又占到了各大企业总支出的绝大部分。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出过高的薪资给新入职的大学生,一方面毕业生又会觉得企业给的薪资水平过低,无法支撑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哪怕是专业对口。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给留在当地发展的毕业生一定的补助,再比如给企业相应的优待政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那么咸宁本地的企业在政府政策下,也作出了很多配合,如提供给毕业生培训提高的机会。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企业用人不可能如战场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是恨不得“养兵一时,用兵千日”。咸宁本地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其实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一点,企业的有关负责人也应该提高认识,把校企合作当作一种常态化的工作,而不是一锤子买卖,一两次投入就想快速获得大量优质人才的方式是压根行不通的,也是不可取的。与其在入职后再进行培养不如从一开始就加大力度,在平时就要求学生做到知识技能同时提升,这样既缩短新手的培训时间,又提高了用工效率,还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职业规划的定位,而不是茫无目的地学习,到最后啥也没学到,到企业也是无法胜任相关工作。

能否把这些问题都放在一起考虑呢?其实很多大学生已经在慢慢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工作的前几年赚不赚钱不要紧,主要的还是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工作能力。那么企业就可以提供相应的平台,利用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多培养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利用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让这些人才逐渐形成对企业的热爱,从而达到用情感去感化人,而不是用制度强行留住人。政府也觉得,如果能解决安排好大学生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是具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很多地方仍旧把就业率放在了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政府才会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用于奖励和补贴大学生实习就业,企业也能从中受惠,即使这些优秀的人才到最后走了,企业通过积累也有了自己的人才梯队,就不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学生就业了,成长了;企业发展了,壮大了;社会稳定了,繁荣了。这就达到了三方共赢。然而我们不仅要考虑就业难带来的收入机会,还要考虑教育本身。当然,如果采取企业订单班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让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就有一定认识,然后进入岗位中实训体验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学校回炉重造,最后把他们推向企业,可能是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也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所以,政府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出现大学生钱花出去才几个月就失业的情况。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但也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真正考虑能不能学到真本事[7]。与其让学生花大价钱去参加培训机构培训不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就要结合实际需求来制定,同时要把本地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做出科学合理的行业预判,而不是跟风式地去发展一些专业。就如咸宁虽然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但是实际上旅游资源有限,旅游开发也十分落后,也没有标志性的龙头企业去承担这个责任,服务型企业更渴望的是有经验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样,薪资水平也严重影响到了毕业生去留问题。一方面,他们觉得咸宁的环境很好,适宜生活居住,一方面,又觉得工资较低,发展前景有限,从而离开前往沿海发达城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理需求,即吃饱穿暖,然后再是求安全,而居有定所是安全感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那么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除了考虑他们的薪资结构问题,是否加入住房问题从而保障人才的留住。虽然政府也投入了人才公寓、廉租房等相应的住房政策,但显然在落实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能否直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人才公寓,直接面向和本地企业签合同的大学毕业生,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咸宁市政府对于毕业生补贴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但是能否让他们留在咸宁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还是有待改进的。除了薪资和住宿问题外,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毕业生是否会从事该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只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之一,认真探索和实践教育本身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处理这些问题,也是很多地方政府和高校需要共同攻关的一种责任。咸宁是一座区位和资源有特色的城市,如何利用开发好这些,真正把城市发展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给培养人才创造更多更好的利好条件,让高校人才从最初的开开心心地来到咸宁,到最后高高兴兴地融入咸宁,为咸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让大学毕业生把就业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容易的事情、自己和社会的事情,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加入到本地城市建设中。疫情常态化让毕业生对口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如果能利用这些问题,加速探索当地的教育和政府职能,同时紧密联系高校与当地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问题向来不是一蹴即至的,因此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时间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咸宁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高校理工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情况分析——以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为例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