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昆明市花卉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

2023-12-11

创造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斗南昆明市昆明

◆ 梁 园

在推动花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昆明花卉产业不断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昆明花卉产业集群在打造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完整、利益链完善、生态链和谐五链同构上持续发力,推动斗南花市“走向世界”,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推动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打造“世界春城花都”、亚洲花卉创新高地。

一、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花卉产业是昆明市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的重要抓手。建设花卉产业集群是助推花卉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加快昆明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助推昆明乡村振兴具有支撑作用,对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扩大昆明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是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昆明市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开放辐射为重点、多元融合为主导,集中投入扶持优势特色花卉产业,打造集花卉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能够推动花卉产业、花卉市场、花卉业态升级,逐步实现花卉生产精细化、经营组织化、市场多元化、消费大众化。通过资源集约化、生产高效化、流程便捷化的集群产业模式,有效打通花卉产业产、学、研、流通和市场端各环节,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昆明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前提。培育优势特色花卉产业集群,与现代花卉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政策结合,共同形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为花卉生产主体发展提供新空间、新途径,优化花卉产业集群,实现乡村振兴。

(三)花卉产业集群是昆明市打造“世界春城花都”的强劲推动力

花卉产业集群建设,有力推动昆明花卉产业“点、线、面”结合,构建城市生态大格局,打造城市花都形象,形成城内百花斗艳、城郊色彩绚丽、城外天蓝地绿的春城特色,进一步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品牌。

二、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昆明花卉产业历经30 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得益于政府政策、科研单位大力支持及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水平相对滞后、规模化水平低、企业、园区带动作用不强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

历经30 余年的发展,昆明市通过调整花卉种植结构、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业、发展花卉相关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构建完善的花卉产业链,形成了集花卉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科技研发、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也成为建设花卉产业集群的先决条件。

第一,政策供给完善。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云南省、昆明市相继出台了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花卉发展规划等,主要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出口导向型花卉产业的意见》《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昆明市“十三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昆明市发展特色花卉产业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工作方案(2019—2023)的通知》等。2018 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花卉产业位列大力发展的八大产业之首。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昆明市相继成立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组建了“绿色食品牌”八大产业工作组和专家组。

第二,产业基础良好。历经30 余年的发展,昆明市花卉产业规模、效益迅速提升,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花卉企业、花农合作组织迅速成长壮大,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行业数据统计,2022 年,昆明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38.3 万亩,综合总产值361.17 亿元,其中鲜切花面积14.49 万亩、产量101.18 亿枝。盆栽花卉、食药用花卉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22 年,昆明盆栽花卉面积达6.82 万亩,产量5.59 亿盆,食药用花卉面积5.57 万亩,产量20.14 吨。

二是花卉生产设施设备逐渐完善。2022年,昆明市具有保护设施的花卉种植面积达15.19 万亩,其中:小拱棚3.29 万亩,中拱棚2.3 万亩,大拱棚(单体)7.18 万亩,连栋大棚1.64 万亩,大型连栋温室0.78 万亩。

三是花卉市场交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依托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和斗南国际花卉拍卖中心两个交易平台,昆明具有完善的花卉市场体系,在全国和亚洲地区拥有花卉产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鲜切花交易量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连续20 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居全国第一。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国家、省份的花卉在斗南花卉小镇范围内入场交易,出口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科技人才聚集优势明显。昆明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院所、高校和70%以上的科研人员,及全省7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是全省花卉行业内科技人员数量最多、研究内容覆盖面最大的专业花卉研究创新团队,现有“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一批花卉创新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开设花卉园艺类相关专业,重点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昆明市建立起600 余人的市、县、乡三级花卉科技推广队伍,加强了对企业和农户的技术指导及培训。

第三,花卉产业基本形成集中连片的格局。目前昆明市花卉产业出现聚集趋势,鲜切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晋宁区、嵩明县、宜良县,盆栽花卉主要集中在宜良县、晋宁区、禄劝县、富民县等,食用花卉种植、加工主要集中在安宁市。呈贡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

第四,花卉产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据行业数据统计,2022 年,昆明花卉相关企业达6250 家,省级14 家,县市级以上花卉龙头企业25 家,个体工商户1556 家,花农专业合作社183 个,花卉专业协会25 个,种植大户10383 户,花农总人数42600 人。从种植规模上看,花卉种植面积150 亩以上的企业(含种植大户)有160 家。

产销模式上,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采取“市场+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了以鲜切花交易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22 年,在斗南进行交易的新型经营主体达2.5 万个,其中企业105 家、家庭农场8551 个、专业合作社2439个、农户1.2 万户,带动3 万户农户从事花卉种植。2022 年,斗南花卉交易量110.37 亿枝、交易额达121.48 亿元。昆明花易宝平台采取“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平台现有注册合作社及花农1350 余户,花农从线上平台获得交易指导信息,调整产品结构和上市时间,有力带动昆明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昆明市发展花卉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

昆明市花卉产业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土地流转困难等制约因素。

第一,绿色生产方式落后。目前昆明市花卉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低,而绿色高效高标准种植设施设备投入较高,每亩约需投入20~25 万元,小规模企业、农户难以承担,多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而土地流转更是难题,致使设施化绿色高效种植花卉比重不高,单位面积产出偏低。

第二,一二三产融合度不够。2022 年,昆明花卉园艺综合总产值361.17 亿元,种植业产值154.67 亿元,占花卉园艺综合总产值的42.8%。花卉,尤其是鲜切花,精深加工占比非常低。昆明鲜花的冷链流通率低于15%,运输途中花损达30%以上,物流成本占总体成本60%。“昆花”品牌和花文化建设不足,品牌和文化内涵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外部形象差距较大。

第三,花卉科技研发水平滞后。昆明市花卉研发机构多以基础研究为主,结合产业进行研发的较少,且成果转化率较低。昆明市花卉品种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主体选育的品种在商品性状上与市场需求结合度较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鲜切花品种90%以上仍依靠国外引进,专利费在10%左右。

三、加快昆明花卉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昆明市建设花卉产业集群,坚持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开发路径,优化花卉产业结构,结合昆明市科技、人才优势,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和产品标准等关键环节,着重抓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花卉加工营销、健全经营组织体系、加强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支撑、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动昆明市花卉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将昆明市花卉产业打造成研发能力雄厚、全产业链高度融合、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完整、利益链完善、生态链和谐的产业集群。

(一)抓生产基地建设

第一,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晋宁为示范区,借助“一县一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加快环滇流域高标准大棚建设,并对老旧大棚进行提升改造,突出提质增效和名品打造,围绕“品种、品质、品牌”,进行花卉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示范。做好尾水处理、循环使用,辐射带动嵩明、宜良、石林、安宁、禄劝、富民等花卉主产区,加快花卉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花卉产业园区、斗南花卉小镇、晋宁国家花卉产业园区、晋宁花卉冷链物流园区。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规范服务保障,激活产业园区,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生产、加工、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第二,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坚持花卉种质资源保护优先,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优质高产品种、地方特色品种和种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国企、龙头企业并购国外百年育种企业,并组织花卉种植企业、合作社等,同国外品种供应商进行议价,降低专利费,提高花卉生产者的利润。

第三,制定标准体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突出提质增效和名品打造,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借助昆明花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引导各花卉生产经营主体、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国家花卉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编制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快花卉生产技术、采后加工处理、冷链物流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加快花卉生产技术、标准的输出。

(二)大力发展加工营销

第一,大力发展花卉加工业。在花卉产业聚集区晋宁、呈贡、嵩明等地,积极引进采后处理、分拣、包装、预冷等一体化的商品化生产线,集中打造高品质花卉产品,辐射带动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等花卉精深加工区,加大力度建设安宁“玫瑰小镇”,引进、研发新的加工生产线,增加玫瑰鲜花附加值。支持花卉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依托花卉生产基地加工、绿色加工、特色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花卉一二三产业的聚集效应,实现全产业链融合。以打造“一县一业”为基础,建设一批以规模化、标准化基地为依托的花卉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区。推进花卉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新型经营合作组织)与农户相衔接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融合格局,引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同时推动自主品牌集群发展,打造更多知名“昆花”商标。

第二,优化花卉交易流通环节。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省“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利用昆明地区现有及新增的高铁、机场、城际列车等交通便利条件,以呈贡、晋宁为核心,通过“物联网+冷链运输”的方式,延长并优化冷链运输线路,建设集货站点,解决花卉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并保证品质。

第三,大力发展花卉拍卖市场和电商交易平台。大力推进斗南花卉拍卖中心发展,优化交易流程,完善拍卖管理制度、供货商管理制度和购买商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通过建立集货中心、集配网络等方式,建立中心节点城市分市场。

第四,加强花卉品牌打造和花文化建设。实施花卉品牌提升行动,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与知名品牌策划机构合作,高起点做好“昆花”品牌策划、宣传、推广,赋予“昆花”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组织企业积极申报云南省“十大名花”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市级“十大名花”评选,激励企业为打造“昆花”“云花”品牌贡献力量,并加强品牌保护和管理。花文化建设方面,在斗南花卉交易流通中心建设国际化花卉博览会展中心,开展新品种展销等活动;成立花文化科普中心,组建专业的科普队伍,为中小学、高校提供科普教育、观赏植物教学基地。

(三)强化花卉产业要素聚集支撑

第一,搭建信息和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昆明市花卉产业发展区划,对接各类金融机构,引导推动资本、科技、人才、土地向花卉优势产区集聚。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机集成,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建立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花卉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和政策激励。吸引全国科研院所、在滇高校及科研机构在昆明设立专家(院士)工作站,围绕花卉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加强产业集群规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一批突破性示范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和政策激励,建设花卉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现代花卉产业技术体系,纳入一批花卉科技领域优秀人才,依托体系建立花卉产业领域“高精尖”人才库。

第三,创新金融机构信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对花卉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评估,在花卉产品产生收益前短期内免息;县(市、区)级政府成立担保基金,对贷款进行担保,经营主体用资产、存货等对政府做反担保;县(市、区)级政府协助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与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品线与资金线的管理与保障机制。

(四)健全花卉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及利益联结机制

第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多元化花卉产业融合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户加入花卉专业合作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健全完善规范的利益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风险共担、抱团发展机制。推行组织化经营,创新发展合作联盟组织,组建昆明市花卉合作社联合会,构建以合作社联合会为龙头、合作社分会为骨干、市级以上示范社为支撑的合作社架构,加快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鼓励农民参加合作社。大力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并逐渐优化升级。

第三,建立健全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推行“龙头企业+花卉专业合作社+基地+花农”产业合作模式。引导各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健全完善规范的利益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风险共担、抱团发展机制,如建立稳定的“保底价收购”订单关系、多品类花卉目标价格保险等,为企业和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猜你喜欢

斗南昆明市昆明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