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回顾与展望

2023-12-11罗添仁施雁红

创造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层层加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 罗添仁 施雁红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顽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具有“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的特征,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团结、危害党的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各阶段,党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坚决斗争。

一、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转变作风为基层减负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四风”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960 年3 月,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针对区乡工作存在的“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等问题作出指示,强调“我们一定要创设条件,使这种官僚主义走向它的反面”。1980 年2 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1992 年1 月,邓小平同志在武昌视察时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太多”,“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些实事,多做一点少说一点”。2000 年10 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 2007 年10 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将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细,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但不可否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且有了新表现,成为目前党内尚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可能会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因此,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既关系到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又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二、靶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催生的基层减负突出问题

(一)频繁督查检查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上级有关部门的督查检查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各项政策和工作的落地落实,同时也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的重要举措,对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督查检查存在诸多偏差,比如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对基层体察不深等问题。这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耗费了基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地方督查检查甚至还表现出“套路”特征,滋长了“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上级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频繁督查检查,容易超出基层的可承受范围,对基层开展工作产生不小的副作用。

(二)层层加码

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力量之源,也是行政压力层层传导的终点。层层传导压力原本是落实各项政策和工作的必要举措,有利于“层层压实责任”,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将“压力层层传导”变为“压力层层加码”,甚至异化为压力“甩锅”。上级布置的任务,如果在向下传导的过程中不切实际地层层加码,就难以将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只会将压力不负责任地甩给基层。这种层层加码体现于督查检查、转发文件、分配任务等各个工作过程,让处于政策执行终端的基层干部有苦难言。

(三)问责滥用

“问责的震慑力来源于公信力,是建立在事实、依据、程序等都经得起推敲的基础之上。”但在实践中,问责的泛化导致了问责滥用,“下面一颗钉,上面千把锤,随时可能挨一锤”是基层干部被问责滥用催生出来的心病。问责滥用“让对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的干部气馁甚至寒心”。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既不能因为上级压力和舆论压力而选择“事情出了,总得有人担责”的方式问责;也不能泛化问责,简单地以问责数量来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更不能打着促进工作的旗号随便“找茬”,因为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反而只会让基层干部束手束脚、如履薄冰。

(四)痕迹主义

原本痕迹管理有利于解决基层工作虚化弱化的问题,用有形痕迹来推动基层工作的落实、落地。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容易异化为广受批判的痕迹主义,表现为“处处留痕”,虽然饱受基层的质疑和诟病,但仍是许多地方的重要工作内容,甚至逐渐定型成为这些地方的日常工作方式。在一些地方,痕迹主义还成为一种新的督导方式,经常与督查检查考核捆绑在一起,简单地以“痕迹多少”来评判工作的好坏,带歪了许多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和工作观,对基层治理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三、整治:持续发力为基层减负,精准施策促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一)中央层面持续关注,打出组合拳

党中央深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018 年,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针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层层加码、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提出督查检查考核要“瘦身减负”。2019 年,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并将2019 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第一次对基层减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20 年,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重点纠治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八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2021年,党中央继续对基层减负进行重点关注,中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 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这是中办连续第四年印发文件,查摆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改头换面的“新表现”,并针对这些“老问题”和“新表现”逐项提出了解决措施。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和规定在基层不断取得实效,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和治理,基层负担明显减轻,干部群众反响热烈,有效激励了基层干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担当作为。

(二)靶向整治、精准施策,力促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探索建立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靶向整治为基层减负,精准施策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一是精简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不得层层加码擅自单独设置督查检查考核项目,研究制定规范合理的督查检查考核相关清单,杜绝刻意找问题、随意提要求,避免给基层造成新的工作负担。二是深化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建立健全问责监督机制,对问责工作开展进行多渠道“体检”,坚决纠正不当问责,确保问责精准规范。通过相关机制督促作出问责决定的党组织自我纠偏,对发现的不当问责,主动进行纠正。三是以上率下,聚力根治“痕迹主义”。“痕迹主义”出现在基层,根源在上面。必须自上而下明确树立重“实绩”轻“痕迹”的工作导向,检查督查考核不做虚功,直接深入一线,现场看实物、查实情,将基层干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重要指标来评估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靶向整治、精准施策有效解决了基层减负的实质问题。

四、展望:吸取历史经验、正视现实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进入新阶段

2022 年9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定《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基层党员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是对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的高度总结和中肯评价,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的扎实成果,彰显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及“‘四风’问题”,强调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韧劲,以钉钉子的精神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增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猜你喜欢

层层加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拆解“层层加码”
拆解“层层加码”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