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堂中的研究

2023-12-12梁芍茹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9期
关键词:思政英语教学政治

梁芍茹

(广东金融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引言

对于当代高等教育而言,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树立无疑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全方位发展,足以说明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课程思政教育理论的提出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课程思政教育势必要借助各种生活实例开展,而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几乎成为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许多高校也采用了“2+2”的英语教学模式,即课程开设在大一和大二共四个学期,因此,有不少英语教师需要陪伴学生的整个大一和大二学年,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师已经成为陪伴学生时间最久的课程教师。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利用英语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落实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

在大一、大二学年,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相较于高中紧凑的教学节奏而言,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节奏会让部分学生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同时部分学生对外界事物缺乏充分的认知,无论是人生信仰、价值观念,还是社会认知都还处于懵懂阶段。根据学者龚成[2]在《当代大学生思想认知的“层级落差”现象》一文提供的数据不难看出,在自我认知评测中,有31.4%的学生认为自身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有45.3%的学生认为自身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状况调查所获取的数据有较大出入,因而得出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知行分离现象的结论。课程思政是党中央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不二法门。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寻找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阐述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已经在各大高校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在实践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教育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的,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外国文化的影响,例如,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加上不良厂商对这些节日的渲染,导致学生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不多、不深,无论是重阳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都渐渐被一些年轻人遗忘。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倡导的自由观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易使一些学生忽略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西方国家高度发达,其采用的社会形式才是自由的象征,在思想认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文化冲击会导致学生过度追求西方文化,形成不良的思想认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迫在眉睫。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缺乏严格的管控,一些学生因此放松,忘记了作为学生应刻苦学习的使命,沉迷于手机短视频、网络小说以及游戏中,将大把时间用在娱乐上,对课程内容缺乏重视,在考试中因不合格而出现挂科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揭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引人深思[3]。这些迹象都表明,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趋于完善,但在思想认识层面仍有许多不足,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在学生产生社会认知和树立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高等教育阶段,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阐述

(一)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即在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引入拓展性教育内容,这种包容性较强的特点给予了英语课程较高的教学自由度,也为在英语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课本讲解以外,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小组合作和情景教学。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良好价值观的树立。

(二)把握好课程节奏,合理规划课程内容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应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节奏,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在规划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及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奠定基础。

(三)增强教师个人的创新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相较于体育、音乐、美术等内容生动有趣、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程来说,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往往缺乏吸引力,因此做好课程创新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探寻英语教学创新方式,以此实现思想政治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计路径

(一)结合英语教学特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学科包容性强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方向,因此教师可以以这一特点作为突破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如果紧紧围绕课本构建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单纯课本知识的讲授难以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需要引入更多的拓展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课程节奏张弛的理念,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效率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英语新闻或英语短片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短暂的放松。新闻的内容可以选择时事热点,也可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在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中的Lions and Tigers and Bears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进行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游记的形式呈现,作者以人们都不敢在中央公园过夜为线索,通过讲述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对这座世界闻名的公园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以外,还可以引入中外公园对比进行拓展教学,引入YouTube博主David J.Greenwood 的The Unbelievable Beijing Park,这 部由英国游客第一视角记录中国公园的纪录短片,让学生再次对中国与美国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美国纽约繁华的曼哈顿街区,仍然有不敢在中央公园过夜的说法,甚至连警察都认为那边太危险了,而在北京的公园一到夜晚却如此热闹繁华,能看到不少孩子在游玩嬉戏呢?”学生在对比课文内容以及视频短片之后,就会从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社会治安状况等进行对比,用英语阐述自身的观点,进而锻炼了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树立了文化自信,增强了爱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二)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带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组合作不同,在大学中,学生的合作不单单局限于交流讨论,还要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中的Unit1Half a Day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思考课文题目Half a Day还能用什么短语进行代替,并通过短暂的小组展示表达对文章主旨的理解。Half a Day作为大学英语第一本教材中的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凡意义,首先它标志着学生大学生活的开始,就像课文中的主人公那样,在家长的鼓励下进入全新的校园,走入陌生的环境;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它承接了学生高中阶段的所学知识,也为后续的大学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情景表演及题目替换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能使学生通过课文主题(时过境迁和时光不复)来激励自己热爱生活、学会独立,珍惜眼前的大学时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后与其他学生相互结识、参与军训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说一说来到大学后的见闻,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例如,一些学生会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一些学生会说出自己对大学新生活的畅想,还有一些学生会从课文主题入手,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方式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班级团结,让学生学会合作,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情境为基准的实践教学方式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4]。

(三)结合时事热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时事热点新闻是帮助学生认识现阶段国内外政治热点的有力途径,因此在课本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搜集时事热点,以英语的方式呈现,并借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例如,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空军运-20专机接迎归国,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歼-20伴飞护航,以大国重器向志愿军烈士致敬。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类似新闻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坚定爱国信念。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以课本内容为基准,搜集相似主题的文章,还要有意识地融入各种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联系的新闻内容,可以通过英语短片或英语文章的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配图加简单的英语介绍在多媒体设备上向学生播放,这样就能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其了解时事热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引入国内新闻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国外新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俄乌冲突中,大量处在冲突硝烟中的人们无家可归,甚至失去了生命。在讲述这一事件时,除了可以利用英语新闻的方式进行展示以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影视资料后写出相应的英语观后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战争,自觉维护和平,成为热爱生命、建设祖国的有志青年[5]。时事热点作为一个媒介,在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英语语法和单词的讲解。

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对高等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做出的一次规划,也是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个约束。首先,教师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奋斗的良好品格。其次,在学生接触英语短文、视频图像资料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契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最后,在课程思政理论的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学规划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在教学节奏、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也会更加科学高效,有助于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从上述三点来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课程思政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相关教师应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的特点,积极引入课程思政,助力实现英语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教学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