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12-12殷佳雅陈春岚邓年方何忠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9期
关键词:贺州儿茶素生物化学

殷佳雅,陈春岚,邓年方,何忠伟

(贺州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而生产服务一线紧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高校转型发展迫在眉睫[1]。贺州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亟须转型,其转型发展方向为“应用型”大学建设。基于此,如何将课程建设、专业发展与“应用型”紧密融合,值得探究。

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茶树起源的中心—中国西南,滇、桂、黔的边缘,其气候极适宜各种类型的山茶科(Theaceae)植物的生长。其茶树资源丰富,主要有贺县种、开山白毛茶、钟山种、钟山红花种、钟山雷电茶、富川白毫茶、象棋茶等群体种,加工的茶主要有开山白毛茶、钟山雷电茶、富川白毫茶、昭平茶等,尤以昭平茶较出名[2]。

为了更好推动贺州本地茶产业的发展,2016年,在贺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贺州学院创办茶学专业并于当年9月份开始招生,为广西区内最早开设茶学专业的本科院校。“茶叶生物化学”是我国涉茶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茶叶化学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种类、结构性质、功能及其代谢途径,掌握六大茶类加工和品质形成的机理,为茶叶的生产、加工、利用以及贸易提供依据,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以贺州学院“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例,结合作者在授课中的教学体会,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以期为课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助推贺州学院应用型高校建设。

一、“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贺州学院茶学专业“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共64课时。其中理论44课时,实验20课时。国内主要涉茶高校“茶叶生物化学”理论课时情况如下:华南农业大学64课时,信阳师范学院54课时,云南农业大学40课时,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理论课时基本在32~36[4]。比较而言,贺州学院“茶叶生物化学”理论课程课时适中,较为合理。但是,作者在授课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程教材已将近20年未更新,内容较为滞后

目前,国内涉茶高校普遍在用的教材为宛晓春教授主编的《茶叶生物化学》。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等,是茶叶生物化学领域的权威教材。但是,近20年来,随着现代生化研究方法、分析化学技术等的进步,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基因组学等方法在茶树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不断突破和深入。例如茶树中的咖啡碱、茶氨酸、儿茶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已逐步明确,茶叶加工工序如萎凋、杀青、发酵、干燥等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影响也已逐步探明[5]。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尚未更新补充到教材中,教材内容滞后,不利于“茶叶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贺州学院“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验课讲授环节,采取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听众。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从上课讲到下课,整节课都在“用力”灌输知识给学生。此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气氛沉闷,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通常是借助电脑进行传统的多媒体PPT教学,未能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相结合。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当下,贺州学院“茶叶生物化学”课程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在课程成绩评定中占70%;平时成绩为辅,在课程成绩评定中仅占30%。其中,期末试卷的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打分。考核方式死板,且较为单一。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受制于学生考试通过率、毕业拿学位证等,教师只能无奈降低试卷难度。试卷出题难度较低,多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基本题型,体现能力的应用题型鲜有涉及,致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整个课程考核流于应付,评价不够全面,考核结果意义不大。

(四)实验教学过于基础,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贺州学院“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课时为20课时,一般设置5个实验,分别为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茶多酚总量的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茶叶中可溶性糖总量的测定、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测定,均为传统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未给予学生设计探索的空间。实验教学也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实验方法原理、实验试剂材料、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都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学生听完后即开始实验,且往往是对照实验方法边看边做,做完后仅仅是写实验报告。加之实验材料、试剂等基本都是由教师准备,学生极少参与。这种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一)查找文献资料,更新教材内容

茶叶生物化学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教师应及时查找更新课程知识相关文献资料,消化吸收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并将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更新补充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紧跟学科前沿。如教材中第二章第四小节茶树中多酚类物质代谢提及:茶树中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的代谢,比较清楚的是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合成,而茶树中占主导地位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尚不清楚[6]。相关研究证实有一对SCPL酰基转移酶以独特方式参与了茶树、葡萄和柿子等植物的酯型儿茶素合成,其中由大小亚基组成的SCPL4酰基转移酶具有酶催化功能;而SCPL4酰基转移酶的旁系同源蛋白SCPL5酰基转移酶则发挥非催化伴侣功能。此项研究结果为解答茶树为什么积累酯型儿茶素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后提前发给学生阅读熟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在课本内容基础上更新知识。

(二)丰富教学模式方法,提升课堂授课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注意避免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应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结合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将课程知识分为两部分:茶叶化学与生物化学、茶叶加工化学,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课程内容。其中,茶叶化学与生物化学包括第一、二、三、七、八共五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茶树次级代谢、环境对茶树物质代谢的作用、茶叶功能成分化学、茶叶生物化学研究法;茶叶加工化学包括第四、五、六三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红茶制造化学、绿茶制造化学、其他茶类及深加工化学。根据每个部分、每个章节的特点,灵活应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案例分析式”和“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由课堂的参与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翻转课堂,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如在讲解第一章《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时,结合第七章茶叶化学成分的功能,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结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如喝茶提神、喝茶与人体健康等,从而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探究;在讲解第三章《环境对茶树物质代谢的作用》时,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设计高山云雾出好茶如昭平茶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讲解第六章第二节《黑茶制造化学》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提前通知学生收集整理广西六堡茶加工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开展交流讨论。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较为新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借助超星“学习通”App上传课程资料,建立在线课堂,线上线下结合,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三)改进考核方式,提升人才评价效果

考核需改变以试卷为主体的现状,弱化期末试卷所占比例,将其比例降至50%。同时突出多样化过程性考核的地位,即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至50%。在期末试卷的题型设置上,结合茶叶化学与生物化学、茶叶加工化学等的实际问题,增设分析题、讨论题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茶叶相关问题,学以致用。平时成绩应充分体现全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书面作业、线上超星“学习通”App学习情况、小组讨论、PPT汇报、调查报告等(共占30%),以及体现动手能力的实验操作考核(占20%)。此外,除了以上分数考核,还可根据学生将所学的茶叶生物化学知识用于实践,如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比赛等融入进来,教师酌情设置奖励,进一步鼓励学生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考核方式将更为多样、灵活,从而将学生拉出死记硬背的误区,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同时,其也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桥梁,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有关键作用。贺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贺州多个县产茶,昭平茶更是有“早春第一茶”之称。在实验教学中,应结合本地的茶资源,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如结合昭平绿茶、昭平红茶生产工艺,开设昭平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昭平红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的实验;结合贺州的紫芽茶品种,开设“紫芽茶品种加工茶的适制性”的实验,对该品种适制哪种茶类进行探究。此外,还应将教师科研项目如“贺州绿茶工程中心建设”、“紫叶蔓性千斤拔的茶适制性研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项目如“土瑶茶路”、本地茶企的需求如企业所制茶的品质评价等融入课程实验教学中,做到“产、学、研、用”一体化;在实验课前,应让学生自行动手准备实验,如实验材料预处理、配制试剂、调试仪器等。

结语

贺州学院是贺州市唯一的本科院校,“茶叶生物化学”是其特色茶学专业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重要专业课程。综上所述,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有:查找文献资料,更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方法,提升课堂授课效果;改进考核方式,提升人才评价效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实验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授课效果,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助推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同时,可供同类课程和同类院校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贺州儿茶素生物化学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吾城·吾乡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甲基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制备
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的研究进展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