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2023-12-12曾振杰朱晓菲沈晓卫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9期
关键词:隐性辅导员思政

曾振杰,何 川,朱晓菲,沈晓卫

(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5)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从全球视域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绝非中国独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存在[1-2]。

美国是高等教育强国,但美国高校没有开设任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是美国高等教育就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呢?恰恰相反,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当成功。美国高校校园秩序井然,学生学习认真、自我约束,同时对于政治的参与意识很强烈,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充分[3-4]。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美国采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种非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自然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教育部的主导下,纷纷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如何建设是摆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分析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借鉴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式

美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教育家约翰·杜威主张的对学生进行间接道德教育。后来,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Philip W.Jackson)又提出了隐性课程的相关概念,核心理念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受教育群体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实践中[5],使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一)开设多样化的通识教育课程

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并没有开设任何思想政治类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通识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几乎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以哈佛为例,其设置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六个领域的十大类别,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这些课程,采取的是不排斥、不点名和不考试的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和厌恶感[6]。(2)一般不正面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而是将思政元素隐含在不同课程的内容设计及教学设计中。(3)课程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学者、专家担任主讲,利用专家的声望和影响力感染并引导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了解、认可和接受美国的主流价值取向。(4)教学一般采取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提高公民的参与度,旨在向更多受众传递美国的主流价值观。

美国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依托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在多样化的通识课程的各个教育环节,采用间接地、渗透和隐蔽式方式,巧妙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7]。

(二)开展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体验是最能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一种形式。在美国,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十分有利于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时,不仅能够参与活动,也能参与社团的管理,并有机会参与解决社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责任心和领导力等[8]。

此外,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美国高校的体育活动,除了关注学生的体育外,还关注学生的德育,他们认为体育活动是进行隐性教育的重要阵地,能够培养学生诸多的品格,比如通过各种体育团体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等方面的品性[9]。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

美国特别重视校园环境的硬件设计,比如校园的风景、建筑及楼宇布置等各类硬件设施的文化设计,旨在营造一种德育的环境氛围,对学生产生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10]。

美国同样特别重视校园环境的软件设计,比如校风学风、各类管理制度等,通过日常的学校和班级情境,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以美国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员制度为例,该制度类似于我国大学设立的辅导员制度,从表面上看,学生事务管理员制度偏重于学生主体性训练和培养,而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但实际上,正是这种人格训练和公民素质培养将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增强了学生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11]。

二、隐性教育对于开展课程思政的启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11],同时拉开了我国高校大范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帷幕。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取隐性教育方式,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效果明显[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存在类型,其隐性的特征与我国提出的课程思政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可以借鉴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部分,具体如下。

(一)强化课程隐性教育,提高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美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教”的功能,强化了“育”的实效,使教育更加隐蔽、深入和持久。我国高校应该更加重视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挖掘所有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此强化高校的“育人”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这是课程思政概念的前提和基础[13]。迄今为止,课堂仍然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场所,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重点领域。因此,作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备进去”,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备进去”,要善于挖掘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嵌入本学科,既不显突兀,又能让学生汲取思政营养,达到“如盐入汤”的效果,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过去,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无关,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端正这一看法。事实上,非思想政治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薄弱,与教师自身的品行修为有很大关系,教师必须提升人格修养,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正如,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提升人格魅力是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三尺讲台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也是教师向学生输出自身价值观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很好地约束自己,提升自身的品行修为,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二)强化实践育人举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从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后,一直在强调国家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以及从教师的角度如何提高思政意识与思政能力等,但却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尽管课程思政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但是实践起来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突兀地嵌入思想政治以及单向“填鸭式”地灌输思想政治内容,容易引发学生反感,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产生“理论知识假大空”的固有偏见,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必须弄清楚隐性与显性的区别,处理好知识的单向传递与双向互动的关系,避免学生对课程思政产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同的固有偏见。

从美国开展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短板。我国高校课程教学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互动,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重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思想政治的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的研究不能离开社会,学生如果只停留在课堂讨论和分析中,就无法真正具备有效的社会参与技能。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可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比如在红色周年纪念等标志性节日组织一些实地参观、交流的实践活动。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突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其快乐地接受熏陶。

(三)加强育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受到美国高校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的启发,我国应加强校园环境的人文设计,不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建设,也应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我国高校非常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等物质文明建设,为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建立标志性建筑等,在物质建设上体现学校特色,让学生体验到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如北京大学的校园建设非常注重人文教育,未名湖、博雅塔等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教学楼设计都非常注重人文情怀。在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塑造,如加强校风与学风的建设,加强大学独有文化及精神建设等。利用学校独特的环境或学校历史文化,对师生的价值观产生无形的影响,如西安交通大学弘扬的“西迁精神”就是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此外,在管理育人方面,我国高校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做法,参考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员制度中好的方面,适当改革辅导员制度,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员制度分类非常细,呈现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如全职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及住宿辅导员等,他们以服务学生为工作导向,具有专门化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偏民主化,是一支职业化的队伍[14]。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学生的管理,且没有固定的职业发展路线,类似于中学的班主任,因此在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水平上不及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员。我国高校应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水平,比如可通过设立辅导员专业职称使其价值得到认可,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提升其整体素质[6]。

结语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应的模式,该模式在美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梳理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式,结合我国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启示,为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提供借鉴与参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叠加借鉴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好的做法,必将在育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隐性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