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档案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逻辑、困境与路径

2023-12-11王苗

兰台内外 2023年33期
关键词:赋能高质量发展信息化

摘 要:医院档案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受技术、制度和价值逻辑制约。在实践中,档案信息化又面临着组织、效率和过程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可以在制度建设、标准化推进、数据整合与共享利用、开发利用与安全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提升信息化赋能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随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医院治理和变革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具备赋能治理创新的功能,进而能推动组织创新治理。因此,新形势下探讨档案信息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其困境问题,探索创新实践路径尤为重要。

1 医院档案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1.1 技术逻辑

信息技术融入医院档案管理,能够不断重构和调整医院治理场景,完成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换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赋能是一个技术重构和融合的治理过程。一是医院对档案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医院汲取新信息的能力。医院档案信息汲取能力的提升,为醫院管理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档案信息转化能力的提升也推动医院治理创新,从过去以经验为主导向以数据分析为基础[1],提高医院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信息化技术向医院职能赋能提效。档案信息化具有便捷、共性的特征,既可以为业务科室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也能为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医院档案信息的共享机制,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降低了合作成本和沟通障碍。三是档案信息化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有助于提升医院人员的数字素养。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融合,能够持续提升医院人员的思维能力,训练数字化思维,使其主动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医院治理创新。

1.2 制度逻辑

档案信息化的制度逻辑是通过相应的制度打造和行动路线,构筑起新的信息化管理动力机制的过程。医院的制度逻辑架构是医院领导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决定和选择的结果,并非是某一团体自主的选择。因而,档案信息化赋能的过程需要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实现对治理过程的重塑。一是医院领导者对档案信息化的支持和认同,为数字化技术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和资金支持,在实践力度和广度上将政策供给不足、资金建设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予以清除。二是借助档案信息化技术将各职能部门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降低档案赋能效率。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为各部门加强联系提供难得机遇,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治理的再分配和分工,赋予不同部门档案管理权限,改变档案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三是档案信息化为管理人员参与医院治理提供了途径和条件。信息化技术能够为更广泛的档案管理者提供多样化的机会,赋予表达治理建议的渠道,调动参与医院档案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汇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1.3 价值逻辑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已不仅仅作为技术赋能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推动工作效率提升、科研水平进步、诊疗能力提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潜力和作用已在实际中得到印证,是医院治理创新的主抓手。一是信息化激活了医院档案管理的潜在因素。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多元共治”和“去中心化”的逻辑,能够兼顾不同的参与主体,持续释放不同群众的管理潜能,增强人们的身份认同,推动形成共同的“管理记忆”,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二是信息化推动形成档案治理合作新模式。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已融入医院管理流程,使各参与者树立信息管理思维和主动意识。推动档案治理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合作共治”,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管理的主动行动。三是信息化技术的整理能力释放了档案价值和潜力。资源建设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工程,也是赋能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起点。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档案管理的收集、利用和赋能都有所不足,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手段,档案管理的方式得到了全过程重塑,突破了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档案的价值有了更大的释放空间。

2 医院档案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2.1 组织困境

信息化建设依托于医院内部各参与部门建立合作组织架构,其中需要对各参与主体进行有效的任务分工和职责划定,构建多层次和平面化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扩大了治理群体,优化了治理结构。但是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参与主体对信息化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认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专业性也容易导致医院组织结构内部的隔离和弱化。因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其对信息化接受、操作和认知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源于信息技术本身的专业性和高要求,如果医院档案人员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就会将信息技术排除在外,造成规划有力、执行不力的困境。尤其当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员大多数年纪较大、接纳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时,信息技术的落实就大打折扣。这就形成信息化赋能创新的主体排斥效应,陷入循环往复的过程,导致部分技术熟练的档案管理人员承担信息化任务和主导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主体与弱势、积极与冷漠的结构性矛盾。

2.2 效率困境

档案信息化因其快捷、便利、高效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其主要是借助将技术思维方式转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能够将技术的赋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转换了医院发展的强大势能。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医院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自身实际,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重点必须放在有效性和适应性上。一方面,片面追求超出医院实际的信息化模式,反而弱化其赋能作用。信息化能够快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使管理人员从传统的繁琐过程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经历充实档案业务建设和研究。但是现实过程中,有些医院片面追求信息化的物质建设,超承载力建设档案智能中心、专题数据网络等,忽视了配套制度、人员素质的现实情况,忽略实际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参与主体的行动难题,也产生效率困境。信息技术解决了赋能档案治理的基础保障问题,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真正发挥,需要多元参与主体的主动程度。信息化建设能够整合不同群体,拓展合作渠道,发挥数字潜能,但在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突破技术隐蔽空间限制,即治理主体的构想与参与主体不主动的矛盾。从这方面看,信息技术赋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院内部参与主体的隔阂和分裂。

2.3 過程困境

档案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资源赋能医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提档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信息的不完整性和分散性,使得信息资源的推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一是档案信息的低质量、不完整和分散性。过去,医院档案管理的主体是文书档案、病例档案、会计档案等,整理质量不高、标准化执行不到位,使得信息资源难以产生聚集效应。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医保档案、文化档案等应运而生,成为新的档案资源。这些新的治理资源,有的未能及时归档造成了流失,有的保管在个人或者业务科室中,呈现出碎片化和分散性的特点,削弱治理效能的发挥,成为治理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档案服务能力也难以发挥最大作用。二是资金建设和人才缺失的困境。对于建设过程而言,信息化赋能主要取决于资金状况和人才保障能力,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由医院资金投入水平决定的,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必然导致无法发挥信息化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优势。另一方面,建设过程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专业化人才来进行高速运转,如人才建设不足,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将成为空中楼阁。由此可见,档案信息的分散化和保障因素的不足能够阻断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中间流程。

3 医院档案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组织层面:能力培养与业务提升

破解医院档案信息化赋能不足的困境,创新医院组织建设是关键。一是通过加强信息化技术培养力度消除信息化推进的不利因素。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过程能够降低和消除其推进过程中的阻力,使参与人员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技术水平,解决技术归纳和应用失衡的问题。当技术边界不在成为阻碍因素时,就能够保证内部治理主体的整体性和一致性[2],为信息技术的扎实推进奠定基础。常用的技术培训手段有组织专业化培训、招聘信息化人才、加强人才交流力度等。二是通过制度结构的调整为数据赋能提供合作基础。在制度设计上要坚持以促进合作导向和激励机制为方向,汇聚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能。比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将落实的速度、质量、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在资金、职称、绩效等方面给予倾斜,最大限度提升管理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动力。

3.2 规范层面:明确责任和建设模式。

新《档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档案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保障电子档案、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成果等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这也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标准规范。一是明确各主体的范畴和责任。要对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和目标给予明确。明确责任主要是为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安全性考虑,在实践应用中常出现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不到位,患者信息泄露、科研信息被窃取的问题,明确责任后能够更好地规范各主体的逐利行为,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可控。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要认真执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贮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便于转换、实现共享。多层面、多门类采集必须长期或永久保存的、符合归档要求的各种医院档案信息[3],特别是人民群众亟需的档案资源,如病例档案、健康档案等。要对以前按年度整理保管的档案逐步扫描成电子文档,归档保存,综合档案室要按标准科室移交的电子档案,更好的为医院中心工作服务。

3.3 保障层面: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

档案信息化赋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做好技术应用保障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信息和资源的重构组成了核心要件。一是加强档案数据整合。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入,医院档案管理类型增多,存储介质繁多,对不同来源的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和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要加强内容整合,要加强医疗档案、科研档案、病例档案、医学影像档案内容的整合,在归集端设置端口,便于档案资源录入与处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管理人员还可进行大数据挖掘,总结医疗为民档案利用规律,更精准地进行内容整合。要加强新技术运用,逐步应用可视化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挖掘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分解,提高信息处理的精细化程度。二是加强档案数据共享。破除技术鸿沟带来的技术排斥和信息孤岛问题,以实现分散治理信息的高效整合[4]。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在制度层面对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程序、条件等做出规定,同时建立激励和奖励并存的方式,破解数据共享的困境。从技术上看,要着力打造特色档案数据库,医院档案是集为民和医疗于一体的档案管理类型,建立数据库分类策略,能够有效发挥档案赋能作用。

3.4 安全层面:开发利用与安全建设

信息化建设服务医院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医院间软实力的竞争已成为重要方面,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成为赋能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一是加强信息资源高水平利用。目前,数据技术已经融入信息系统建设,日益盛行的自动编研技术成为新的热点。医院管理部门要对照中心工作任务和患者的所思所盼,提供高水平的档案文化成果。有的医院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通过挖掘医院的病例信息资源,推出“从档案看健康知识”栏目,在微信小程序上发布,受到用户的喜爱。医院对掌上就医系统进行深度改造,从档案信息中挖掘健康小故事在手机客户端推送,患者在候诊过程中就能随时获取健康知识。二是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档案安全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患者信息频频被泄露的问题彰显医院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缺失。要持续加强对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积极应用区块链、防火墙、防水墙、数字签名等技术,解决好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度重视档案业务外包安全管理,精准划定档案服务外包范围,严格审核服务供方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加强人员管理,保障档案数据安全。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夯实底线思维,全面提升档案人员安全管理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2]辛怡萱.数字技术赋能组织治理创新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领导科学,2022(07):10.

[3]栾丽萍,张立君.探析新修订《档案法》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治保障作用[J].山东档案,2021(04):15.

[4]刘慧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陕西档案,2016(04):25.

作者简介:王苗(1982— ),研究生学历,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馆员,主要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修复等研究。

猜你喜欢

赋能高质量发展信息化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诉求及路径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