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年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轨迹、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3-12-12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育人大学生

胡 蝶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力量之源,是一个民族实现复兴富强的坚强基石,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20年(2002—2022年)来有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体分析,回溯了其发展历程,探寻了研究热点,分析了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的展现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脉络,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理想信念教育”并含“大学生”为篇名,检索时间设置为2002—2022年,检索日期为2022年6月20日,对全部期刊进行精确检索,得到1 646篇文献。剔除书评、会议记录、专家访谈等非研究型文献及作者缺失的相关文献,共获得1 622篇有效文献。将数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以500个样本数据为一个集合,建立4个文本文件,放在input文件夹中, 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最终样本。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将共现网络可视化的Java应用程序。该软件旨在探寻科学文献中的可视化模式和发展动向。它可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诸多领域。Citespace的功能包括研究学科领域的演进路径、识别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分析学科演进的潜在动力机制、探究学科热点和前沿等。利用可视化图谱,我们可以对同一个样本进行多种类型的图谱绘制,从不同视角来展现研究对象的演进特征。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整体概况

(一)年度发文量

利用excel软件将样本数据转化为折线图,可以直观的分析某一研究的变化趋势。学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总体呈波浪上升的趋势。具体来说该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2002年至2004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2005年至2011年相关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该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2年至今相关研究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每年有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论文数量均在100篇以上,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二)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对来源期刊的载文量、期刊类型、期刊等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研究主题的热度。本文主要选取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载文量前10位的来源期刊(见图1)。首先从文献数量上来看,前两类期刊的载文量都在40篇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学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高度关注。其次从期刊的类型上来看,大部分学者主要从教育、理论、思想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该领域论文期刊分布较为广泛。最后从期刊等级上来看,高质量期刊占比较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要加强。

图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来源期刊

(三)研究者的分布情况

核心作者是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研人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学者。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有姜华、陈霞、刘带、左雪松、徐晓东、张威、夏道玉、王成文八位作者发表了4篇以上的文章,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只有5篇。普莱斯定律是用于衡量不同研究领域文献作者的分布规律,它的计算公式是M=0.749 (Nmax) 1/2。将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5代入公式得出N=1.67。发文量超过2篇的作者可以被称为核心作者。对1 622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后得出2篇以上的发文量的作者共有93位,共发文219篇,仅占全部作者总发文量的13.5%。据此得出结论:一是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人员很多,该研究主题受到了学界普遍的关注,二是成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要求低,该领域还缺乏足够影响力的核心作者。三是93个作者的发文量占比未达到普莱斯定律的规定,因此当前也还没有形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进一步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的作者网络合作图谱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学者之间的研究协作强度,其中研究者合作比较密切的有左雪松与夏道玉团队;滕飞、路璐、刘岩松、刘奇团队。总的来说,作者网络合作呈多中心、无重点的格局,这表明研究者分布呈扩散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论文主要以独立发表为主,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此外,合作紧密的学者大多局限于机构内部,或者师生之间,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很少。

(四)研究机构的分布分析

对样本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得出:1 622篇文献的发文机构共计328个,其中发文1篇的有201个,占总发文机构的61.28%;2篇的有82个,占比25%;3篇的有17个,占比5.18%;4篇及以上的有27个,占比8.23%,这27个机构的发文量为139篇,占总发文量的8.57%,这说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机构相对分散。同时,发文量四篇以上的机构都是高校,可以将其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主阵地。研究机构网络合作图谱中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川北医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上来看,机构以独立研究为主,合作少,强度弱。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热点

(一)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主题的高度概括,对二十多年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需要将1 622个源数据导入程序,时间切片设置为一年,分析的节点设置为keyword,在网络的剪裁功能区(pruning)选择寻径网络法(pathfinder),运行软件最终得到该主题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及其数据统计:节点N=411,节点连线E=466。

为了更加直接的了解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导出所有节点的频次及其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越大,代表这一关键词越重要。本文主要列出了频次前20的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图2可以直观的看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热点的关键词集中于新时代、中国梦、新媒体、红色文化、多元文化、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传统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有效路径。结合表1的数据分析可知,关键词的频次与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的关系并非完全一致,这表明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方向是比较分散的。综合分析得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四大主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空境遇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表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关键词和中介中心度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二)研究议题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研究背景和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路径、意义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一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研究,是基于中央会议和文件精神来展开的。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之际,教育内容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1]。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颁布,思想道德教育与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学习成为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2012年中国梦的提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认同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

二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学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文化育人方面。立足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联系和重要价值;重视校园文化的内涵、载体、机制,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目标[3];融入红色文化,并从平台创新,模式创新,话语方式创新三方面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4]。在课程育人方面,一方面要推进两课建设。在课程思政中融入党中央的会议精神,推进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步发展[5]。发挥“两课”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打造网络课堂,建立虚拟社区,利用新技术增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在实践育人方面。要建立实践基地,创设实践环境,通过社区服务、公益活动、贫困帮扶、环境保护等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学的实效性。在组织育人方面。一方面在党团组织建设上,明确党员发展目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6]。另一方面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要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舆情分析能力[7]。

三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研究,主要是围绕国家富强复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三个维度进行论述,这些学者都肯定了在新形势、新矛盾、新发展下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研究

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学界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整体历史研究。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划分为四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到冲击;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理想信念教育继续得到加强;新世纪以来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8]。

二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历史经验研究。一方面,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学生理想信念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教育主渠道、不断增强环境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经验研究。学者对理想信念的具体呈现形式进行了具体分析。例如彭世杰探究了红船精神中早期共产党人在多元思想的激荡下理性求知,不畏牺牲的精神[9]。

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学者们在不同的时期围绕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展开了研究,不断丰富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例如,刘泰来详细的分析了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观点、时代价值、现实路径[10]。

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空境遇研究

坚定理想信念是一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洗礼,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同的时空境遇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各种激荡交织的考验。学者根据当前经济、文化、科技、时代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一是对全球化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观念、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面临的挑战,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国际地位,培养国际意识[11]。

二是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学者们一方面强调从话语导向、载体平台、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深刻性[12]。另一方面从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理想信念教育供给侧改革、平台联动性改善、媒体监管强化四个方面,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的运用新媒体,使其发挥最大效益[13]。

三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学者主要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新视野、新逻辑进路。从“优先”与“终极”出发把握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14]。从科学理论认同、历史规律认识、基本国情把握、实践担当践行四个方面提出了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着力点[15]。近二十年来学者们的研究随着时空、载体的变化,赋予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的任务。

4.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但是研究对象的类别多样,研究方法不一。第一,从总体的调查研究来看。刘祥松2005年对四川省10所高校的1 100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冲击。第二,分学科的调查研究。夏东辉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然问题出发,指出了公安院校大学生应然的四种人生态度[16]。第三,分地域的调查研究。赵康太基于海南省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调查数据,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论”“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论”“共产主义空想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认识误区[17]。齐冰通过封闭式匿名问卷的形式对河南省10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考察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成效与不足[18]。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分专业、分地域、分院校的结合,使得研究更加具体化、科学化。

(三)演变趋势

关键词突变图谱是用于分析样本中关键词兴起的状况,以此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利用Burst detection的功能,总结了前20个突变词。通过对关键词的突变程度、时间及相应的政策方针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演变趋势分为两个阶段。

1.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期间

新世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系统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在文化层面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19](P543)。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16号文件”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推进十六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05方案”开创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新局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总的来说此阶段学者主要是以社会变革时期为时代背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深化对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更新教育思维,创新教育方法,推进教材和课程的改革。这一时期热点主题的关注度依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61)、思想政治教育(6.22)、多元文化(3.53)、马克思主义(2.7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69)等等。此外网络时代、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2.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期间

新时代是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提出了中国梦,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新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使命。国际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交流信息化的纵深发展,意识形态斗争愈加复杂。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治理能力和话语权,巩固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国内环境中,随着融媒体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教育信息化”写入党的文献,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了新的载体。在教育主题上,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力军地位。这一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新时代,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托,探寻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创新,其关键主题的关注度依次是新时代(28.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81)、新媒体(5.25)、文化自信(2.56)、习近平(2.15)等。除此之外,长征精神、三全育人、常态化、立德树人、红色文化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四、研究展望

基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可视化图表的呈现,我们全面回溯了二十年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演化历程。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本文立足于中国梦的新征程,主要从理论的科学性、 教学的创新性、育人的全面性、政策的导向性四个维度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固本培元: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结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论精髓,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的理想信念体系。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价值性、时代性出发,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长效性。首先,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考量个人、民族、世界的关系中辩证思考,知古鉴今,把握大势,担当使命。其次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认识到要坚守的原则和奋斗的目标,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这一股强健、深厚的精神力量化为凝聚中国精神的最大公约数。再次要加强国情教育。国情教育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要引导大学生对国家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的准确把握。今后的研究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奠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守正创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理论认知,信念确立的主渠道、主阵地。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思维创新研究。在各类意识形态交融交锋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要能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最新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时事问题为导向。以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主线,释疑解惑、以德施教。培养一批有底气、有勇气、有温度、有深度的乐为敢为的教师队伍。二是,教学切入点的创新研究。思政课教学中要摆脱“贴标签”“乱挂钩”就要找准切入点。例如,以常态化疫情、严峻的就业形势、突发性的社会新闻为热点,以泛娱乐化、网络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长期存在的错误思潮为难点,以百年建党日、五四运动纪念日、香港回归纪念日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展开相应的研究。三是,教学形式的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创新,就要探索教育的新形式。当前要适应科技的发展,推动智能思政研究。利用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技术、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技术、区块链的分布式学习技术,探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方向。

(三)找准基点: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建立大思政格局就要拓展研究视域,把握育人的全面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设计,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新格局。一是加强全程育人研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从组织架构、工作机制、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二是加强全员育人研究。以学生为本整合各方面的教育理想,加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实证研究的力度,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程度进行科学的考量。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师群体、教辅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三是加强全方位育人研究。全方位注重协调,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家、校、社育人的共同体研究。以良好的家风,优良的学风,良善的社会风气构建理想信念教育大环境。另一方面要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研究。把握大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差异性和衔接性。

(四)政策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是党中央的政策要求,对于实现伟大梦想,培育新时代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宏观层面上,要厘清常态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关系,加强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研究,从历史经验、理论基础、实践形式的角度上研究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的可能性,以及加强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的创新研究。在微观层面上,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放眼于某一群体、某一问题上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化、系统化、规范化、协同化发展,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循环往复动态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内化吸收、外化转化,以达到理论认同、行动自觉、价值正确。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