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3-12-11周新

求知导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导向。教师应以课堂为依托,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文章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研究”(YJZHDI145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新(1988—),女,山东省烟台港城中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契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的,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表现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落实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活动。课程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应用适宜的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

一、融合生活体验,让核心素养接地气

新课标提倡开展体验性学习。道德与法治是具有生活性的学科,融合生活体验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途径[2]。因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生活素材,链接生活热点,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核心素养更加接地气。

(一)融入生活素材,创设情境

生活素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资源,适宜的生活素材是创设生活情境的支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知识,建构良好的认知体系,积累生活经验,实现知行合一。所以,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为例,该课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使用适宜的方法面对挫折和逆境,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修炼顽强的意志,陶冶情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案例,创设相应情境来开展教学。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面临着身体变化,如长青春痘,而青春痘会影响面容美观,给一些学生带来烦恼,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出现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等。对此,教师可以创设“青春痘的烦恼”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描述真实的感受,同时探究应对青春痘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青春期的烦恼,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链接生活热点,设计问题

新课标要求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与判断能力。而生活热点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链接生活热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探究,建构认知体系,发展核心素养。

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以及“平凡与伟大”,旨在使学生明白个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由此厘清个人成长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形成民族自豪感,树立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无私付出的人,如学生耳熟能详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于敏、申纪兰等。教师可以这类新闻为切入点,搜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们的故事,并制作微课,而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生命精彩。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付出,自觉端正对待生命的态度,感悟奉献之于生命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是学生获得真知的具体方式[3]。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将认知转化为行动,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学情,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其在生活中进行探究。

以“遵守规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体验活动,使其逐步认识规则,自觉维护社会规则,同时发展责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一些违反公共规则的现象,如闯红灯等,使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类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主性,迁移运用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强化责任意识、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进行价值引领,让核心素养扬正气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学科,承载着扬正气的重任,同时,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弘扬正气[4]。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生活中扬正气。

(一)道德两难,引领价值判断

在道德两难的情境中,学生若能做出正确的判斷,就可以逐步增强价值判断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良好的行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应用道德两难法,呈现两难故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以“守护生命”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帮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危险的时候,有人退缩甚至自我放弃,有人却舍己救人不畏牺牲。对此,教师可呈现相关的案例,组织辩论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选择。经过这样的价值判断活动,学生就能意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重自己的生命,还要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在救助他人时,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创设两难选择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提升道德修养,增强道德判断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弘扬正气。

(二)正面示范,引领价值行为

教人者教己,教师是学生践行价值行为的引导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思想、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入手,践行良好的价值行为,做好正面示范,创造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也自觉地践行良好的价值行为。

以“凝聚价值追求”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巡视课堂,发现悬挂在教室墙上的国旗上有灰尘,于是用手轻拍国旗,除去灰尘。在上课铃响后,教师开始教学。在讲到民族精神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作为青少年,大家觉得要如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踊跃作答,提出不同的做法。其中一个学生答道:“我们可以像您一样,爱护我们的国旗,这就是在弘扬民族精神。”教师不经意的举动被学生看在眼中,进入了学生心中,泛起了爱国的涟漪。可见,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正面示范,引领价值行为。

三、焕发艺术活力,让核心素养有灵气

课堂教学讲求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核心素养有灵气。对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让课堂焕发艺术活力。

(一)融入传统文化,滋养心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更是宝贵的德育资源,滋养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活力,无形地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发展。

以“我与集体共成长”的教学为例,该课有两大内容——“在共建中尽责”和“在担当中成长”。基于这两大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明理至善思想相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大学》的相关内容,也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有关明理至善的故事,如孔融让梨、曾子避席等。生动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帮助下,透过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懂得与他人和睦相处,懂得谦让等,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如此不但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还可以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提升道德修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善用课堂留白,引发思考

课堂留白是一项艺术性活动,旨在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学时机,善用课堂留白,引导学生思考。

以“诚实守信”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则故事:桐桐妈妈将隔夜馒头卖给客人,桐桐看到后,用新鮮馒头向客人换回隔夜馒头,但如此做法引起了妈妈的不满。于是,爸爸决定开一场家庭会议,对此事进行讨论。在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提出问题:“桐桐为什么要用新鲜馒头换回隔夜馒头?在家庭会议中,他们一家人会达成怎样的共识?”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而后引导学生踊跃作答。有的学生说:“桐桐为了保证客人的健康才用新鲜馒头换回了隔夜馒头。”有的说:“桐桐诚实守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诚实守信具有一定的认识,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要守信,这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升道德素养。

四、完善评价体系,让核心素养显生气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过程性活动,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继而完善教学,使核心素养显生气。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具体指标为依据,应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如一课一写、教师满意度评测表等,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在应用一课一写方式展开评价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各自利用课后时间,回顾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书写教与学所得,总结教与学的不足等。之后,教师须认真阅读学生所写的内容,了解他们的课堂学习情况,分析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指出学生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完善的建议,帮助学生扬长补短,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书写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而后思考如何改进不足,做到查漏补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应用多样化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秋霞.探析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2(4):57-59.

[2]江颖颖.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1):160-162.

[3]王国魁.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J].中国教师,2021(增刊1):80.

[4]孙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9):52-53.

[5]高满堂.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1(39):4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