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12-11吴泌龙刘巳烁

创造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 方 堃 吴泌龙 刘巳烁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向全党同志发出号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所始终葆有的强烈历史主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标志着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规律性高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历史主动的视角审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凝聚思想共识和激发奋进伟力。

一、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力诠释了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筑牢理论之基

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宝贵密钥之一,是充分发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顺应世界潮流变革,敢于紧抓历史契机,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不懈开拓历史发展新图景的精神意志。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精髓,践行历史主动,在认识和洞察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赢得历史主动,就必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坐标点上,搞清楚为什么要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吸取历史经验

近代中国正是在“东方从属于西方”及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被动地开始现代化。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以“天朝上国”的封闭立场与消极软弱的态度面对外来冲击,未能抓住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无不是对外来刺激进行的被动回应,各自从器物、制度方面片面地照搬了西方现代化文明,被动的历史局面已在这段中国近代史中体现。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被动就会受制于人。

(三)回应时代之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取得历史新成就,这充分体现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主动,对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应当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国内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重困难。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需要把握历史主动,从容应对重大风险考验。

从历史与现实中可知,把握历史主动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非凡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只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以更加坚定执着的意志实现党的二十大所规划的宏伟蓝图,以更加笃定顽强的风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新时代十年我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携带“历史主动”优秀基因的百年大党,一定能够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思想之旗引领航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人类社会发展总规律,为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主动能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形势、把握规律,以历史主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中国历史上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新方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二)制度优势凝聚力量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把握历史主动不仅要有经济上的高效率,而且在政治上要保持高效能。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把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全面贯彻并有效执行,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这一优点和优势,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凝聚广泛共识、积蓄团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现代化,需要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开创出新的历史伟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承续历史传统又符合民族国情,既有力维护国家集中统一又照顾民族地区差异,为增强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激发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制度支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能够最大限度汇集民智,增进社会认同,焕发历史主动活力,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在制度层面助力基层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三)为民理念助力变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是增强历史主动最为坚实的依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把握历史主动、为人民幸福和利益而持续奋斗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境地中挺身而出,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源自于“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历史主动。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不体现党聆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波澜壮阔改革发展的历史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同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三、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战略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党的二十大从战略全局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规划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更昂扬的斗志、更有为的精神状态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践行者和核心力量,只有不断地自我革命,把握历史主动,才能依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与方向领航。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久久为功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党组织的“肌体活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执政之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本质。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精神,引导人民自觉投身于伟大的改革实践,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汲取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智慧源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更高工作目标,及时回应民生领域的迫切需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提高全体人民幸福指数。

(二)坚持科学系统观念

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和谋划各项改革重点任务。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做好从同步小康转向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建立“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富”的转换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机制、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融合机制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按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构建包含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内的精神谱系。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动力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不仅“富口袋”而且“富脑袋”。三是正确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生产与生态保护统筹协调。在高速发展阶段,环境约束持续趋紧,这要求站在历史主动的高位,坚持“两山”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是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通过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三)形成制度优势合力

“两个确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因此,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改革实践和具体工作,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赓续发扬人民民主的优良传统,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各方面各环节。创新基层民主制度与机制,增强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动力和能力,保障人民依法参与治理。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发展,引领世界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