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06赵瑞东周晓萍刘璐
赵瑞东 周晓萍 刘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 45005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物资条件的改善,妊娠孕妇常因机体营养过剩,导致糖代谢紊乱,引发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据文献记载,GDM患者再次受孕后发生二次GDM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可能进一步继发形成2型糖尿病〔1〕。同时GDM患者还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妊娠期血压升高等情况,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削弱其机体状态,阻碍患者后期身体机能的恢复〔2-3〕。同时,GDM能影响新生儿结局,导致其畸形、体重超标甚至死亡〔4〕。在孕期进行有效干预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母体糖代谢紊乱对母婴的负面影响〔5〕。而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持续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有效维护患者健康〔6〕。基于此,本研究对GDM患者进行门诊延续性护理干预,探讨该干预方案对GDM母婴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诊治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指导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指导,49例)和延续组(门诊延续性护理指导,55例)。其中延续组年龄:22~38岁,平均(27.64±2.63)岁;孕周25~38周,平均(33.54±2.68)周;孕次:初产妇26例,经产妇29例;常规组年龄23~37岁,平均(27.86±2.34)岁;孕周26~37周,平均(33.13±2.74)周;孕次:初产妇24例,经产妇2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7〕中诊断标准;②均为单活胎孕妇;③神志清晰,可正常交流;④初次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②合并危重症疾病;③合并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胰岛素调控、糖尿病营养支持等护理指导,以7 d为一个周期,对患者进行2个月护理干预。延续组:给予患者门诊延续性护理指导,①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并详细记录患者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同时对患者血糖情况、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等信息进行登记,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并评估患者机体情况,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方案。②嘱患者避免食用高热量、高糖、高脂类食物,控制每日饮食量,并根据患者生活习性及血糖情况,制定出个人营养支持方案,确保膳食均衡,营养搭配,同时指导患者每日少食多餐,促进消化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妊娠糖尿病相关病理知识的讲解,说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同时嘱患者日常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及时预防血糖升高。④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同时保持肌肉张力,适合运动为散步、太极、游泳等,每次运动20~30 min,每周2~3次运动,注意控制活动时间及运动强度。⑤由护理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每月3次的随访记录,直至新生儿成功分娩,询问患者近期血糖情况及机体状态,及时解答患者的困惑,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居家护理,并根据患者反馈情况有效调整护理干预方案,保障患者护理效果。以7 d为一个周期,持续性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干预后由医护人员记录患者羊水指数、体重指数等信息。羊水指数正常参考范围为:80~180 mm,>180 mm为羊水过多,<80 mm为羊水偏少〔8〕;体重指数正常范围18.5~24 kg/m2,指数越高说明其肥胖症状越明显〔9〕。②两组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情况对比: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由检验医生收集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2 500 r/min,8 min)后采用血糖仪(罗氏血糖健康医护公司,国械20192400519)检测血糖情况,同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罗氏诊断公司Roche Diagnostics CaibH,国械注20153221247)检测空腹下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情况,其中总胆固醇正常范围:2.83~5.18 mmol/L,总胆固醇越高,则表示机体状态越差〔10〕;甘油三酯正常范围:<1.708 mmol/L,甘油三酯越高,则表示机体状态越差〔11〕。③两组妊娠结局对比:由护理人员记录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情况。④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由护理人员记录新生儿分娩结局包括巨大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死亡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后延续组羊水指数、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糖脂代谢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明显降低,其中延续组4个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脂代谢情况比较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延续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2.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延续组新生儿出现死亡、巨大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
3 讨论
GDM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我国GDM发病率达8%,且仍在持续上升〔12〕。GDM患者主要因机体耐糖性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治疗、积极预防GDM并发症的发生及保障新生儿机体健康是GDM患者当下的治疗重点。
近些年来,多数研究指出常规护理的阶段性指导难以满足GDM患者的需求〔13〕。赵淑冉等〔14〕曾在对GDM患者展开研究后提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母婴健康,对GDM住院患者有积极影响。而门诊延续性护理具有以下特点:①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一对一沟通,将院内护理干预延展至院外,有效提高了干预效果〔15〕。②门诊延续性护理对护理小组成员的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以保障患者得到优质的持续性服务,提高患者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患者的预后发展〔16〕。故对GDM门诊患者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延续组羊水指数、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延续组4个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马向飞等〔17〕研究结论基本吻合。说明门诊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GDM患者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及糖脂代谢情况。分析其原因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门诊延续性护理人员会在患者问诊结束后,与其建立有效沟通与长期联系,进而不间断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血糖控制、用药等方面的指导,积极控制患者体重变化,预防体重上升,减少机体代谢负担,为胎儿生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治疗的有效性,有效防控影响GDM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促进机体糖脂代谢的恢复,改善机体内环境。此外,本研究进一步结果显示,延续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延续组新生儿出现死亡、巨大儿、畸形、宫内窘迫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8-19〕。分析其原因为,门诊延续性护理长期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提高了患者自我干预能力,同时有效灌输健康教育、适当运动、饮食控制等相关理念,有效避免感染、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机体状态,降低早产、胎儿畸形、死亡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深入分析发现门诊延续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因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等因素导致该护理干预方案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预效果。因此,需进一步完善门诊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制度,提高医护人员间的配合度、对患者的信息管理能力及后期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门诊延续性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有积极影响,能明显改善GDM患者的母婴结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