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12-08喻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3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喻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行一体化教学要关注单元主题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将教材所体现的课程教育体系形成理论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行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基础开展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学,并结合恰如其分的生活化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树立核心价值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知行一体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教材当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当中去,真正去指导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通过知行一体化教学,教师要有效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基本理论和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内容脉络一脉相承的关系,在不同的学年应用不同的主题式教学逻辑和内容脉络去引发学生的知行思考。教师可以单元为基本授课脉络遵循知行递进的单元主题线索统领教材教学资源,推进单元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获得知行一体化,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把握教材教学脉络,以教材为基点,推进知行一体化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具有特殊的指向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铸魂育人的系统课程,授课的基调在于育人,在于从课程理论支持到育人生活实践优化育人的有效衔接。课程理论需要按照教材篇章目录以及单元以及课时重难点纵向衔接,有效打通横向贯通的既有协同化的课程知识体系又有与学生现有思想道德修养有效衔接的理论知识。教师要保持课本教学体系的实践化,并辅以课外补充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认同教材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只有真正从情感上接受并认同教材当中的理论才能完整地把控教材知识体系,将理论用到实践操作当中,通过生活当中的各种活动来体验并践行课程教学理论。如在《亲情之爱》一课通过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意味,让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纯粹的真诚的彼此之爱,让学生明白家才是我们生活的港湾。为了让家变得更美好,作为家庭成员的学生也要能够为家庭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当学生通过教材教学理论获得理论知识,丰富自己认知之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所感受到的理论知识体系运用到与家人的相处过程之中,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内化为行动,内化为修养,内化为人的品格,这样的知行相联系的教学让课程真正为学生的人生观塑造服务,达到了课程育人的要求。

二、立足学生实际,强化课程的致知力行的一体化教学。

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心理和生理特点相结合,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也是致知力行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在集体备课明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逻辑的时候,不要忽视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要让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能够从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知,再到从理性认知践行到生活实际当中。这样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引领下,逐步将教材教学内容内化为指导人生方向的理论知识。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材不同学年的课时主题甚至单元主题的不同,引领学生基于自身思想认知去在教师的引领下理解并认同课程教学思想,从而根据个体化认知践行需求的不同,将不同的课本理论知识践行到生活实际当中去,以社会生活为思想大熔炉,将教材理论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真正助力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如《在集体中成长》单元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征集的方式书写自己在集体生活当中遇到的困惑、在与同学交往之中遇到的困难。基于学生成长实践当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展开课堂授课,从《“我”和“我们”》一课出发,让学生从“集体生活邀请我”和“集体生活成就我”两个侧面,去思考我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去分析个人成长和集体成长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将教材当中集体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在集體生活当中的精神追求,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特征,根据教材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在集体生活当中的言行以及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讲课前所表露出来的在集体生活当中的困惑与和同学交往产生了困难和课堂的理论知识相互映照,寻求解决方案。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相关的生活化实践教学项目与生活实践相互联系,践行教材内容。

以生活化教学项目组织教学活动,将教材教学内容以项目式教学形式组织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针对性。学生以完成任务的目的性学习,经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形成和信念内化的转化。生活化项目式教学的设计,要结合教育教学大纲以及单元和课时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项目式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在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项目式学习过程当中用内心去感受国情民生,去感受自己身旁的生活。如在《建设美好祖国》教学中,教师以“关心国家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个项目式任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感,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实际以梦为马,充分开发自身生活资源循序渐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引领学生树立政治认同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生观。教师要用生动具体的项目式教学方式去组织知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事例情境当中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形成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对生活对国家对社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东位.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知行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1(03):60-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