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23-12-02蔡华霞
蔡华霞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发病率高达7.7%[1]。针对该疾病临床多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2]。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数据显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65%,会严重影响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3]。因此,积极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对防止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 0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4]乳腺癌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无法完整提供本研究所需相关资料者;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腋窝处理上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认知、精神、沟通存在障碍。本次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48±5.62)岁。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治疗信息: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术后并发症(延迟愈合/感染/积液)、高血压、糖尿病、切除淋巴结数目以及化疗次数、术后是否接受上肢功能锻炼等[5]。上肢淋巴水肿标准:患肢存在酸痛、肿胀等不适,患肢上肢周径较健侧肢体肿胀增粗>3.0 cm[6]。
2 结 果
2.12 0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 2 0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共105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纳入发生组,占比5.25%(105/2 000);1895例未发生纳入未发生组,占比94.75%(1 895/2 000)。
2.2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单因素分析 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与未发生组在临床分期、高血压、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切除淋巴结数目、上肢功能锻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单因素分析
2.3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高血压、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切除淋巴结数目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术后上肢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保护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
3 讨 论
当前,临床有关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多。本文研究显示,2 0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5.25%。进一步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发现,临床分期处于3期、术后并发症、术后合并高血压、切除淋巴结≥10个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保护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1)临床分期:当患者上述分期越晚,意味着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转移风险更大,大大增加手术难度,术中往往需要接受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从而加重淋巴结区域损害,增加水肿风险[7]。(2)合并高血压:当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往往伴随着血液微循环功能障碍,这类患者在行乳腺癌手术后,会促使淋巴区域进入组织间隙,加重淋巴水肿,同时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水钠潴留,血管内液体及组织液增加,增加淋巴回流障碍,导致大量组织液体累积,引发淋巴水肿[8]。(3)切除淋巴结数目≥10个:上肢淋巴结清扫会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此时接受放射治疗,会引发局部淋巴液聚集,阻碍营养物质达到细胞,随着时间推移,导致淋巴水肿现象[9];尤其是淋巴结切除数目越多,造成的损伤越重,引起淋巴回流阻力越大,故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10]。(4)术后并发症;当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其它术后并发症的时候就说明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较差,也有治疗不当的可能,容易进一步发展成为上肢淋巴水肿,伤口延迟愈合/感染/积液又使得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身体锻炼,更不能进行上肢锻炼,就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5)术后功能锻炼是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保护因素。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活动身体,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加快伤口的恢复,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医院要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健康教育和回访力度,协助患者积极进行术后锻炼,加快术后恢复。
综上,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合并高血压、放疗等危险因素有关,需要重点关注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相应对策积极预防上述淋巴水肿发生,保证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