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同路径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3-12-06李晓峰熊健臧素华
李晓峰 熊健 臧素华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 医院心胸外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主动脉瓣狭窄发生在主动脉瓣部位,属于心脏瓣膜疾病,通常由两种原因造成,第一是先天性,第二则是常年高血压引起血流对主动脉瓣冲击,造成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从而造成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是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第三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约有7%的成年人口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国家,这种疾病继续增长[1]。据统计,约1/3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为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症而无法接受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2]。临床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新型心血管手术,其具有多种途径,主要包括经股动脉、经心尖等,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广泛,但术后存在严重出血、大血管并发症等风险,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争议[4]。
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经股动脉、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7 月至2022 年9 月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检查均符合《内科学》[5]中有关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无缺乏;无手术禁忌者。排除标准:心功能异常者;曾做过主动脉瓣置换术者;有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42 例)与实验组(采取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44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74.17±3.23 岁;平均病程10.42±1.37 y。实验组男23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75.36±3.41 岁;平均病程10.75±1.53 y。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左前侧胸部第5 或者第6 肋间隙切开微小切口,使用软组织牵引器使视野充分暴露并使肋骨展开最小化。使用穿刺针穿刺心尖,前向插入一根软导丝,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膜,随后送入尖端柔软的鞘,并跨越主动脉瓣膜放置。在右冠Judkins 导管(德国诺德泰特,强生公司Cordis)协助下,将硬指引导丝(马萨诸塞州内蒂克镇波科公司,Amplatz 加硬导丝)跨越主动脉弓,到达主动脉瓣位置,保持固定,轻轻勒紧缝合。
实验组:采取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给予患者全麻,在腹股沟区的切口处插入导管,引导其通过股动脉一直到心脏。导管就位后,人工心脏瓣膜被插入导管并引导通过,直到到达当前主动脉瓣的位置。将其推过去并固定在预定的位置。现有阀门仍在原位,但代替阀取代阀门功能。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等。
1.3.2 心功能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 d 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B 型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于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 d 采集静脉血放置于离心管内,使用血型血清学离心机HT12MM,以3000 r·min-1的转速进行离心10 min 处理,提取血浆放入FIA8000 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中,自动检测BNP。
1.3.3 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脑卒中、急性肾损伤等。出血:术后3 d 内,评估切口位置是否有出血的症状,考虑可能为切口愈合不良;脑卒中:采用脑卒中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判断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对脑血管造成伤害;急性肾损伤:在48 h 内患者的肌酐升高的幅度超过26.5 mmoL·L-1,表示血液灌注不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两两间使用t 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D)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心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2 d LVEF 高于术前(P<0.05),BNP 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 LVEF、BNP 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D)
表2 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D)
注:同组间术前术后比较,#P<0.05。
?
2.3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现象4 例,脑卒中2 例,急性肾损伤9 例,共发生15 例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出现出血现象2 例,脑卒中1 例,急性肾损伤3 例,共发生6 例并发症.实验组(13.6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68%)(P<0.05)。
3 讨论
主动脉瓣狭窄是指各种因素致主动脉瓣在收缩期不能完全开放而造成左心排血受阻的心脏瓣膜病,好发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1]。主动脉瓣狭窄可经历相当长的无症状期,一旦出现则进展迅速,典型的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昏厥的三联征。
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6]。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现已发展成老年主动脉瓣狭窄、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的标准疗法,它不同于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方式和途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对高龄高危患者具有极大的优势。
本研究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手术时间长、出院时间短,其原因在于: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从左胸前做小切口,经过心尖处的小孔就可将人工主动脉瓣植入人体内,所以其手术入路途径短,手术时间短,出院时间短。
心功能是指心脏的泵血机能,心脏即心泵,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处于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是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主要生理机能之一,主要包括LVEF、BNP。LVEF 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其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6]。BNP 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同时BNP 的水平还可以确定临床失代偿[7]。本次研究发现,经过手术后LVEF 的水平均上升,BNP水平均下降,说明两种手术均可使心功能得到一定的好转,其原因在于:两种手术均扩张主动脉瓣狭窄处,使心脏泵血量大大提高,从而改善循坏,使心功能得到好转。笔者还发现,在本次试验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性肾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金立波[8]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笔者认为:这两种手术均会给患者肾功能带来一定的伤害,但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带来的伤害更小,更不容易使肾功能发生损伤。说明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肾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与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主动脉狭窄患者中的疗效相当,但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