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价值

2023-12-06岳玲林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体温皮肤骨折

岳玲 林鹏

1枣庄市台儿庄人民医院外二科 277400;2枣庄市台儿庄人民医院检验科 277400

下肢骨折手术包含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不同类型,大约占据全身骨折的35.56%〔1〕。手术室需要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压力性损伤风险。预防压力性损伤首要策略是应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目前国际上存在将近60种的风险评估工具,其中Braden量表应用广泛,同时也更加适用于老年患者〔2-3〕。现如今还没有压力性损伤风险量表联合三时段护理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对近三年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联合应用,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枣庄市台儿庄人民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设置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检查已确诊患者为下肢骨折〔4〕;②低能量骨折;③均采取手术治疗;④患者在住院前生活均可自理;⑤住院时间>72 h;⑥年龄>65岁;⑦患者及家属了解并同意本次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压力性损伤易发生位置皮肤呈现受损迹象;②存在皮肤性疾病;③研究期间出现转院或死亡;④存在重要器官衰竭;⑤精神异常或认知模糊。对照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65~77岁,平均(71.15±4.19)岁;疾病类型:股骨骨折25例、胫腓骨骨折20例、胫骨远端踝关节骨折6例、其他1例;观察组:男38例,女15;年龄66~76岁,平均(71.28±4.17)岁;疾病类型:股骨骨折23例、胫腓骨骨折18例、胫骨远端踝关节骨折10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①术前:护理人员在术前1 h与手术室护士一同填写关于患者的护理记录单,对患者营养情况和皮肤状态进行详细了解。②术中:待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内,护理人员需再次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检查,在髂骨和骶骨等位置粘贴泡沫塑料,对骨隆比较突出的位置粘贴水胶体。在患者进行全麻后,为患者佩戴眼贴,术中进行翻身时,由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及主治医生一同完成,同时对可能出现压力性损伤位置放置软枕,待翻身结束由手术室护士检查患者体位姿势是否平整,保证患者肢体处在正常功能位置。对患者进行保温毯护理,将温度控制在40℃,术毕前20 min,再次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判断局部位置是否有红斑或发热等现象,若轻微发热可采取赛肤润滴剂进行预防,针对已经形成的压力性损伤采取局部按摩处理。③术后:巡回护士填写患者皮肤护理记录单,面对已经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在与病房护理人员交接工作时,详细描述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位置、严重程度,双方之间在交接完成后签字储存。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护理。①术前:从患者可移动性、营养情况表现、体重指数、体重浮动变化、年龄、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等6个因素进行评估,<6分为低风险;7~14分为中风险、>15分为高风险。按照评估结果将中高风险的患者及时汇报给护士长,同时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同时为其讲解术中护理流程,以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②术中:按照麻醉分级、麻醉形式、术中患者体温表现、皮肤潮湿情况、手术体位摆放、手术移动等7个层面进行评估,<13分为低风险;14~24分为中风险;>25分为高风险。对处于中高风险患者在不干扰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护理人员每隔2 h对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进行检查记录,针对骨骼突出的位置采取海绵垫进行悬空,对皮肤受压位置进行涂抹润肤剂干预,采用内衬泡沫敷料来降低患者局部皮肤的压力,术中对患者的体位要持续把控,使用充电加热毯,定时监测患者体温,避免形成低体温。③术后: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个方面采取量表评估,<15分为低风险,16~28分为中风险,>29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的患者完成手术后清理皮肤切口,确保患者切口周边皮肤干净整洁,待患者回到病房内,需要再次对皮肤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任何异常给予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总时间。②体温情况:麻醉时、皮肤切开时、手术结束。③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期:患者受压组织良好,但存在有不能褪色的红斑;2期:受压组织皮肤存在表浅的开放性伤口、创面粉红色,但无腐肉;3期:皮肤全层坏死且皮下脂肪外露;4期:皮肤坏死,其患者骨头、肌腱、肌肉外露,腐肉可见。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手术指标变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时、皮肤切口时与对照组体温变化基本相同(P>0.05),但手术结束后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比较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手术创伤是出现压力性损伤的主要类型,随着临床设备、麻醉方式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手术适用范围逐渐拓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递增,因此术后形成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也相对提升〔5〕。三时段护理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三个阶段对手术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干预,可起到预防性效果,但术中会出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体温及体位变化等,这些均对压力性损伤的预测结果形成偏差〔6〕。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属于一个全面性、动态的过程,需要依靠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来贯穿整个手术,以评估患者手术各阶段的压力性损伤风险程度,以此来落实具体的护理效果,对促进下肢骨折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风险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估〔7〕。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高于观察组,由此说明,观察组提出的联合护理措施优于单一化的护理,增加压力性损伤量表评估,对中高风险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手术,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整体时间,降低了患者身体压力时间,减少压力性损伤形成的风险〔8-10〕。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究其原因为:对照组护理方式存在单一化问题,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仅仅给予健康宣教和访视,对患者的情绪和皮肤状态没有一定具体衡量标准,仅仅通过不定时检查患者皮肤情况来推断是否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或等到患者形成轻微的压力性损伤后才及时给予紧急处理,整体的护理措施显得过于被动化〔11-12〕。而观察组护理是对每个患者在术前访视时进行压力性损伤量表评估,详细记录患者可能存在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程度,分为低、中、高不等,针对中高风险患者给予重视,对其采取健康教育的同时,做好预防工作,可以让患者存在心理准备,同时护理人员也会通过记录风险程度在患者进行手术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此来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13〕。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联合护理,可保持体温平衡,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体温皮肤骨折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