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初探

2023-12-08孔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39期
关键词:顶点导学学案

孔源

新学期以来我校实施了“因学施教,三三达标”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几十个学生集于一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智力相差悬殊,老师们难以应付的现状。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形成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即: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教师认为有章可据,学生认为有本可依。但我认为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就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数学课堂中对学案导学的一点认识。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大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一道习题:正二十面体是由二十个正三角形围成,且有12个顶点。问切去12个顶点后可得到多少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不少同学一开始对此题一筹莫展。我给予了适当的点拨:你能否求出每个顶点被多少个三角形共用?很多同学很容易的解出是由5个三角形共用。解到这儿有些同学又茫然了,我又给予提示:试着画出其中一个顶点被切除后的剖面图和其中一个三角形被切去三角后的剖面图,学生豁然开朗。点拨不需要太多语言,关键是要抓住时机,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要讲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放下老师的架子,完全投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

3.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快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的方式不同也与导学的对象有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分类诱导的方法,对差生设置的问题难度要低一些,且要层层递进,逐渐接触问题的实质;对优秀生要仅仅点拨关键之处,设置的问题难度大一些,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训练。

另外,导学并不专属于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差异,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師在旁边进行适当引导,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顶点导学学案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