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伴用随”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理解产出策略探析

2023-12-11蒙蔡强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蒙蔡强

【摘要】本文针对长期以来高中生英语学习活动存在的语言交际目的模糊、语言学习缺乏语境支持、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脱节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缺乏互动协作等实际问题,论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学伴用随”语言教学策略的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交际意图、语境相伴、理解与产出相结合以及互动协同等四个影响语言学习的关键变量,完善理解产出活动,形成理解产出闭环,从而提升理解产出质量,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伴用随 高中英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9-0120-04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多关注知识点,语言交际目的模糊;二是背记词块、句型和语法结构等语言要素时脱离课文,缺乏必要的语篇语境作为支持;三是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联系不够紧密,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脱节;四是小组学习常常形同虚设,小组内缺乏必要的互动协作。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021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体高一年级新生开始使用全新版本的英语教材,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积极采用“学伴用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现存问题。

2009年,我国王初明教授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的关键理论,首次提出“学伴用随”的外语教学策略。“学伴用随”是指“学相伴,用相随”,英文表达为“learn together,use together”,简称“LTUT”。该策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引入恰当的语境,以利于后续外语的使用。2016年,王初明教授提出了“学伴用随”外语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交际意图、语境相伴、理解与产出相结合和互动协同,这也是“学伴用随”的原则。交际意图指的是外语学习活动需要带着交际任务进行,交际是语言学习和运用最基本的内在驱动力;语境相伴指的是语言学习活动需要在相对应的语境中开展;理解与产出相结合指的是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两者之间应紧密结合;互动协同中,互动是指对话者之间“彼此适应,相互启发,自动对焦,相互理解,并做出反应”,协同是指互动中对话者之间的“趋同现象”,带有模仿的特征。“学伴用随”教学策略建立在交际意图、语境相伴、理解与产出相结合和互动协同这四个影响语言学习关键变量的基础上,而高中英语教师恰好可以用这四个关键变量帮助学生解决前文提到的四个问题。

赵云利在《基于窄式阅读的续写写长——“学伴用随”原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论述了“学伴用随”模式本身的进步性,在王初明教授原有的“写长法”基础上强调了学伴的重要性,即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伴随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互动进行学习内化的必要性。徐贺兵则提出,基于“学伴用随”创设的词汇App,因考虑到语言学习中所伴随的情景、心境、认知语境、内部语境以及语言本身语境的多因素变化,能更好地对词汇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不仅能增加使用者的词汇量和增强使用者的记忆力,还能对使用者理解词汇使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特殊性产生积极作用。除针对词汇、写作等外语技能类语言教学类研究外,对“学伴用随”原则的研究还延伸至汉语教学,如《基于“学伴用随”原则的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实践个案研究》认为,该原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促进作用。虽然基于此原则进行的研究角度多样,但深入的研究和具有整合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如何做”的角度深入探讨“学伴用随”在高中英语课堂输入产出中的整合性实施策略。

广西普通高中学校选用的英语新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教科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来,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板块式设计将语言知识和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新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語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英语学科综合能力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依托“学伴用随”原则提高输入产出的协同性和课堂效率,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基于交际意图,设置理解产出活动

交际是指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行动等途径交流想法与感受的信息交换和信息互补过程,也是语言习得者进行语言实践最重要的平台。学生学习英语需要以交际为目的,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不断感知、体会,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因此,在听、读、看等语言输入环节后,及时布置任务驱动型的说、写等语言输出任务,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语言使用目的去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学以致用,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相应主题语境下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Reading for Writing课型,这两种课型均以交际为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完成语言交际任务。

(一)课内理解产出活动

常见的课内语言交际任务有“听后发言”“读、看后写作”“读、看后讨论”等,还可以进一步升级为“听后写作”和“读后思考”等以交际为基础的输入产出式课内活动。

“听后发言”要求学生听完某个话题的语音信息后以各种形式呈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听后发言”可分为个人复述、主题讨论和小组意见汇总汇报等。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两人小组活动或多人小组活动。两人小组活动中,两名小组成员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轮流复述给对方听。多人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听完话题语音信息后,组内两两结对,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按提示和要求口述给对方听;或者每个小组成员把自己听后的体会和理解按要求表达出来,然后指定一名小组成员把所有小组成员的见解记录、分类和筛选,之后代表本组面对全班同学表达本组的主要观点。

“读、看后写作”要求学生在主题阅读任务结束后,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主要内容或根据所读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进行续写或仿写一篇文章,如果文章有配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配图传达的信息。教师组织学生写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照写作要求完成个人写作任务,再以两名学生为单位组织全班学生互评,最后以三到五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讨论并挑选出本小组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分享。

“读、看后讨论”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就某个主题先开展小组讨论,如果文章有配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配图传达的信息,然后选出本组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针对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开展“听后写作”或“读后思考”活动。

充分开展课内语言交际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即学即用、活学活用,实现语言的即时交际。

(二)课外理解产出活动

常见的课外语言交际任务有“专题采访”“读后随笔”“主题研学”和“英语角”等,它们是课内学习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专题采访”要求学生对外籍教师、交换生或其他外籍人士就某个主题进行采访。完成课堂单元主题学习活动后,学生有可能对该主题存在某些认知困惑,这时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探究这些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弄清课上没明白的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拓展课内知识,还能提升交际能力。

“读后随笔”要求学生在阅读一定量的英文报纸、杂志任务之后,用英语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主题研学”要求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参观某个外资企业或工厂,现场感受某个主题语境,和外企员工进行交流,体验英语的真实使用环境。

“英语角”活动一般会有特定的主题,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现有的综合认知,带着若干疑问和其他同学用英语沟通交流,能够锻炼听说能力并增长见识。

课外语言交际活动的充分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实现语言的深度交流。

二、依托语境相伴,提升理解产出质量

语境指的是语言知识存在所需要的特别情境、上下文语言环境和社会风俗习惯等要素。彭雪梅在2011年曾指出,語言理解关键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该语言所处的语境,要从语境中揣摩语言的真正含义和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交际意图。语言是某种特别环境里的产物。语境的作用是促进语言理解和启动语言使用。因此,英语教师在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首先要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感受、领悟、体验和运用相关语言知识,力求获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例如,很多学生总是不停地抱怨背记英语单词是何等的困难,不管他们如何反复记忆词汇,过不久还是忘记其中的一大部分,学习效果不佳。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脱离语境背记单词。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把词汇和语境结合起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语境,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词汇。下面以词汇学习中的词义猜测和词性确定为例,说明上下文语言环境伴随的重要性。

(一)借助语境猜测词意

不少学生在阅读时只要一碰上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询问身边的同学。如果身边恰好缺少可用资源,很多学生就卡在生词处反复阅读,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也未弄明白生词。如果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该生词所在的上下文语境来推测词义,那么往往能够摆脱困境。例如“S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 after she took some medicine that night,but during the next few hours her condition deteriorated.”,句中的deteriorated对高中生来说的确是一个生词。但这时如果学生能利用语境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but,对比前后句的语意,就不难发现deteriorated应和前句中的getting better形成相反的含义,由此可以推测deteriorated极有可能是表示“开始恶化”的意思。诸如此类,学生可以通过生词所处的上下文中的定义、解释、说明、因果、列举等来猜测生词的大致含义。

(二)依靠语境确定词性

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在空缺处填上所给词汇的正确形式。例如“...but we stopped at the different gates and watchtowers to take pictures or just to watch the local people going about their 70.   (day) routines.”。此题出自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的语法填空题,要求学生用单词day的正确形式填空。在这里学生需要充分利用上下文语言环境来确定所给单词day应该使用的正确形式。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空缺处后面的中心词是名词的复数形式routines,空缺前是一个介词about和一个形容词性物主代词their。由于空缺前后是一个介宾结构,因此可以判定空缺处应该是一个形容词,因此应该将单词day的形容词形式daily填入这个空缺。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上下文语法环境,推断其他空缺处的词汇应该以何种词性出现才符合句子的语法规范。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语境伴随在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的语境会随着不同的语言知识出现,利用好语言环境,学生就可以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记忆和理解语言知识,在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相应的语言知识。

三、理解和产出形成闭环,提升课堂整体效率

高中英语新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排有Listening and Speaking、Listening and Talking、Reading and Thinking、Reading for Writ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等课型。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Listening and Talking、Reading and Thinking、Reading for Writing等课型中均要求学生先进行语言信息输入,然后在输入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开展语言输出活动。Reading for Writing课型则直接强调阅读课堂以写作为最终目的,重点在读后的写作。Assessing Your Progress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课型则直接强调课堂学习的产出。课堂的产出既可以出现在一节课的后半部,也可以紧接着在课后出现。教材把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领悟、掌握和运用、体验直接连接起来,强调课堂理解和产出的有效结合,这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听、读和说、写分离的问题。理解和产出相结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一)理解和运用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包括文章的语篇结构、各段落的主旨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全文主旨大意等要素。从常规教学统计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缺乏阅读后准确判断文章结构的能力。因此,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务必引导学生学会判断文章结构和文章类型,判断所读文章是属于“总—分—总(deduction and summary)”“总—分(deduction)”还是“分—总(induction)”结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识别文章段落展开的方式,如按时间顺序展开、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按空间顺序展开、按因果关系展开、按分类的方式展开和按对比的方式展开等;学会判断段落主题句的位置以及厘清文章中各段落主题句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位于首段还是尾段,抑或是需要从各个主题句中提取和凝练。

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后,教师还应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好文章的写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做到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二)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主要包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词块、短语、句型和语法知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熟悉、掌握约3 500个词汇、1 000个短语和500个句型,熟知它们的读音、语意、拼写和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掌握语法知识的重点是要熟悉语义、语境和语用。英语语言知识琐碎繁杂,要做到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很多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在课内课外抓好讲练结合这个环节。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体验语言知识迁移和运用的過程;在运用过程中分析、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适时反思和总结自身的学习行为,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在语言信息输入时,如果仅仅是阅读,两周后知识的保有率只有10%;如果学习后立即运用,两周后的知识保有率可达90%。这足以说明理解和产出相结合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局部和整体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理解和运用成果。

四、依靠互动协同,巩固理解产出结果

互动是指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语言等方式产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协同是指协调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配合、互相帮助、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2—3人的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动协作中学习语言,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抽背与复述

抽背即抽查背诵内容。学习语言知识需要背记的内容很多,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完成背记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生个人完成基础的背记任务后,组员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互相抽查教师布置的背记内容,既能保证背记的数量和质量,又能锻炼检查者的听力。复述是要求把学过的课文语言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表述出来。组员之间经常开展复述活动,既能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锻炼组员的个人表达能力和胆量。

(二)对话与交流

对话指角色扮演,组员模仿英语学习材料中的双人对话或多角色对话。这些对话内容模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能让组员尽可能体会到语言使用的真实环境,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一个人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话活动结束后,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实现共同进步。

(三)互批与整改

互批指互相批改作业。在学生完成各项作业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对照标准互相批改作业,寻找组员作业中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学习和吸收,同时也要中肯地指出组员作业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帮助其克服和改正。整改指阶段学习总结、反思、修正和提升,既有组员个人的整改,又有小组整体的整改。

小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国外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听他人讲授知识,两周后知识的保有率只有5%;但如果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两周后的知识保有率可达50%,这足以说明小组互助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教材以话题为基础,单元课型注重主题语境,将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运用相结合,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任务,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伴用随”教学策略,从交际意图、语境相伴、理解和产出相结合以及互动协同四个角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学伴用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1).

[2]孙曙光,宋玉梅.“学伴用随”对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1(10).

[3]彭雪梅.关联理论视角下对学伴用随原则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1).

[4]赵云利.基于窄式阅读的续写写长:“学伴用随”原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学刊,2014(10).

[5]徐贺兵.“学伴用随”下移动语言学习中词汇习得应用研究:以“不背单词”App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6(1).

[6]张秀萍.基于“学伴用随”原则的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