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们如何做好居家血糖监测
2023-12-02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于冬妮
◎文/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于冬妮
血糖是评价糖尿病病情和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居家血糖监测是糖友们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常用的居家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末梢毛细血管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等。定期的血糖监测,可以使糖友们更好地了解病情,避免出现各种糖尿病相关的急慢性并发症。
自我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推荐进行末梢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友们可用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血糖数据易于获得。监测血糖的时间点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睡前血糖、任意时间血糖和夜间血糖。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检测时间点的推荐。若患者血糖平稳,可仅每周监测2~4 次空腹或餐后2 小时血糖。对于病情较重、1 型糖尿病或易发生低血糖等特殊情况的糖友们应加强血糖监测,增加血糖监测次数。
进行采血前,可揉擦或按摩准备采血的部位(如指腹侧面),用75%酒精消毒待干或用肥皂和温水将手洗干净,并用清洁的纸巾或棉球擦干双手(尤其是采血部位),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切勿以过度挤压采血部位的方式获得血样,以免大量组织间液混入血样而影响血糖测试结果。建议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在测试中不要按压或移动血糖试纸和血糖仪,测试后记录血糖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可疑,建议重新测试一次。
目前临床上相关指南均推荐一般成人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 毫摩尔每升,非空腹血糖目标为低于10.0 毫摩尔每升。与糖化血红蛋白一样,空腹血糖和非空腹血糖目标也应个体化,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风险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可适当放宽。
需要注意的是,该检测方法监测的是毛细血管血糖,采血量多少以及不同血糖仪的品牌等因素会使测得的数据可能有略微的差异,且与静脉血的血糖结果可能不一致。因此,自我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数值仅可作为病情判断时的参考,对于需要精确测定血糖值的患者,更推荐静脉血糖检测的方法。
动态血糖监测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血糖波动是引起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控糖的同时,应减少血糖波动。动态血糖监测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变化的特点。该项技术的适应证包括1 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以及胰岛素强化治疗期、血糖波动大、容易低血糖或持续高血糖的2 型糖尿病患者等。相较于自我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手段,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可更全面地看到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发现不易被识别的无症状低血糖或高血糖,观察到患者饮食或运动时的血糖变化,医生可以根据血糖数据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包括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以及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等。实时和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的优点是能可持续、实时地观察到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有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器还有血糖过低或过高时的报警功能,可提醒患者及时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要求每日至少进行1~4 次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以进行校准。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可获得的评价血糖波动的指标包括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等。推荐将24 小时平均血糖值低于6.6 毫摩尔每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低于3.9 毫摩尔每升以及血糖标准差低于1.4 毫摩尔每升作为国人动态血糖监测的正常参考范围。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是指24 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成人非妊娠状态通常为3.9~10.0 毫摩尔每升)内的时间(用分钟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用%表示)。最近有多项研究发现,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替代标记物,以及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显著相关,提示可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有效指标。目前推荐大多数1 型及2 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为大于70%,同时应强调个体化。
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期间须远离强磁场,不能进行磁共振成像以及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以防干扰。部分动态血糖监测仪系统忌盆浴或把仪器浸泡于水中。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越来越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看到异常血糖数值时可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