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3-12-11张凤玲
【摘要】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际需要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痛点难点,提出“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三者融合、读写结合的“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课前导学、课中细学、课后延学,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语文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丰富课程学习资源。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三微一体 读写融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9-0086-04
中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深化关键能力,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格、优良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进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才俱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没有预习习惯,阅读基础薄弱,写作能力较差;与此同时,中职语文教学中读写割裂问题比较普遍。
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大量类似“微资源、微活动、微阅读、微写作”等“微”教学方式频出,预示着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语文课程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顺应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趋势,提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凸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能。
一、“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相关内涵
(一)“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概念界定
“三微一体”的“微”,即“短小、精悍,言简义丰”之意。“三微”指的是“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
1.“微资源”是指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的短小的导向课堂活动的一系列预习资源。内容包括:导向“微活动”的阅读资源、导向“微写作”的写作资源。这里的“微资源”指的是图片、视频、文本等资源,紧扣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目标,不同于以往教学资源的零碎、单一,“微”资源按照一定逻辑形成整体,具有系统化、整体化、逻辑化的特点。学生借助“微资源”学习,初步系统建构学习内容,形成整体学科知识体系,为课堂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2.“微活动”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围绕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教学实施设计成一系列微型的情境化教学活动,具有情境化、实践化、活动化的特征。一般一个活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微活动”时间短、情境化的特点高度契合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丰富语文学习体验、提高审美品位、丰富精神世界,进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助力语文深度学习。
3.“微拓展”是一种以巩固、深化课堂所学为目的,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载体,以阅读、写作任务为内容,以简短互动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其生生互动、师生联动、实时记录成绩的动态特征,是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4.“三微一体,读写融通”,即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三者有机结合,融通读写、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自学“微资源”初步建构课程的知识体系,是微活动的学习基础;课中,教师在情境化“微活动”中,设置一个个驱动型任务,让学生进行“微阅读”,最后挖掘一个话题点开展“微写作”,以读带写,读写融通,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助力语文深度学习,这是文本学习的核心;课后,借助教学平台进行“微拓展”,学生分享成果、教师指导答疑,形成育人合力,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它既是教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又能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持续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前、课中、课后构成学习时间的一体;阅读与写作学习互相依存,构成学习内容的一体。“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三者融为一体,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融通。
(二)“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并非教师向学生单向度地传递知识,而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学习者凭借自身经验基础主动对新内容进行深加工,重新建构意义的过程。在“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授课前对“微资源”进行预学习,围绕学习任务,全身心主动参与,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
2.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与人类社会具体实践紧密相关,最理想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者运用真实生动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知识建构与身份建构融为一体、统筹发展,进而激发学习动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微活动”中,教师根据文本创设一系列情境化实践活动,设置一个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文本“微阅读”,在真实的情境活动中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再将新知识迁移到旧知识体系中,使其相互影响,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随后挖掘话题进行“微写作”训练,再把现有经验迁移到下一情境中,便于提出决策或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情境学习理论。
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在《布盧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布卢姆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分为浅层学习与深层学习,浅层学习指记忆或者回忆学习层面,深度学习则是指评价性、创造性学习层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在“微活动”中,教师根据文本先开展“微阅读”,再进行创造性的深层学习“微写作”,以读带写,创造新知识、新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体现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诗词具有发展语言、提升审美、传承文化、构建思维、培养人格、涵养情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是中职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现以诗词教学为例阐释“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课前导学:“微资源”自主学习
课前,根据诗词的文体特点以及“微活动”所需知识,结合不同的学习主题内容,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微导学案”,围绕导阅读、导写作设置不同栏目、发布不同资源,并上传“微导学”任务。如教学诗歌《无衣》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微导学”步骤设置“导阅读”“导写作”两大栏目。
“导阅读”下设“背景介绍”“基础积累”分栏目,主要涵盖《无衣》的写作背景以及《诗经》的基本知识,具体如下:1.背景介绍——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制作电子故事书,准备课上交流;2.基础积累——自主学习《诗经》的基本知识;自主阅读《无衣》,学习生字词,利用注释、工具书或小组讨论掌握重点字词句,并疏通词意。
“导写作”下设“技巧鉴赏”,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重章叠句法》,初步了解写作技巧,为课中“微活动”任务——“用重章叠句手法,将诗歌翻译成现代诗”做好初步准备。课前“微导学,明任务”,让学生结合“微资源”自主探究,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实现时时学、处处学,方便师生、生生之间随时交流、分享,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中细学:“微活动”读写融通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和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将教学实施设置成一个个微型教学活动。单个活动时间建议控制在15分钟以内。文本学习结束后,教师再根据课文内容捕获话题点,创设一个练笔的情境,让学生开展“微写作”。写作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样式灵活多元,如图表、宣传语、脚本、改写、续写等均可;篇幅不求过长,字数建议200字以内。最后学生把自己的微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教师随机抽取作品进行展示,并结合范文开展评价总结。
借助活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教师则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教师可从职业生活、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方面创设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如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教师针对时事热点——中印冲突,从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辛弃疾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否已经过时,查看网上评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而学习《登高》时,在“微写作,提素养”学习环节中,教师从学科认知情境围绕学习任务“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所学内容,把《登高》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改写时要尊重原作,并融入自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开展一系列微活动:
1.请你填空——明概念。通过填空题进一步明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2.请你连线——辨异同。通过连线题辨析联想的四种类型: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3.请你画图——导写作。学生分组合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诗人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思路画下来,每個小组派代表讲解。
4.读写融通——以读促写。师生共读教师改写的《登高》现代诗,创设写作情境,酝酿写作情绪。
在填空、连线等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探究,运用思维导图,把诗人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思路画下来。随后学生再诵读教师的范文,开展写作训练。课中教师借助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测试、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诗人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思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层层化解任务难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学习目标,完成授课内容。教师选择的写作任务与学生关联紧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进而解决阅读与写作割裂的问题,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融通。
课中“微活动”融合阅读+写作,破除重阅读、轻写作的弊端,让阅读为写作做好铺垫,借助写作深化阅读成果。读写融通实现中职语文的深度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后延学:“微拓展”深化提升
为了巩固课上所学,教师在信息化平台发布简短的阅读、写作任务,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随时交流、点评。这既能巩固拓展学习内容,又能触发学生继续思考教学内容,还能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无衣》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展了如下“微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阅读云班课平台上描写战争的诗词作品——屈原的《国殇》、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比较与《无衣》的异同。
2.佳句摘录:阅读后摘录美词美句,积累文学知识。
3.拓展写作:用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给抗战在新冠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写一首短诗,表达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决心和勇气。
一系列“微拓展”活动深化了阅读和写作,特别是最后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借助言语实践活动,在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中,提升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模式创新,实现语文深度学习
“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它以文本阅读和主题微写作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指引,让学生不仅接收了具体的知识,还建构了文化意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最终形成高阶思维品质。把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真实情境式学习,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实现了中职语文的深度学习。
(二)读写融通,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语文课程要注重语用学习。文本学习与“微写作”活动的开展,将“语言学习的阅读”和“生活的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生活参与或训练,借助习得性学习活动,实现了语文课程的语用学习功能,更好地提高了语文学业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更能有效、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素养。笔者根据问卷星调查反馈,我校自推行“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参加全区文明风采大赛及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和升学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学业水平明显提高。
(三)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服务学生发展,教师既要熟练运用任务驱动法和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又要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评价,从而提升了综合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捷报频传,喜讯连连。
(四)技术融合,丰富课程学习资源
在“三微一体,读写融通”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信息化技术融合,以云班课为学习平台,在“课前导学”“课中细学”“课后延学”教学环节中建设了电子文档、视频、音频、网络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料,满足了各教学主题的需要,充实了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提高了学习效率。
可见,集“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為一体、读写结合的“三微一体,读写融通”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是科学有效的,是“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有利于“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3]刘宇琦.微写作视域中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岳阳.淮北:湖南理工学院,2020.
[4]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倪文锦主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6).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B05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凤玲(1984— ),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