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读写交互

2023-12-10杨菊香

关键词:以读促写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杨菊香

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效的读写结合要以阅读为基础,来进一步推动学生朝着写作成功之路发展。因此,以读促写,读写交互,是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具体有以下几条思路:设置阅读与习作贯通一致的情境;在阅读中巧设习作训练点;将习作任务分解到阅读中;在阅读中为习作搭建支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读促写

统编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每册教材都专门设计了一个习作单元,而且各册的非习作单元,也都有明确的习作编排指向。无论是课文,还是课后思考题和语文园地部分的内容,都将部分教学目标明确地定位在习作表达上。整套教材、各个教学单元、各个板块之间的习作训练,具备环环相扣的内在联系。[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效的读写结合要以阅读为基础,来进一步推动学生朝着写作成功之路发展。[2]以读促写,读写交互,是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以下,分享几条思路。

一、设置阅读与习作贯通一致的情境

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如果设置的情境过于多样,则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忽略知识本身的价值。同一单元内,习作与阅读的情境应保持一致,相互贯通。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读到写,沉浸在学习之中,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习作的能力也逐步提升。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篇文章都是名家所写,《猫》和《母鸡》的作者是老舍,《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此外,课文的阅读链接中还有夏丏尊的《猫》、周而复的《猫》以及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基于这样的课文编排,本单元教学可以设计“我与名家聊动物”这一情境。具体如下:

班级的黑板报要更新啦,这一期的主题为“我与名家聊动物”,分“大作家眼中的小动物”和“小作家眼中的小动物”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主要展示描写动物的名家名篇,第二板块主要展示同学们自己写的动物文章。你想带着动物朋友上黑板报吗?快来参与吧。

情境中黑板报的两大板块分别指向单元内课文与习作的学习。前一项对应三篇课文的学习,后一项对应习作的学习。“大作家眼中的小动物”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阅读更多描写动物的名篇。“小作家眼中的小动物”则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写小动物。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始终处于同一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引发了学生描写小动物的动力。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_____”,这一话题契合本单元的“成长”主题。单元内的课文《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也都围绕“成长”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从单元的人文主题出发,创设如下情境:

成长,意味着羽翼更加丰厚。成长,意味着学会了一项又一项本领。你想在本学期的《成长脚印》中记录哪一段精彩的学习历程?让我们阅读他人的成长故事,也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教师设置这一情境,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意图利用真实问题引发学习。这一情境的创设基于阅读教学,同时促使习作目标有效达成,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在阅读中巧设习作训练点

课文的写作特色往往体现在选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而这些也是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构成方面。有人将阅读与写作比作解码与编码,其中的密码指的就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应综合考虑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整体分析单元内的所有课文,立足课文的写作特点,适时设置习作训练点,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习作能力。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猫》《母鸡》虽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却各具特色。《猫》的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十足。文章将猫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撞疼了也不哭”“开辟”等词句则完全将猫拟人化了。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小动物的外形,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小动物的动作。这样的练习将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母鸡》的写作特色在于作者的谋篇布局。作者先写了对母鸡的讨厌,再写了对母鸡的敬佩,通过两种鲜明态度之间的转化,表达出对母鸡的喜爱。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分享类似的经历,鼓励学生模仿文章结构,写出对同一动物态度的转变,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白鹅》一文,作者紧扣白鹅“高傲”这一突出特点,从走路、吃饭和步态三方面展开介绍。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小动物的特点,选取一个最值得介绍的、最吸引人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叙述。在不断筛选中,学生选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立足单元内的每篇课文,让其发挥不同的以读促写价值,并且从多个方面充分关注到习作能力,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习得多样的表达方法。

三、将习作任务分解到阅读中

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整合单元阅读和习作的学习内容,将习作任务分解,融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课文的學习中收获习作素材和技巧的积累,能有效降低习作难度。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我的动物朋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

任务一:诗文里的小动物。

任务二:大作家笔下的小动物。

任务三:我的动物朋友。

依据设定的任务,确立每一个任务的学习活动。任务一,学习《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部分,通过朗读诗文充分体会动物的特点,观察思考身边动物的特点,例如牛的勤恳、狗的机灵。任务二,学习《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借助关键语句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结合具体语言材料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仿照文本介绍动物的一个方面。任务三,运用学到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这些学习任务逐层递进,由确定一个表示特点的词,到围绕特点仿写一个片段,最后是整篇文章的写作。在分解的学习任务中,写作任务不再是最后环节,而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些学习任务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在阅读中为习作搭建支架

在阅读中为学生习作搭建支架,有助于引导其发现文章的写作密码。适切的支架促使学生习得文章的语言范式,帮助学生习得写作知识,促使学生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助力学生表达素养的提升。

思维导图是以图像梳理脉络的工具,它能将思维形象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支架,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白鹅》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学习活动: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试着画一画文章的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对文章结构进行绘制,画出思维导图(见图1)。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作者选取的三个方面紧扣“高傲”,内容紧凑,特点突出,这样的素材安排方式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对比这一学习支架,在阅读教学中呈现意思相同的两种不同表达,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语言的特色,助力习作语言表达。比如,老舍先生的《猫》这篇文章,在写猫的性格古怪时运用了许多语气词,如“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等。这些语气词,表达着对猫的喜爱,给人一种亲昵的感觉,让读者感觉猫就是作者的一位朋友。教师在课上呈现一组句子:

句子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句子2:它很贪玩,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要求学生读读两个句子,说说更喜欢哪一句。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句子2直接表现了猫的贪玩;句子1虽也表现了猫的贪玩,却能从言语之间感受到作者对猫这一特点的宽容,甚至是喜爱。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了语气词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此时,教师再设计仿写活动,引导学生用上语气词介绍动物。有的学生写道:“它呀,非常的可爱,也非常的黏人呢。”可见,教师引入对比这一支架,能促使学生发现语气词的妙处,进而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1] 葛玲玲.“读”辟蹊径,让读写如影随形——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读写融通的路径[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3):39.

[2] 陈小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3(8):78.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