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跨境现钞调运业务的思考与探索

2023-12-10蒋理杰褚丽莎

银行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越南盾现钞外币

蒋理杰 杨 波 秦 茜 褚丽莎

自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后,中国和越南两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互动活跃。资金融通是中越两国“五通”建设的重要一环,人民币和越南盾两种货币流通机制的建立,为深化两国银行双边本币互换和结算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效满足了两国市场上人民币和越南盾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大幅提升了两国资金融通的便利度,扩大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影响力。

疫情过后,随着经济进入修复期,边境口岸作为对外合作的重要通道,具备开展跨境合作的先天优势,对于推动中越双边加速恢复经贸发展和文旅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持续推动人民币/越南盾双币种跨境调钞业务,将打通人民币、越南盾在边境地区的流通渠道,满足两国用户对货币现钞服务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和越南盾兑换交易行为,有利于稳定中越边境金融秩序,推动中越两国间旅游经贸业务往来健康发展,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中越跨境调钞工作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越毗邻接壤,两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显,文旅商贸往来历史悠久,近年来两国产业与贸易合作持续向纵深发展。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两国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是推进新时代中越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高质量实施、辐射带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展中越跨境调钞业务,有效满足两国市场人民币、越南盾流动性管理需求,有助于全面疏通货币流通机制,推进金融要素跨区域流动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越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经贸合作的现实需要。

有利于促进中越两国资金融通。资金融通为“五通”建设的重要基础,促进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始终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是拓展中越双边金融合作空间、加强金融合作对接机制的基础保障。人民币/越南盾双币种跨境调钞业务,能有效满足中越市场主体跨境现钞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外币资金来源渠道,化解贸易结构差异导致的双边外币积压问题,是促进跨境金融融合、打破货币流通瓶颈的有效途径。构建顺畅可控的人民币/越南盾币种流出和回流机制,形成人民币/越南盾现钞“流出——流入——结算”的良性循环圈,有利于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对促进人民币/越南盾币值稳定、盘活境外人民币资产流动性、持续推动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具有现实意义。

有利于助推边境口岸经济复苏。2023年初,中国经济实现疫后恢复性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外贸强劲复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越边境口岸作为中越两国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随着双边贸易稳步复苏、出入境旅游快速回暖,两国市场对人民币/越南盾外币现钞服务的需求反弹,亟待增强货币的流动性。重启人民币/越南盾双币种跨境调钞业务,为区域经济疏通金融血液,有利于助推边境口岸经济复苏,为加速中越经贸文旅往来注入强劲动能。

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金融风险。越南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对外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代加工业为主,外贸主导经济体制,国内经济与货币政策“被动”受制于美元汇率波动、外资跨境流动等因素影响。2023年第一季度,美元持续加息,贸易增速放缓,全球范围内出现美元回流,资本出逃和流动性枯竭引发了越南楼市、股市和汇市三重冲击,越南贸易顺差大幅缩窄,越南盾也面临大幅贬值压力。调整贸易结构、破解经济困局,是越南加强中越两国经贸合作、全面深化中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生动力。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激发了中越经贸合作的强大动能,但两国缺乏规范的汇率直接兑换机制,人民币、越南盾分别与美元挂钩套算汇率,受美元波动影响较大。开展人民币/越南盾双币种跨境调钞业务,有助于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探索中越外汇定价机制,为两国共同提升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结构提供新思路和新经验。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经历计价货币、交易货币和储备手段三层职能升级,即国际贸易中用作计价结算货币、外汇市场中用作主要交易货币、国际外汇储备作为重要储备货币之一。畅通国际贸易结算渠道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而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跨境结算,受制于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目前,人民币与越南盾未直接挂牌兑换,汇率定价需要经过美元套算计价,币值受美元波动影响较大,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意愿有待提高,但双边贸易跃升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人民币的顺畅流通成为现实需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基本规律,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由两国商业银行主动开展跨境调钞业务,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调剂存量外币余缺,疏通货币流通渠道,有利于提高市场主体持有外币的“随时变现”能力,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越跨境调钞工作现状

中越跨境调钞业务背景分析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越两国发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来,两国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两廊一圈”战略,建立政治、经济、文化多领域双边合作机制,促进中越贸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越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连续12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前十大外贸合作伙伴。以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越南连续24年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经济体,2019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总额为1753.9亿元。广西边境口岸东兴与越南芒街通关贸易历史悠久,文旅商贸互动活跃,人员往来频繁,催生出多样化的跨境金融交易需求。

2022年11月,中越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共同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2023年一季度重开国门后,西部沿边省份积极响应顶层战略定位,加速推动中越双边贸易的修复。一季度,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总额为533.1亿元,超出第二大贸易伙伴泰国4倍多,对越贸易稳居首位。沿边经贸合作和出入境旅游消费强劲复苏,带动中越现钞双向流动,市场持续释放出重启人民币/越南盾双向货币流出和回流机制的需求。

货币跨境流通机制分析

货币的跨境流动需要建立货币闭环流通机制,形成“跨境流出——境外存放——资金回流境内”的循环链条。以人民币在中越两国跨境流通为例,我国自2009年起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已基本实现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的跨境流出,主要在沿边口岸通过边境贸易结算、携带现钞出境旅游消费等形式实现。人民币流入离岸市场后,基本通过境外银行体系完成清算,实现资金回笼商业银行。当越南市场对人民币兑换需求高于存量供给时,需要商业银行通过人民币调钞实现资金调剂;反之,则需要解决人民币的积压和消化问题。人民币回流境内,一部分可依赖市场的自循环,即经常项目出口结算或携带现钞入境旅游消费等形式带动回流,以及少量资本项目带动资金回流。例如,采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人民币FDI、跨境人民币贷款等。在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运行受阻时,商业银行间跨境调钞业务就成为两国主动调剂市场资金余缺、促进资金回流的重要形式。

外币现钞兑换模式演变历程

在边境贸易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地摊银行”外币兑换形式。为此,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沿边地区外汇市场规范发展,并逐步形成“商业银行——特许机构”双层运营模式。

传统外币现钞兑换模式。为满足中越边境市场小额、高频、零散、快捷的外币现钞需求,中越边境出现的“地摊银行”,以摆摊设点方式为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及文旅消费提供货币兑换、代理支付、融资担保等服务。2018年,越南政府发文允许在中越接壤边境地区七个省份(凉山、广宁、河江、莱州、老街、高平、奠边)使用人民币或越南盾进行边贸活动结算,为中越两国贸易活动中以人民币/越南盾结算提供依据。在我国,“地摊银行”依赖商业信用进行交易,无法保障结算资金安全,对维护正规金融秩序、开展金融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商业银行——特许机构”双层运营模式。2009年起,为稳定中越边境金融秩序,推动外币现钞和企业信用回归体内循环,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和越南盾兑换交易行为。沿边地区逐渐摸索出独具区域经济特色的货币流通机制,形成了“商业银行——特许机构”双层运营模式。一方面,两国商业银行开展跨境调钞合作,解决外币现钞来源和头寸平盘问题。由中越两国商业银行互签本币互换协议,通过跨境调钞实现人民币/越南盾资金调剂余缺和双边货币头寸平盘,以银行信用满足企业的结算和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特许机构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零售兑换满足沿边市场需求。允许特许经营机构向商业银行批发购售外币现钞,在口岸地区设置外币兑换经营点,经营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满足商旅往来与边境贸易需求。

双层运营模式通过设置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机构,引导和规范外汇市场正规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银行信用优势,如汇兑简便、结算安全等,借助商业银行搭建人民币/越南盾现钞跨境流通桥梁,从源头上解决了两地外币现钞短缺难题。截至2022年末,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设立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经营机构共61家,广西辖内共有4家特许机构经批准办理人民币与越南盾项下特许兑换业务。

中越跨境调钞工作的地方实践

中越两国贸易项下结算币种偏好、贸易结构差异均会导致货币流通遭遇瓶颈,而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解决货币回流的问题。只有构建可控的货币回流机制,打破货币流通瓶颈,才能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金融资源良性循环。持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人民币顺畅“走出去”和“流回来”,确保区域性币值稳定和“随时变现”,盘活境外人民币资产流动性,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

2017年起,广西逐步构建和完善市场化现钞调运机制,在地方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搭建了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由商业银行主导的跨境调钞模式,由中越两国商业银行相互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以陆路运输方式开展跨境调钞业务。中方金融机构除了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城商行也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责,主动加入并逐渐成为推进跨境调钞业务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19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商业银行累计完成越南盾现钞调运752亿盾和泰铢调运1.93亿铢,其中越南盾现钞调运规模较2018年全年规模增长2.23倍;中越人民币现钞跨境累计调入金额较2018年增长24倍。截至2022年末,全区已有6家银行获得外币现钞调运及出境业务资质,形成中越外币现钞调运体系,以东兴、凭祥作为越南盾现钞调运的陆路口岸。

2017至2018年,桂林银行陆续成为区内首个获得越南盾现钞跨境调运资格、区内首个完成双币跨境调运业务的地方法人机构。桂林银行在东盟地区双边本外币结算业务上发力,成功实现越南盾柜台挂牌、柬埔寨瑞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2023年4月,桂林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采用“零碳”运营模式,与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在中国东兴口岸——中越北仑河二桥办理全国首笔“零碳”现钞跨境调运业务。

截至2023年4月末,桂林银行累计完成人民币调运2.1亿元,完成越南盾调运1044.89亿盾,在全区调运总量中占比超90%,为解决边境地区现钞流通难题、助推中越双边经贸发展和文旅交流加速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越跨境调钞工作的展望

中越跨境调钞业务是新时代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具体实践,从源头上解决了市场主体的外币现钞需求,是践行“五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动中越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中越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深入拓展中越金融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外汇定价机制,将有效提升区域性金融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激发两国市场活力和战略价值。

打造辐射全国的越南盾现钞调运示范区。凭借中越地缘优势,依托商业银行持续推动人民币/越南盾现钞调运业务,打造“商业银行+特许兑换机构”双层服务网络,实现商业银行与特许兑换点之间批量开展越南盾现钞兑换业务,特许兑换点对客户开展越南盾现钞兑换零售服务。逐步提升现钞调运能力、扩大调运体量,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外,努力打造成辐射全国的越南盾现钞调运示范区,持续推动越南盾现钞兑换业务拓面增效,以东兴为中心,重点拓展门户边境三市八县,依托特许兑换点打通辐射全国的越南盾现钞服务渠道,面向全国商业银行与特许兑换机构批量供应越南盾现钞,织密人民币/越南盾双边本币结算服务网络,积极推动资金融通体系建设。

提升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性。中越顶层政策定位为两国经济、文化领域互动奠定基础,引导中越在新格局下实现两国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流通增加、币值平稳可控,与越南经济低迷和全球性美元回流现象形成鲜明反差,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持续推动人民币/越南盾现钞双币跨境调运业务,着力丰富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体系,不断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区域范围内逐步实现硬通货化。

完善越南盾现钞业务的定价机制。越南盾作为区域性币种,暂未实行挂牌计价与人民币进行兑换,人民币/越南盾现钞汇率由套算汇率结合银行头寸、民间报价确定,广西境内三个口岸间民间外汇市场相互割裂,市场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民币/越南盾汇率定价机制。以人民币/越南盾现钞双币跨境调运业务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双边金融领域改革,通过政银联动,引导和规范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定价机制,促进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向去美元化方向发展,剔除美元波动对双边汇率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是加强区域性合作、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

深化双边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中越两国金融领域交流与合作,加强智库、媒体、银行、企业等多主体的广泛交流,持续强化双边代理行渠道建设,构建高效稳定的中越资金清算服务网络,巩固合作基础、扩大业务范围,探索构建区域性金融沟通联络机制,在信息资源共享、跨境交易撮合、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磋商与合作,汇聚服务中越市场、文旅、经贸、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合力,推动中越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中国——东盟持续深化合作提供经验做法。

猜你喜欢

越南盾现钞外币
外币清算困境与未来发展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外币清算变局
规范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
完善个人外币现钞管理
深刻认识现钞支出管理失控引致的严重后果
全球财经
越南盾突然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