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实践

2023-12-11周晓艳何剑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医疗医院质量

周晓艳,何剑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科技部,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四川南充 637000

某院发展构想是坚持“患者满意、职工幸福”的办院理念和“维护公益性、坚守科学性、调动积极性、厚植人文性”的治院方略,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拔尖的人才团队,着力发展尖端医疗技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优化后勤保障服务,以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医院等手段,将医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技术精湛,具有广泛国际交流、良好国内影响、稳居省内领先,综合管理科学、人才梯队合理、教学体系健全、科研团队高质、服务水平优良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20 年建设历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忘发展初心,聚焦主责主业,从初具规模的三级甲等医院发展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2]。

1 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实践

1.1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20 年来,医院党委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深入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统一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共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落地落实,厘清发展思路;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激励全体党员砥砺奋进。

医院党委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3],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修订出台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党委职责和议事决策机制。

1.2 大力弘扬公益精神,矢志践行社会责任

医院不断提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发挥区域医学技术中心的主力作用。近年来,积极推进壤塘县尤日村、甘孜县根部夏村、稻城县中藏医院等的脱贫攻坚和凉山州美姑县艾防工作。先后派出驻村干部、扶贫队员、对口支援人员,深入帮扶点大力开展健康、党建、产业、教育扶贫,率先开展“5G+远程医疗”助力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

1.3 服务规模稳步扩大,业务量跨越式发展

新世纪以来,医院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医疗服务规模稳步扩大,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地位逐步凸显。坚持以技术塑人才,以技术创特色,以技术促发展,以技术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近20 年来,不断推进新技术,优化医疗技术方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综合医疗救治服务。

1.4 不忘育人初心使命,教学工作再上台阶

医院承担研究生、留学生、本(专)科学生的主要临床教学任务;开展首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基层医师心血管疾病培训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普通外科是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省专科医师、护士、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1.5 学科发展打开局面,科技工作整体提升

医院高度重视科技投入,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明显增强,院内学术的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为科研成果产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取得可喜的成绩。2019 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国内首个院士工作站落地我院;四川省首个“华佗工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培训中心落地我院。

1.6 引育并举聚用结合,人才高地全面建成

进入新世纪后,医院将人才作为立院之基、发展之源,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着眼人才引进和培养,多方位打造一流人才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关心人才、服务人才的工作机制。

1.7 内部管理不断改进,综合改革稳步推行

医院1999 年通过评审成为三级甲等医院,20年来,历经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活动、大型医院巡查等工作淬炼,顺利通过两次等级复审和一次巡查式评审,医院不断探索管理制度的改革,内涵建设得到强化。

医院按《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建立健全院、科两级管理体系,成立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临床高职称医师组成的专家库,作为参与环节质量控制检查督导的中坚力量。

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和标准从无至有,并不断规范化,制定《医疗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质量控制内容不断延伸,从最初仅有的基础质量控制拓宽至专项质量控制,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及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等专项制度。医院牵头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从无至有。各质量控制中心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及质量管理指标,发挥成员参与机制,稳步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培训和应用,各科室对质量管理工具从零知晓至目前知晓率100%,取得明显成效。

医院从2006 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2018 年推动精细化预算管理,极大程度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探索后勤社会化服务和一站式服务,降低运营成本。

逐步开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拓展,形成以医院管理为导向,以信息集成平台为支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大力推进依托各类新兴技术的智慧医院建设,陆续开通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端、自助机的各类应用,目前基本实现患者就诊全流程线上服务,极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2 高水平省级医学中心建设的思考

2.1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医疗工作、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中锤炼初心、担当使命,不断探索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措施。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4]。

2.2 凸显公立医院公益职责

继续发挥医疗卫生优势,确保健康扶贫能力和成果可持续,及时高效衔接乡村振兴;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做好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5]。

2.3 巩固区域医疗中心地位

医院具有辐射带动区域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和现实基础,落实国家传染病、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强化区域医药卫生事业的示范和引领;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重点,动态分析考核指标并作为工作导向,确保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创新型科研成果转化带动临床发展为动力,坚持新理念、新技术、新路径临床应用;稳步推进健康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健康管理、互联网+护理、延伸护理业务,促进人民健康;领导并参与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完善内部科学运行机制,实现共享共赢[6-9]。

2.4 稳步改进临床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全科医学楼设施设备,搭建院校教学、毕业后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执业医师资格考核临床实习和实训共享平台;完善对临床医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规范临床医师执业准入,有效衔接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强对教学基地医院的示范和引领,加快基地医院同质化建设,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2.5 全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鼓励跨学科、多中心协同攻关,加强重大项目的联合和孵育;继续增强重点学科在全国排行榜、专科声誉榜的影响力;强化科研经费在研究过程、资金合理高效使用的动态监管;探索成熟专利技术的市场化之路,启动精准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的前沿及先锋作用;重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搭建标准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加强和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搭建更多共享平台,递次送培研究人员,增加科研人才厚度。

2.6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导向,人才战略和规划为路径”的协同发展理念,按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建立健全分类别、分层次人才培养及成长保障机制,重点培养医院发展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端医疗人才引领作用,搭建高端医疗人才交流平台;做好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等人才项目院内遴选、申报工作[10-12]。

2.7 持续推动医院综合改革

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力度,优化内部控制流程,逐步建立健全体系完整、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围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医院发展战略;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整合成本控制、调整收支结构、绩效管理,逐步实现全成本核算;完成医、护、管等岗位层级设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建立规范的物资层级库房,完善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的溯源信息化管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现代化改革,做实做好后勤一站式服务工作;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全面抓好重大风险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监测,规范信访办理机制[13]。

“十四五”期间,医院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坚持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相结合,一手抓存量改革,深挖现有资源潜能,一手抓增量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延。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实现新医科格局下的区域协同、机构协同和专科协同。积极探索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等综合学科发展模式,引领区域内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瞄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倍增、区域布局协同发展,递次建成妇女儿童中心、眼科中心、口腔中心等,实现“一院多区”并存[14]。

加快省级医学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承载能力,推动人民群众就近就医供给侧选择,是重大民生工程的迫切需求。在新发展阶段,以质量、安全、效率为核心,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协同推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医疗医院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质量投诉超六成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