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 “五育”融合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

2023-12-05史家教育集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五育传统节日习俗

史家教育集团 王 华

一、指导思想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 “‘五育’并举”确定为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之一。提出了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党建促发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适合 “‘五育’融合”实践

“‘五育’融合”是在 “‘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 “融合实践”,这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 “育人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意在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走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感受综合性学习板块编排的规律,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逐层递进,有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合发展。

新课标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学习语文,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内涵。”

下面,文章以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谈谈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进行 “五育”融合教育。

三、部编版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中年级和高年级下册,安排了 “综合性学习”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 “中华传统节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轻叩诗歌的大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的 “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 “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古诗三首》课后的 “活动提示”自由组成小组,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做了具体指导。

《纸的发明》课后的 “活动提示”对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教材安排对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节日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要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对中年级学段的要求是:积极参加校园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究成果。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在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中挖掘 “五育”融合

(一)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1.第一阶段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结合课后 “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有关习俗。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学生讨论得出:可以询问长辈,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可以看影视作品;可以上网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参观民俗展览馆……之后,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开展综合性学习,并把了解到的内容通过摘记、拍照、画图、写文章等方式记录下来。因为是第一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需要指导各个小组制订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什么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2.第二阶段

在学习了《纸的发明》后,组织小组内成员交流收集的资料。结合最后的单元展示任务 “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 “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小组合作以多种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引导学生思考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进而为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做好准备。

3.第三阶段

在单元学习的最后,进行第三阶段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习作,之后组内推荐好的习作全班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交流,其他小组从参与度、形式、表现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五育”融合促发展

1.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受到德育熏陶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个节日,其来历、习俗、礼仪、活动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着追求。这些历史悠久、代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表1是传统节日习俗的信息。

表1

在进行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到春节习俗有祭祖、拜年、贴对联、贴福字、团圆守岁等。从祭祀祖先的习俗中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尊敬师长、孝顺父母。从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拜年的习俗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谦和友爱、待人热情、真诚。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写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人向来乐观向上,对待生活积极进取。有的小组搜集了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九九重阳,因与 “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重阳节不只是登高、赏菊、插茱萸,更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2.体验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体育、劳动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华传统节日反映着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凝聚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培养下一代核心素养的优秀载体。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不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还能培养孩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强筋骨、强意志、调感情是体育的特殊功效。

在《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还开展了 “重阳敬老我能行”“清明踏青放风筝”“美味月饼我来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重阳敬老我能行”活动中,有的小组交流了重阳节陪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登高、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孩子搀扶帮助家里老人一起登山,既践行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在 “清明踏青放风筝”活动中,有的小组展示自己清明节时和家人踏青远足、放风筝的照片、视频,介绍自己放风筝的过程和难忘的经历。清明节前后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孩子和家人一起踏青远足、放风筝,锻炼身体,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在“美味月饼我来做”活动中,有的小组观看网上月饼制作的视频,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和步骤,现场为同学们制作月饼,边做边介绍自己制作月饼的过程,最后请大家品尝。在“艾草香包我来做”活动中,有的小组同学学习了端午节艾草香包的做法,现场为大家展示制作过程,还提供了很多材料,教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艾草香包。在动手实践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感悟,许多同学觉得这样的实践方式收获特别大。

传统节日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不只局限于文化熏陶和耳濡目染,更在于体育和劳动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劳动观念、文化自信和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把劳动教育和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活动的体验中感受锻炼身体和劳动的快乐,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欣赏传统节日诗文、书画,写习作,感受美育、智育

体现中华传统节日的诗歌有很多,不少小组搜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和春节有关的《元日》,和元宵节有关的《正月十五日夜》《青玉案·元夕》,和清明节有关的《清明》,与端午节有关的《端午》,和七夕节有关的《乞巧》《鹊桥仙》,与中秋节有关的《静夜思》《水调歌头》,和重阳节有关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醉花阴》。班级开展了热烈的传统节日古诗诵读活动,进行了传统节日诗文会、诗词朗诵大赛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从文化经典中体会到了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学习了很多古诗文作品,增长了智慧,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会表达,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在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不少学生写了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和节日里发生的故事。有的写春节全家包饺子的过程和吃团圆饭的快乐,有的写春节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贴福字,有的写端午节包粽子的过程和吃粽子的心情,还有的写清明节全家踏青放风筝的难忘经历。学生在小组交流了自己的习作,还选出了写得精彩的作文,将其在全班展示。同学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促进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语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春节除了拜年、放爆竹、吃团圆饭,还有贴春联、贴福字的习俗。有的小组交流了关于春联的内容:“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等。春联烘托出新春愉快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中国的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格律的严谨、寓意的深邃、形式的优美是外国文字无法做到的。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春联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春联和福字的书写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瑰宝书法的魅力。两位同学现场为同学们写春联、写福字,展示了学生书写的作品,让同学们受到美的熏陶。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中 “五育”融合契机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充分挖掘教材中的 “五育”融合的着力点,以点引线,对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将 “五育”巧妙融入其中,提炼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精髓,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大胆实践,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 “五育”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传统节日习俗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