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 情绪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在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12-02陈银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饮食血压情绪

陈银峰 胡 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糖尿病属于中老年群体高发与多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与遗传因素、日常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攀增,加大了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其难以彻底治愈、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特点成为了内分泌科治疗难点,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由于患者体内糖代谢长期处于紊乱状态,导致肾动脉及全身小动脉硬化加速,外周阻力增加,促使血压水平升高;且高血糖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水钠在肾脏内出现超负荷潴留,也会引发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前,临床针对共病患者尚未发现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形式控糖、降压[1-2]。但大部分患者自身认知有限,在长时间服药治疗期间极易出现未按照医嘱用药情况,配合依从性较差。同时,身体机能长期遭受疾病干扰也会下降,出于对自身健康的担忧普遍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降低,极易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3]。因此,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加强情绪干预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截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院收治的84 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分析ABC 情绪护理结合饮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纳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4 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B组,各42 例。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84 例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4]、《现代糖尿病学》[5]中诊断标准;病历资料与门诊档案齐全;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晰,具备基础的沟通能力;对于自身资料被调取研究的可能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知情。排除标准:患有全身严重感染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器质性疾病者;伴有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障碍者;患有甲亢、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B 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解释药物名称、作用、用法用量,叮嘱其做好日常检查,每天定时定点测量血糖、血压,做好记录,一旦波动起伏较大,立即就医。

A 组实施ABC 情绪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具体为:(1)ABC 情绪护理。①组建小组。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3 名,组建专门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护理安排与管理工作,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完整、专业的培训,熟练掌握糖尿病并高血压护理重点与难点,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②健康教育。由于糖尿病或高血压均属于典型的慢性病,需终身服药以达到降压、控糖目的。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普及疾病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不惑之处,纠正其错误认知。③心理干预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其中得分较高者(SAS>70分或SDS>70 分),采用ABC 情绪理论针对量表中得分较高项目逐一分析,将诱发性事件标记为A,是指诱发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将患者对A 持有的看法或由A 这一诱发性事件体验产生的信念标记为B,主要由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获取,引导患者主动倾诉自己内心想法,或对疾病治疗护理的亲身感受;将在A、B 刺激下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标记为C,收集患者表现出的行为、情绪结果,并做好记录,依据记录结果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④心理护理实施。第1、2 周,与患者交流时密切观察其眼神、嘴巴、眉毛等微表情动作,协同患者依据自身反应找出自己伤心、难过、抑郁的原因,鼓励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每天想象训练可持续约20 min;第3、4 周,基于成本-效益原理,引导患者意识到到自己在治疗期间表现出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分别论述两种情绪各自利弊,使患者通过回忆既往自身情绪变化与病变的关联明白树立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释放趋利避害的本能,愿意主动调节自身情绪状态;也可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鼓励相同疾病患者之间多沟通,相互分享自身放松身心的经验。(2)饮食护理。自患者入院时建立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其姓名、身高、体重、血糖、血压、体质指数、食物过敏原等信息,由专业的营养医师负责归纳整理,为患者制订科学、营养均衡的基础饮食方案,向其说明饮食控制对于控糖、降压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以高钙、优质蛋白、低磷、易消化饮食为主,控制进食次数、每次饮食量,少食多餐,依据患者身体状况适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禁烟禁酒,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胆固醇、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叮嘱患者自觉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依据体重、血压、血糖等数据变化适当增减饮食。同时与患者家属取得沟通,向其讲解营养均衡饮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建议其协助医护人员督促患者健康饮食,减少日常零食的摄入。

上述两组均干预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2)心境状态。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评定,共包括4 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抑郁沮丧、紧张焦虑、愤怒敌意三项得分与负面情绪呈正比,活力好动与正性情绪呈正比。(3)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价,包括积极应对(12 个条目)、消极应对(8 个条目)2个维度,采用0-3 级评分法,前者评分越高,应对能力越强,后者评分越高,应对能力越弱。(4)血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2.0 录入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组别A 组B 组χ2/t 值P 值例数(n)42 42男24(57.14)20(47.62)女18(42.86)22(52.38)年龄(岁)62.38±10.14 63.51±10.16 0.510 0.306病程(年)7.44±1.56 7.41±1.50 0.090 0.464性别0.764 0.382

2.2 两组心境状态比较

干预后,A 组抑郁沮丧、紧张焦虑、愤怒敌意评分低于B 组,A 组活力好动评分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境状态对比(±s,分)

表2 两组心境状态对比(±s,分)

组别A 组B 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干预前4.43±1.15 4.50±1.18 0.275 0.392干预后3.10±0.67 3.98±0.84 5.308 0.001干预前4.65±0.86 4.67±0.90 0.104 0.459干预后3.12±0.54 3.83±0.72 5.113 0.001干预前4.89±1.06 4.91±1.04 0.087 0.465干预后3.07±0.58 3.79±0.65 5.356 0.001干预前7.09±2.11 7.05±2.03 0.089 0.465干预后9.85±2.24 8.36±2.17 3.096 0.001抑郁沮丧紧张焦虑愤怒敌意活力好动

2.3 两组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A 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应对方式对比(±s,分)

表3 两组应对方式对比(±s,分)

组别A 组B 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干预前13.86±3.75 13.57±3.43 0.370 0.356干预后25.58±4.13 19.45±4.10 6.826 0.001干预前13.54±2.89 13.60±3.02 0.093 0.463干预后5.21±1.05 8.24±1.39 11.272 0.001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2.4 两组血压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后,A 组血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显著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压血糖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血压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A 组B 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治疗前161.02±15.43 160.98±15.32 0.012 0.495治疗后120.45±8.16 131.74±9.28 5.921 0.001治疗前103.87±12.56 103.28±13.03 0.211 0.417治疗后85.62±7.47 92.38±8.14 3.965 0.001治疗前8.10±1.44 8.13±1.46 0.095 0.462治疗后4.73±0.65 5.86±1.13 5.618 0.001治疗前9.34±2.02 9.40±1.89 0.141 0.444治疗后6.15±1.74 7.58±1.93 3.566 0.001收缩压(mmol/L)舒张压(mmol/L)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代谢性疾病,由环境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集中于中老年阶段,患者早期往往无任何症状,极易被忽视。有资料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并发高血压人数占比高达60%,且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明显升高[5]。目前,临床上暂未发现彻底治愈糖尿病并高血压的药物或其他方案,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控制疾病进展。但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自身认知或疾病病症的刺激,很容易并发系列不良心理问题,降低了其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6-7]。已有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其心理应激,纠正其错误认知及治疗行为态度,对于提高疗效具有积极意义[8-10]。

ABC 情绪护理是在情绪ABC 理论下逐渐衍生出来的新型情绪护理措施,目前已在骨肿瘤、尿毒症、异位妊娠等患者中获得了普遍应用,对患者心境状态起到了很好的调节效果,其具体是将事件划分为A、B、C 三类,事件A 可间接导致后果C,B 作为患者基于A 的了解及评价基础上树立的信念,可直接导致后果C,C 作为行为与情绪的后果,不同程度的A、B 可导致不同的后果,依据患者自身已经表现出来的情绪与行为认知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劝解,帮助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配合治疗,减轻身心负担[11-13]。本研究显示,干预后,A 组心境状态评分与B 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实施ABC 情绪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境状态。经分析:护理人员日常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患者一起找出令自己生气或焦虑的事件A,例如担心疾病不能痊愈影响生活、治疗费用过高、药物治疗副作用等,使其认识到A 事件发生对疾病治疗与康复造成的影响,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即认知B,鼓励患者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B 来消除自己不安、焦虑、抑郁的状态,即C[14];这一互动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不再陌生,同时配合呼吸放松法缓解B 诱发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15];也可组织病友交流会或加强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治愈信心,引导其积极应对事件,接受事件已经发生的现状,最大可能采用积极思维纠正消极思维,用积极行为替代消极行为,例如谨遵医嘱服药、合理锻炼等,均有利于提高药物降压、控糖效果。本研究显示,干预后,A 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B 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B 组(P<0.05)。证实了实施ABC 情绪护理可最大化地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积极性,促使其愿意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由于ABC 情绪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覆盖了整个治疗过程,以协调性、连续性护理工作加深了护理的范围与时间,使患者能够随时获得来自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服务与指导,减少疾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刺激,医嘱配合程度提高;同时可通过对B 事件的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理性的信念,促使患者愿意采取解决问题型的应对方式消除压力源,规范自身行为。在此基础上配合饮食护理,通过指导患者主动参与到饮食控制与疾病治疗中,为其提供足够的热量及各类营养素,确保体内各营养物质均处于均衡状态,避免某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或过少,控制体质量、血糖、血压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预防突然升高或降低,防治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好转,提高疾病预后水平,故本研究中显示,与B 组相比,A 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实施ABC情绪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使得患者更加积极地应对疾病,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饮食血压情绪
春节饮食有“三要”
稳住血压过好冬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何为清淡饮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饮食